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鎮街道

夏鎮街道

夏鎮是座古城。秦朝實行郡縣制時,曾為廣戚縣的治所;南北朝時廢廣戚縣,為區別縣治,便把“廣戚”改為“戚城”。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工部尚書兼都御史朱衡指揮開鑿的新嘈渠竣工,使南北槽運暢通,古京杭大運河改道由此經過。為方便管理,工部分司即“沽頭分司”由沛縣沽頭移駐於此;后戶部分司也搬來於此,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與繁榮。因為這裡常駐部隊維護遭運治安,遂又叫作“部城”了。

地理位置


夏鎮位於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畔,現為微山縣是政府所在地。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濱湖鎮。夏鎮原為古城,由廣戚、部城(西城)和夏鎮寨(東城)三部分組成。夏鎮街道處於夏鎮城區,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12個社區居委會。

概況


夏鎮街道位於縣境中部偏南,昭陽湖東岸。轄13個社區、30個行政村。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濟微公路、104國道與薛微公路縱橫交會。

沿革


1953年為微山縣一區,1956年改夏鎮,1958年建炬星公社,同年改夏鎮公社,1966年改區,1969年改公社,1981年復建鎮。1996年,面積48.2平方千米,人口7.9萬人,轄城后、戚城街、磨擔街、南門口、奎文路、箭道巷、謝橋、鎮中街、東風路、順河街、鎮中南街、青年街、泰山街、石壩、童庄、朱道溝、黃庄、西寨、后村、前村、東翁樓、小官口、大官口、楊閘、東薛庄、亓樓、李樓、殷庄、傅樓、李堂、曹庄、大劉庄、陸庄、鹿灣、李谷堆、周范庄、馬樓、白庄、建新、東馬庄、西八里屯、后八里屯、前八里屯、朱庄、黃橋、周嶺、、辛庄、西劉、沙河涯、古樓、部城前、部城后、三里庄、嚴庄、賈庄、后洛房、王莊、沙谷堆、南門外、青雲庵、呂家莊、后鮑樓、前鮑樓63個行政村。
2000年12月,撤銷彭口閘鄉、昭陽鄉,併入夏鎮。2004年1月,撤銷夏鎮,以原夏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夏鎮街道和昭陽街道。將原夏鎮的奎文、戚城、城后、磨擔街、謝橋、鹽當、文昌、箭街、順河、月河、青年、南門口、泰山、李樓、殷庄、李堂、付樓、馬樓、周嶺、朱庄、大劉庄、黃橋、曹庄、沙河崖、青山、部城東、古樓、南門外、部城西、沙谷堆、西劉、辛庄、大官口、童庄、黃庄、后村、前村、朱道溝、東翁樓、小官口、石壩、西寨、李谷堆、鹿灣、薛庄、楊閘、周庄、陸庄、亓樓、白庄、建新、西八里屯、呂庄、馬庄、后鮑樓、后八里屯、嚴庄、前鮑樓、王莊、前八里屯、三里庄、賈庄、洛房、薛河頭等64個行政村劃歸夏鎮街道管轄。

代碼及城鄉分類


370826001:~001 122黃橋社區~002 122戚城社區~003 122奎文社區~004 122謝橋社區~005 121北苑社區~006 122四季青社區~007 122蘇園社區~008 122部城社區~009 122泰山社區~010 122文昌社區~011 122南苑社區~012 122金源社區~013 122薛河社區~213 122嚴庄村~214 122后洛坊村~215 122王莊村~216 122前八屯村~217 122后八屯村~218 122西八屯村~219 220馬庄村~220 122賈庄村~222 122建新村~223 122白庄村~224 220李堂村~225 220付樓村~226 122馬樓村~227 122殷庄村~228 220李樓村~229 220大官口村~230 220小官口村~231 220翁樓村~232 220后村~233 220前村~234 220西寨村~235 220朱道溝村~236 220石壩村~237 220童庄村~238 220黃庄村~239 122薛庄村~240 122楊閘村~241 122陸庄村~242 122亓樓村~243 122李谷堆村

所轄村


奎文、戚城、城后、磨擔街、謝橋、鹽當、文昌、箭道、順河、月河、青年、南門口、泰山、李樓、殷庄、李堂、付樓、馬樓、周嶺、朱庄、大劉庄、黃橋、曹庄、沙河崖、青山、部城東、古樓、南門外、部城西、沙谷堆、西劉、辛庄、大官口、童庄、黃庄、后村、前村、朱道溝、東翁樓、小官口、石壩、西寨、李谷堆、鹿灣、薛庄、楊閘、周庄、陸庄、亓樓、。

