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佩

戰國和漢代獨創的玉器器形

工字佩是戰國漢代獨創的一種新的玉器器形,與司南佩,剛卯一起作為避邪之物。

器型


工字佩是四方形,中間開線且有穿孔,外形像“工字”的玉佩。其特點是在四方形的玉佩上,左右打出兩道缺口,形狀看起來像“工”字,在左右中間穿孔,以用線佩戴。其雕刻方法是,先雕出一塊方形玉,然後再在一面雕出凸起的小弧面長方體。工字佩的雕工好壞,主要看上面那個方形,四邊與底面高低落差稜線是否順暢,左右兩旁所碾出的兩道缺口是否成V字型,缺口最好是一次切磨成功,中間有無頓挫停滯感等。

歷史淵源


工字佩是古玉的一種,其功能主要有三種說法:
1、古人玉組佩中的一種,可能系在珩和璜之間,相當於佩珠
2、工字佩是古代長胞上的掛件,是古人掛手帕煙斗等隨身用品的掛鉤;
3、辟邪和護身佩,可能由司南發展演化而來。

形制規格


戰國和漢代時的工字佩一般較小,邊長多在3厘米以下,最初為實用的佩珠或長胞上的掛件,不可能是司南佩的簡化。在漢代時,司南佩與工字佩同時流行和使用。漢以後,每個朝代都有仿製的兩種玉佩。從當前收藏市場看,工字佩流傳的數量較多,樣式變化較大。司南佩數量極少,且每個朝代樣式變化不大。從大小看,戰國和漢代時的工字佩較為規範統一,較小。到了明代以後,工字佩長短開始變大。宋代和清代時,部分工字佩出現了裝飾紋和瑞獸等,但是,“工字”的總體樣式變化不大,只是大小發生變化。

收藏要點


收藏工字佩,首先要明確各個時代的製作特點和玉質。清代以前,全部使用上等的和田玉,其沁色和包漿鮮明。明代以後,多為青海玉等,戰國和漢代的樣式統一,明代雕工剛勁有力,有漢八刀特點。宋代以後,工字佩向多樣性裝飾發展。至於當代仿製的工字佩較多,其玉質更差,在玉的質地方面,無法與高古玉相比。只要細心觀察和對比,新仿件與高古工字佩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