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鯉魚

清江鯉魚

徠清江之水,如寶石透明。清江鯉魚,照例是肉質細,白而透明,清甜雅緻,是為魚中仙子。土家菜系裡的清江鯉魚更是菜中極品。

介紹


清江鯉魚又名岩原鯉,體側扁,呈菱形,背部隆起成弧形,腹部圓。頭小,呈圓錐形,吻較尖,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亞下位,呈馬蹄形;唇厚,唇上有不大明顯的乳頭狀突起,小魚則完全沒有。須2對,后對比前對略長,魚眼徑約等長。眼大。側線平直,側線鱗43-45個。背、臀鰭刺均特彆強壯,后緣有鋸齒。背鰭外緣平直,基底長,分枝鰭條為18-21;背、腹鰭起點相對。胸鰭長,末端達腹鰭起點。頭部及體背部深黑色或黑紫色,略帶藍紫色光澤,腹部銀白。每一鱗片的後部有1黑斑。尾鰭后緣有1黑色的邊緣。在生殖期間,雄魚各鰭為深黑色,頭部有珠星。岩原鯉大多棲息在江河水流較緩、底質多岩石的水體底層,經常出沒於岩石之間,冬季在河床的岩穴或深沱中越冬,立春后開始溯水上游到各支流產卵。最小成熟年齡為4齡,產卵期在2-4月,產卵盛期在2-3月,據漁民反映,秋季(8-9月)也有產卵的親魚活動。產卵場一般分佈在支流急灘下,底質為礫石的二流水中。卵淡黃色,卵產出后粘附在石塊上發育。生長速度較慢,一般4齡魚才達0.5公斤左右;10齡魚的體長為59厘米,體重4公斤;常見個體為0.2-1.0公斤,據記載最大個體可達10.0公斤。雖為雜食性魚類,但較喜食底棲動物,其主要食物成份為搖蚊幼蟲、蜉蝣目和毛翅目幼蟲、寡毛類、小螺、蜆、淡水殼菜等軟體動物,其次是腐爛的高等植物碎片,偶爾亦有少數浮遊動植物。冬季停止攝食,3-4月開始攝食增高,7-8月則大量攝食。
分佈於長江上游干支流。在長江上游漁業中,經濟價值較高。產量不高,但它具有體腔小,肉原質嫩,味鮮美等優點,為人們所喜愛,中型的上等經濟魚類。近年來長江上游支流築壩閘,阻隔了岩原鯉遷徙至產卵場的通路;再者高強度捕撈,尤其是大規模的電捕,對其資源的破壞極為嚴重;加之沿江工廠污水排放造成水質惡化等致危因素影響,而本種魚類生長速度較為緩慢,群體得不到及時補充,故野生群體正趨於逐年減少。
清江之水,如寶石透明。清江鯉魚,照例是肉質細,白而透明,清甜雅緻,是為魚中仙子。

做法


做法:
1、鯉魚宰殺,去鱗、去鰓,從腹部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後去其中骨、肚檔刺,在魚肉上打間距為1.5厘米、深0.5厘米的十字花刀,加鹽、蔥薑汁、白酒腌漬10分鐘備用。
2、徠折耳根切0.5厘米見方的小粒。
3、鍋坐火上,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時下鯉魚小火浸炸5分鐘撈出;鍋內留油30克,燒至七成熱時放入洋蔥絲小火煸炒3分鐘,取出放在燒了10分鐘的平底鐵鍋內,周圍用黃瓜片裝飾,再放上炸后的鯉魚。
4、另起鍋放花生油20克,燒至六成熱時放入紅油豆瓣小火煸炒2分鐘,放鮮湯、辣椒粉、孜然粉、十三香、雞精、紅油、花椒油小火翻炒2分鐘離火,下入折耳根翻勻,出鍋澆在炸好的鯉魚上,撒上蔥白絲、香菜葉、紅椒絲。上桌后,鍋下點上酒精燈小火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