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藤

溪藤

溪藤是指浙江傳統名紙。唐、宋時期,浙江一帶多採用古藤造紙,故名“藤紙”。曹娥江幹流流經浙江省紹興市嵊州一段稱剡溪,當地盛產古藤,即剡溪藤。把這種古藤用來造紙,紙名就叫“剡藤”、“溪藤”或“藤紙”。

詞語讀音


拼音:xī téng
注音:ㄒㄧ ㄊㄥˊ

詞語釋義


詞語:溪藤
拼音:xī téng
解釋:1、指剡溪紙。浙江剡溪所產的藤製紙最為有名。

詞語來歷


浙江傳統名紙。唐、宋時,越中多以古藤製紙,故名“藤紙”。
孫能傳《剡溪漫筆小敘》:“剡故嵊地,奉化與嵊接壤亦有剡溪,為余家上游。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紙,所謂剡溪藤是也。”因之紙名“剡藤”。
蘇軾《和人求筆跡》:“從此剡藤真可吊。”王十朋註:“唐舒元輿作《吊剡溪藤文》,言今之錯為文者,皆夭閼剡藤者也。剡藤可作紙。”又蘇軾《孫莘老求墨抄亭》詩:“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浙江通志·物產》引《元和郡縣誌》:“餘杭縣由拳村出好藤紙。”又引《嵊志》:“剡藤紙名擅天下,式凡五,藤用木椎椎治,堅滑光白者曰硾箋,瑩潤如玉者曰玉版箋,用南唐澄心堂紙樣者曰澄心堂箋,用蜀人魚子箋法者曰粉雲羅箋,造用冬水佳,敲冰為之曰敲冰紙,今莫有傳其術者。”

相關古詩


〔原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賞析]
這首詩首聯“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當時,詩人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他的朋友黃介(字幾復)任四會(今屬廣東)知縣。他們都居住在濱海地區。前句化用《左傳》中楚子齊桓公所說的“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說明海天茫茫相距遼遠。后句是說通信頗為不易。古人有雁足傳書之說,但又說鴻雁南飛止於衡陽,而四會在衡陽之南。所以,想托鴻雁捎封信去也被謝絕。
頷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回憶昔日相聚宴遊之樂,並進一步抒寫相別十年的思念之深。想當年,春風拂面,我們在盛開的桃李花下舉杯暢飲;十年來,漂泊江湖,每當夜雨瀟瀟、漏盡燈殘之時,不由得更加思念遠方的友人。這兩句所描繪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強烈對比,從而更加凸現了思念之情。
頸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稱讚友人為官清廉、從政有方。
尾聯“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癉溪藤”讚美友人認真讀書、好學不倦。詩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髮蕭蕭,伴隨著他的讀書聲的,是那從隔著瘴氣瀰漫的溪水邊野藤上傳來的悲苦猿啼。這裡頗有為博學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蠻之地不得重用鳴不平的意味。
這是黃庭堅寄給朋友黃幾復(名介)一首詩中的名句。當時,黃庭堅人在山東,黃幾復人在廣東,一南一北,相隔數千里。
黃幾復是黃庭堅故交,但兩人長久不見面了。此時黃庭堅相念黃幾復,明知書信難達,還是無限激情地回憶了當年相聚時佳酒助興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說是“桃李春風一杯酒”,其少年情懷,春風得意,可見一斑。
但是下句則為另一番情景:江湖飄泊,又有蕭蕭夜雨,而且掐指算來,獨對孤燈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對“桃李春風”,巨大的反差,充分表達了詩人的哀傷與歡樂。以“十年燈”與“一杯酒”相對,更是進一層:不僅在時間上給人以“長夜難熬”的感覺,還突出了作者獨對孤燈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兩句詩在當時就很受人賞識,《王直方詩話》云:“張文潛謂余曰:黃九雲‘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奇語。”奇就奇在以尋常語表現了不尋常的人事經歷和感受,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至今讀來,依然令人感動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