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麻

茴麻

苘麻 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m。莖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被星狀細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圓心形,長5-10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細圓鋸齒。苘麻在中國的種植和利用已有悠久歷史,最早記載見於《詩經》、《周禮》,距今已有2600餘年。可編織麻袋、搓繩索、編麻鞋等紡織材料。

生長環境


常見於路旁、荒地和田野間。

分佈範圍


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

主要價值


考證
《本草綱目》: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濕處,人亦種之。葉大如桐葉,團而有尖,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如半磨形,有齒,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狀如黃葵子,其莖輕虛潔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兒亦食之。
藥用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苦,平。"
【功用主治】①《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酸痛。"
外用:搗敷。
【選方】治癰疽腫毒:苘麻鮮葉和蜜搗敷。如漫腫無頭者,取鮮葉和紅糖搗敷,內服子實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