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

漢語成語

一落千丈,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luò qiān zhàng,原形容琴聲由高而低突然變化;現做下降得很厲害,用來形容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出自《聽穎師彈琴》。

出處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寓意


原形容琴聲由高而低突然變化;現做下降得很厲害,用來形容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

運用


語法功能

【感情色彩】含貶義。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等。
【語法結構】聯合式。
【英語翻譯】drop many metres in one fall

經典例句

1、宋·王邁《上何帥啟》:失勢一落千丈強,自安蹇步;沖人決起百餘尺,坐看羣飛。
2、清·葉廷琯《鷗波漁話·蔣珊漁殘稿》:百步九折餘,一落千丈勢。
3、孫中山《國民要以人格救國》:為什麼我們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呢?這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自振作,所以墮落。
4、所以喜奎一嫁,轉瞬坤伶聲勢,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讓男伶奪去。——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六回
5、由於貪玩,最近他的成績一落千丈。

辨析


“一瀉千里”和“一落千丈”
一瀉千里強調速度;指流得快而遠;常指水流急速、文筆奔放等;“一落千丈”強調深度;指降得快跌得深;常形容地位、聲望、權力等急劇下降。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