簡史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夏鎮一帶發生地震,部城裡的宮府和居民由運河西岸轉移到了運河東岸,為了治安需要,拉磚運土築城寨,形成了夏鎮寨。至此,便形成了三合一的夏鎮。可見夏鎮是由戚城、部城、夏鎮寨組成的。夏鎮一度曾是沛縣治所所在地。
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黃河在蟠龍集決口,沛縣棲山一帶被黃水淤沒,沛縣治所自棲山遷來,歷時十一年。后因捻軍攻陷才遷走。大運河內川流不息的船隻不僅給夏鎮帶來了商業的繁榮,經濟的興旺,而且宗教昌盛,廟宇眾多。最出名的要數蓋於大運河岸邊的“泰山奶奶廟”,南來北往的人無不在此燒香磕頭,祈求安福,名響大江南北。
到了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蘇魯兩省的沛、滕疆界有所變動,夏鎮由蘇魯兩省的沛、滕兩縣分而治之。這是一種少有的區界現象;有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道就像現在的中英街一樣被沛、滕兩縣分轄,因此,在夏鎮有“一步兩省三座廟,一條大街兩縣分”的說法。清人宋思仁曾在《過夏鎮》一詩中這樣寫道:“片帆風利掛殘陽,一鎮區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縣白,鐘聲遙送沛縣涼。”清人沈德潛在《晚泊夏鎮》詩中也寫道:“舟泊一灣分兩省,樓高百尺記三層。故宮魂魄常思沛,經界公私尚憶滕。”為統一管理使用微心湖。
1953年10月從蘇魯兩省八縣中劃出五百六十多個村莊,設立了微山縣,夏鎮從而結束了疆域分裂的歷史,成為微山縣的縣城,發展成為微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從而使夏鎮在全縣鄉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源遠流長的運河哺育了夏鎮。從她的歷史發展來看,沒有京杭運河的貫通,就不可能有夏鎮的形成。雖蜿蜒曲折穿鎮而過的大運河改道湖裡,但她繁榮一時的景象仍印在運河兩岸。就是在今天,夏鎮仍承受著運河的恩澤。沿湖村莊的人們建碼頭,組船隊下江南,搞起了運輸工作。碼頭、船隊、販運一條龍,有些人家成為百萬元戶,靠運河發了家,致了富。
穿行在夏鎮的大街小巷,村莊街道,無不感到市場經濟的氣息;人們在圍繞縣城這個優勢,奮力發展。磨擔街,這條400餘米南北走向的街道率先湧起商品浪潮。在這條街道里居住的人們,解放前曾以磨面和挑擔為生,在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抓住機遇,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前擺攤經營,逐步發展成為商品批發一條街,聞名微山湖區。
每當談起這些情況,這個村的支部書記崔祥華無不透著自豪。機遇難得呀!鹽當村抓住靠近集貿市場的優勢,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了“富黎園”,並拿出部分資金幫助本村困難戶在“富黎園”內經商,房租也是優惠價。這是一個幫助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典範。村支部書記楊保田說:致富路上不讓一戶掉隊是我們支部一班人的心愿。土地越來越少的謝橋村,投資600餘萬元在城東建起了“四季青”農貿市場,解決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居住在部城裡的人們商品意識最早最濃,老輩人就趕集上店,種菜賣菜。目前家家有菜園,戶戶去趕集。他們種植的蔬菜不僅滿足了縣城居民的需要,還滿足了湖裡漁民的需要,因此種菜生意一直很好。一集菜多菜少都賣個精光。
白庄村以販賣鵝鴨出名,馬庄村以攤煎餅出售致富。洛房一帶土肥鬆軟,年年擴大西瓜的種植面積,種早熟品種,收人不菲。紙坊是夏鎮偏遠的地方,有“西北利亞”之稱,如今一座現代化的煤礦已經建成。
礦井座落地的前村購買了收割機、拖拉機、噴灌機等農機具,農業生產實行了耕、澆、種、收的統一,不用群眾操心費力了。面對夏鎮的這些情況,有人曾總結道:東瓜西菜中三產,北部偏遠靠礦山;夏鎮工作長遠看,鎮村企業是重點。也就是說東部以西瓜為主發展特色農業,推廣使用農業新技術,使農業增產增收。西部發展蔬菜,開發湖灘澇窪地,養魚養蟹、種藕養菱,發展湖產品。北部立足礦山發展運輸業。中部也就是縣城駐地,發展第三產業。但要致富奔小康,建設經濟強鎮,還要把鎮、村企業的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這種總結體現了夏鎮現有的格局,也找准了夏鎮發展的優勢所在。

所獲榮譽


2020年5月14日,入選第三批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名單。
2020年6月12日,被命名為第三批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