列昂尼德
列昂尼德
列昂尼德(1926-1982),俄羅斯作家。始終酷愛文學,終生筆耕不輟,作品既有小說,也有詩歌。
列昂尼德生於1919年,系赫魯曉夫與第一任妻子的兒子。妻子死於傷寒病,赫魯曉夫作為父親很愛長子,但對他並不嬌慣,而是刻意培養其勇敢的品質。列昂尼德於1937年畢業於巴拉紹夫的民航飛行員學校,1940年2月芬蘭戰爭期間自願加入空軍的行列。衛國戰爭爆發時,他已是個經驗相當豐富的飛行員,在轟炸機航空隊服役。戰友們認為列昂尼德表現不錯,他不甘人後,也不拿父親的姓氏做擋箭牌。他的上司在申請嘉獎的報告中說道:“機長列昂尼德·尼基季奇·赫魯曉夫……已有12次戰鬥出動,每次戰鬥任務均能出色完成,確系勇敢無畏的飛行員。在1941年7月6日空戰中與敵殲擊機英勇搏鬥,直至擊退進攻,赫魯曉夫的飛機已遍體鱗傷。積極主動……曾多次代替未做好準備的機組出征。特此申請對赫魯曉夫同志獎以紅旗勳章。”另有一份戰報稱:“7月26日,第134轟炸團3個航空大隊的余部前去轟炸伊佐恰車站區內的機場、希卡洛區內的炮兵。返回時未設防的轟炸機受到8架德機的攻擊,損失為:6架飛機中有4架報廢。”列昂尼德的飛機勉強飛到前線,在未放起落架的情況下於中立地帶降落。一名機組成員在空中殉難,列昂尼德則在飛機降落時摔斷一條腿。在野戰醫院,醫生本想給他做截肢手術,但他不同意,甚至掏出手槍來威脅。由於腿傷遲遲未愈,列昂尼德在古比雪夫的後方醫院中治療了一年有餘。腿傷剛好,列昂尼德就一心重返前線。他想盡辦法,終於如願以償,然而這時卻發生了不幸事件。有一天,大家都已酩酊大醉,談話中有人說到列昂尼德的槍法很准,一名海軍軍官便要跟列昂尼德打賭,讓列昂尼德打掉他頭上的瓶子。列昂尼德起先不肯,後來還是一槍打掉了瓶頸。海軍軍官認為這不算數,說一定要打中瓶子才行。列昂尼德補了一槍,結果不幸擊中海軍軍官的前額。法庭因此判定他有罪。當時此類過失不關監獄,通常是送到前線的懲戒營服刑。列昂尼德獲准留在空軍,於是他又來到前線,進入朝思暮想的殲擊機航空兵團。不過他打仗的次數不多,只有6次戰鬥出動。
1943年3月11日,是列昂尼德最後一次出動。他的指揮員戈盧列夫和維申斯基留下了對此次空戰的詳細描述:“我軍兩架飛機(長機駕駛員為近衛軍上尉扎莫林,僚機駕駛員為近衛軍上尉赫魯曉夫)受到兩架敵機的攻擊,在2500米高空展開了一場二對二的空戰。扎莫林是團內優秀飛行員,曾先後親自擊落敵機18架,他向一架敵機發起攻擊,在距50~70米處開火併擊落敵機。赫魯曉夫從右側掩護長機。扎莫林看見一架敵機飛往赫魯曉夫的尾部向他開火,便俯衝用機槍掃射。德寇見勢不妙,便甩開赫魯曉夫,在扎莫林的追擊下向南飛去。就在敵機甩開赫魯曉夫的一剎那,赫魯曉夫突然來了個65~70度的轉彎並向地面飛去。扎莫林返回了,他沒有發現赫魯曉夫。遠處有我們的飛機在飛行,扎莫林以為赫魯曉夫就在他們中間,加入他們的隊列了。”
列昂尼德·赫魯曉夫沒有返航。照扎莫林的看法他不會被擊落,因為炮彈已在後面很遠處爆炸。扎莫林認為,他可能弄斷操縱桿,突然進入螺旋狀態。但那樣的話,就要在日茲德拉河以東的穆日堅區內尋找飛機殘骸和飛行員了。空軍第一集團軍軍長鬍佳科夫空軍中將責成下屬從空中並通過游擊隊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搜尋,卻是毫無結果。他向赫魯曉夫呈文:“我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一直對您兒子的生還抱有一線希望,然而使他未能歸隊的種種情況和已經過去的這個期限令我們不得不得出沉痛的結論:您的兒子近衛軍上尉尼基季奇·赫魯曉夫在抗擊德寇的空難中英勇陣亡。”
列昂尼德的神秘失蹤為流言製造者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他們煞有介事地說:列昂尼德的戰機被擊落,他本人成了俘虜,斯大林得知後下令營救,以免他“向敵人泄露克里姆林宮高官的生活細節”。營救獲得成功,列昂尼德在游擊隊幫助下回到莫斯科,但同時反間諜機構也搜集到有關他叛國投敵的證據。莫斯科軍區法庭判處他死刑,赫魯曉夫向斯大林求情,但遭到嚴詞拒絕。列昂尼德被處決。克格勃將軍克拉西科夫在一本書中繪聲繪色地描寫了赫魯曉夫向斯大林求饒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