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改造

血型改造

血型改造,是醫學家在研究的一個對於血型的改造方案。

基本介紹


眾所周知人類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將人類的血型進行改造,使之相互改變一真是科學家的夢想。最近中國軍事 醫學 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的專家們,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實現了B型血向O型學的轉變,從而使中國血型改造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介紹:對紅細胞進行血型改造,是當前輸血研究當中的一個熱點,不管是哪一種來源的紅細胞,如果要輸給病人都需要經過配血,如果配血不一致就會產生輸血反應,如果我們能夠改造紅細胞使它成為一個通用型的細胞,這樣它可以在任何時候輸給任何一個傷員。
血液是我們身體內涌動著的一條生命之河,它承載著我們生命必須的氧氣,營養物質和代謝物。血液的流失就意味著生命的枯竭。當人外傷出血,進行血液病的治療和外科手術時,都需要靠輸血來補充救治。由於人類的血型分為四種,當輸血時如果血型不符,每種血型之間相互排斥凝集不能融合,那麼就使輸血者在短時間內血液堵塞不能流通,繼而導致死亡。所以進行血型鑒定就成為安全輸血的前提。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發生上萬起輸血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因為檢驗血型失誤引起的。而在特殊環境下,如發生戰爭,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時,大量傷員突然出現,搶救任務驟然加劇,加上醫護人員少條件差,無法按常規對傷員一一進行血型檢查,就會使大量傷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輸血而死亡。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章揚陪說:全世界各國有一個統計傷后四小時之內,因為失血而不能夠及時輸血死亡的人數,占戰場死亡總數的50%,我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也有這個情況,55.95%的傷員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輸血而死於失血性 休克。
如何儘快實施安全輸血,減少血型檢查的環節便成為救人救命的關鍵。人們都知道,O型血是通用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傷員,是特殊環境下安全輸血的理想血源。但是O型血的人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是一定的。在我國O型血人占的比例最高大約有三分之一,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A、B、AB型的血卻往往派不上用場,有時因為過期造成浪費。所以如何將另外三種血改造成O型通用血進行大量儲備,在特殊情況下緊急使用,便成為輸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進行研究。
通過研究表明將其他幾種血型轉變成O型血並非遙不可及。人的血型是由紅細胞表面糖鏈結構決定的。其中O型血的結構成分最簡單,B型血比O型血多一個半乳糖,其他血型多了一個到幾個糖。如果說這幾種血型的基本結構也就象樹榦的話,它們的不同之處就象一個樹榦上伸出了旁支斜杈,只要把它們用一把剪刀修剪掉,就轉變成了O型血。
B型比O型恰恰在紅細胞表面最外端多了一個半乳糖,怎麼把這個半乳糖切下來,就成為血型改造的關鍵,換一句話說,怎麼找到這個血型轉變切掉半乳糖的這個“工具”酶。
從1998年開始,章揚陪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員就象愛迪生尋找做燈絲的材料一樣,從我國海南的咖啡豆中提取了中國的剪刀,它的名字叫阿爾發半乳糖苷酶。這種酶可以把B型血中最外端的半乳糖切除掉,使B抗原活性喪失,呈現O型血的典型特徵,從而成功地使B型血轉變成O型血。但是正如居里夫人從一噸煤中才能提取一克鐳,要想得到大量的阿爾發半乳糖苷酶,從咖啡豆中直接提取是遠遠不夠的。於是章揚陪他們利用基因工程,克隆了酶的基因,轉移到哮母上使其發哮,生產出無數個酶,再提煉純化,於是酶的來源就解決了。
這項研究在我們國內還是比較早的,而且是處於一個比較先進的地位,在國際上我們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從自己的需要出發用自己的資源,進行一系列實驗室的研究,推動這個事業向臨床應用方面發展。目前我國依靠公民獻血得到的年采血量為1000萬噸,這一數字遠遠不能滿足 醫療 的需求。尤其是O型血缺口更大。如今B型血向O型血轉變研究的成功,可以使原本佔30%左右的O型血通過改造B型血,提高一倍的儲量,這就大大改善我國O型血資源貧乏的現狀。也使A型AB型血向O型血改造的研究步伐加快。一旦人類的血型改造全部成功的話,不但可以簡化輸血程序,節省檢驗血型的費用,避免血源浪費。還將使人類利用動物血液移植動物器官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