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車格庄

東車格庄

東車格庄位於海陽市西北部,發城鎮南部,東與七寨村相望,西與西車格庄相交,北樓底村相連,南與清泉夼村為鄰,北與黃連夼村相接。隸屬發城鎮。

基本概況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建村於車嶺山之東,且為與西車格庄相區別,故命村名東車格庄。北距鎮政府駐地13公里,南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9.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梨、蔬菜等。 2002年,全村140戶,391人。有王、劉、姜、孫、李、閻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王姓

大事記


1941年榆山大會戰開始,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78年集體投資2萬元,建起第一個大口井。
1983年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同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2年村集體投資5萬元,建大口井,並修建村前河橋。
1996年投資4萬元,修建自來水。
2000年村集體投資7萬元,建攔河閘,修通到七寨村的公路約3公里。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30公斤,總產11.57萬公斤。1977年,糧食畝產達到272公斤,總產20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619公斤,總產37.2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23公斤,總產18.9萬公斤。有養雞大戶6戶,養豬戶70餘戶。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408萬元,其中農業298萬元,畜牧養殖業11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改革開放后,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發展第二、三產業,先後辦起商店及修理、汽車運輸等項目。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42人,收入110萬元,其中工業16萬元,運輸業53萬元,商飲業16萬元,服務業2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0年,成立東車格庄小學,時有學生40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8人。村民中有7人獲得技術職稱。 1981年,村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60公斤左右。建國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2002年,人均糧食60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2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70輛、摩托車32輛、電話56部、彩電90台、電冰箱20台。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1982年以來,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在村東劃出60多戶新房區。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解放前的6平方米,擴大到19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張京虎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5年8月,成立黨支部,初寶義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之後,劉國興、王順合、劉志東、劉志海、姜同森先後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8人。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26名。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閻正啟、張德俊、王順興、劉國興、王順合、王忠俊、劉國慶王順慶、姜同森、王順生、王忠勝。2002年4月起,姜同森復任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