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共和的結果 展開

共和

詞典解釋

共和:人名,亦作歷史年號。西周時厲王失政,國內乃推舉共伯和(姓共,名和,爵位為伯)執政,至宣王立,中間十四年。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目錄

詞義


1.《汲冢紀年》認為:共伯和執政。
《汲冢紀年》:十二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召穆公之子殺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十四年,玁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帥師追荊蠻,至於洛。二十六年,大旱,王陟於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為王。共伯和歸其國,遂大雨。
《清華簡·系年》: 厲王大虐於周,卿李、諸正、萬民弗刃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
《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娛於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
《魯連子》:衛州共城縣本周共伯之國也。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周厲王無道,國人作難,王奔子於彘,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號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共伯使諸侯奉王子靖為宣王,而共伯復歸國於衛也。
《呂氏春秋·開春》:王者厚其德,積眾善,而鳳皇聖人皆來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賢仁,而海內皆以來為稽矣。周厲之難,天子曠絕,而天下皆來謂矣。
《漢書·古今人表》:共伯和。
《漢書注》:共,國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遷史》以為周召二公行政,號曰共和,無所據也。
《詩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厲王時之賢諸侯也,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謂之共和,凡十四年。按《汲冢紀年》,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
共和相關圖書
共和相關圖書
2.《史記》認為:召公、周公執政。
《史記·周本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史記正義》:“彘之亂,公卿相與和而脩政事,號曰共和也。”
《明正統論》:“昔周厲王之亂,天下無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後宣王立,是周之統嘗絕十四年而復續。然為周史者,紀周、召之年謂之共和,而太史公亦列之於《年表》。”
《史記》的說法首先與多種先秦典籍相左,也與其後《漢書》相背。“孤證不立”,隨著晉代《汲冢紀年》的發掘,人們更加相信,這可能是司馬遷的錯誤記載。但這種錯誤說法已經廣為流傳。
2008年以來,隨著《清華簡·系年》的發掘整理,我們可以明確《史記》之說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