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

心臟病是一類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組織構成,循環系統疾病也稱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組織器官的疾病,在內科疾病中屬於常見病,其中以心臟病最為多見,能顯著地影響患者的勞動力。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心臟外科

病因


● ● 胎兒期心臟發育異常所致,病變可累及心臟各組織。
● 後天性心臟病
● ● 出生后心臟受到外界或機體內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內分泌性心臟病、血液病性心臟病、營養代謝性心臟病等。病因複雜。

癥狀


● 如果出現心悸、胸悶胸疼或伴有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癥狀應該及時就診,通過查體和輔助檢查明確診斷。

檢查


● 創傷性檢查
● ● 主要有心導管檢查和選擇性心血管造影,心腔內心電圖及希氏束電圖檢查、心內膜和外膜心電標測、心內膜心肌活組織檢查以及心血管內超聲檢查等。這些檢查雖有創,但診斷價值較大。
● 非創傷性檢查
● ● 包括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超聲多普勒血流圖檢查、實時心肌聲學造影等。這些檢查無創,較常用,也具有一定診斷價值。

診斷


● 根據病史和查體,及輔助檢查心電圖,心臟超聲,醫生通常基本能診斷是否患有心臟疾病。完整詳盡的心臟病診斷包括病因診斷、病理解剖診斷、病理生理診斷、心功能診斷及併發症診斷。輔助檢查包括:電學檢查、X線、超聲心動圖、磁共振顯像(MRI)、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和心導管術等。

鑒別診斷


● 心臟病需要和肺栓塞等疾病相鑒別。出現心悸、心絞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包括病因治療、解剖病變的治療、病理生理的治療、康復治療。
● 病因治療
● ● 對病因已明確的患者,積極治療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例如貧血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血管病、腳氣病型心臟病等。
● 解剖病變的治療
● ● 用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可糾正病理解剖改變,目前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可用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根治;各種心臟瓣膜病也可以實施瓣膜修補術或人造瓣膜替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可實行介入治療或旁路移植術等。
● 病理生理的治療
● ● 對目前尚無法或難於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糾正其病理生理變化,如心力衰竭可用強心、利尿和血管擴張劑等。
● 康復治療
● ● 根據患者的心臟病變、年齡、體力等情況,採用動靜結合的辦法,在恢復期儘早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對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在康復治療中要注意心理康復,解除思想顧慮,加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恢復工作或學習后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

危害


● 可引起各種臨床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不積極治療,可危及生命。

預后


● 預后取決於病情兇險程度及急救措施是否及時、恰當,及時治療可以降低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

預防


● 合理膳食,宜攝取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飲食。
● 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 避免暴飲暴食,注意少食多餐。
● 積極治療原發病很重要。

世衛發布


2021年5月17日,世衛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聯合發布全球首份關於長時間工作對生命和健康影響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長時間工作(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導致2016年74.5萬人死於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較2000年增加29%,其中39.8萬人死於中風,34.7萬人死於心臟病。2000年至2016年間,長時間工作導致的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42%,中風死亡人數增加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