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山東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萊蕪師範學校,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範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和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4所學校合併組建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規劃佔地2000畝,佔地1139畝,固定資產7.78億元,儀器設備總值1.3億元,設有8個教學系、開設46個高職招生專業,有在職教職工73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1600人。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萊蕪師範學校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1952年,萊蕪師範學校成立,校址在萊城西關。
1992年2月,萊蕪市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萊蕪師範遷往萊城北;6月,萊蕪師範學校新校區動工興建。
1993年11月,萊蕪師範學校新校區陸續交付使用。
• 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
1988年8月,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成立。
1993年6月18日,在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基礎上增設萊蕪市中等專業學校。
• 萊蕪廣播電視大學
1993年7月23日,萊蕪廣播電視大學成立;9月29日,萊蕪廣播電視大學開始招生。
• 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1972年,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成立。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1986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得學歷教育資格。

合併發展

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範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合併組建萊蕪職技術業學院。
2012年,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整建制併入萊蕪職技術業學院。
2015年12月,學院通過山東省教育廳專家組驗收,成為全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2018年8月,學院入選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21年2月,教育部關於公布2021年高校增設國家控制的高職(專科)專業審批結果的通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增加早期教育專業。
2021年7月,入選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模擬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設有8個教學系,39個高職招生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機電工程系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梯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
冶金與建築工程系建築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冶金技術、材料工程技術、工程造價
經濟管理系會計信息管理、投資與理財、會計專業
商務管理系
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律事務
師範教育與藝術系學前教育、初等教育、文物修復與保護、環境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
醫學技術與護理系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眼視光技術
機械與汽車工程系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
信息工程系
軟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食品生物技術、生物製藥技術、康復治療技術、應用化工技術

師資隊伍

實訓樓
實訓樓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山東省教學團隊5個、山東省教學名師4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7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範3人,1人登“全國好人榜”,1人獲得“山東省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2020年,學校在職教職工739人,專任教師5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7人,博士、碩士364人。先後培養出專業帶頭人39人、骨幹教師97人,院級教學名師12人。湧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5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3人、齊魯首屆技師1名、山東省優秀教師7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省勞動模範2名、第三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教師1名、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
省級教學團隊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軟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黑色冶金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名師宋健、王峰祥、趙亮培、李坤淑
省級優秀教師宋健、薛居寶等
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魏光峰、薛居寶等

學科體系

● 基礎設施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電工電子實訓基地1個,建有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16個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室和26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電工電子實訓基地電工電子實訓中心 
●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 
國家級教學資源庫黑色冶金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 
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中藥材原植物來源鑒別》、《藥用植物學》、《機械製造工藝》、《ACCESS資料庫應用》、《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常用工具軟體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藥品營銷》、《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數據結構》、《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數據結構》等 
省級特色專業生物製藥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軟體技術、數控技術、藥品生產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圖書館
圖書館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18個研究所,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研究院1個,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3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粉末冶金先進位造重點實驗室
省級研究院:山東江河濕地生態研究院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碳化鈦陶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近幾年共爭取到省、市科研項目362項,累計爭取科研經費近2600萬元;共獲得省級自然科學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13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市級社科優秀成果獎33項;共獲得國家專利570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
學院部分科研成果
序號項目名稱負責人項目類別
1《碳化鈦鋼結硬質合金強韌化技術研究與應用》李國平萊蕪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高密度鐵基軟磁材料製備技術與應用》孫海身萊蕪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3《一種高碳化鈦鋼結硬質合金模具材料》學院校辦企業第五屆萊蕪市專利獎三等獎
4《高熵合金粉末製備技術與應用》張雷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5《中華成語故事中的經濟學思想研究》郝金鎮山東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立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圖書館有館藏圖書84.65萬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釋義:萊蕪有鳳城美名,由鳳凰元素變形設計,代表著地方屬性;鳳凰造型是“萊蕪”拼音首寫字母“L、W”的變形設計;學校座落在鳳凰山下,有金鳳閣和銀鳳閣標誌建築,將鳳凰設計為周而復始的造型,寓意學校蓬勃發展;同時兩個鳳凰也寓意人的手,代表學校注重專業動手技能培養;校徽圖案顏色為棕紅單色,中間的環形設計代表著科學技術,體現了學校的教學屬性。

精神文化

• 學院精神
感恩·趕超
• 校訓
感恩·趕超
• 校歌
《鳳凰山下鑄輝煌》
作詞:於朝蘭
作曲:段毅
中速豪邁地段,在優美古老的牟汶河邊,我們沐浴著智慧智慧的陽光
在巍峨蓬勃的鳳凰山下,我們懷揣著熾熱熾熱的二理想
每一顆心臟都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每一副肩膀都擔負著青春的力量
每一時刻都湧現著科學的奇迹、每一個角落都譜寫著人文的篇章
每一枚足跡都見證著誠信的魅力、每一個背影都凝聚著自強的目光
每一門學科都蘊含著務實的理念、每一次實訓都進發著創新的光芒
春風陣陣,鳳鳴朝陽,景觀大道惜韶光,我們背起行囊,邁進技能的殿堂
書聲朗朗,潺水流著,秀山明湖齊歌唱,我們乘風破浪,創造萊職院的輝煌
創造萊職院的輝煌,輝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董海燕
院長李維運
黨委副書記畢玉海
黨委委員、副院長魏廣舜、鄒翠蘭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徐靜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