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流行
服裝流行
服裝流行是指以服裝為對象的、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或某一群體中廣為傳播的流行現象,主要包括服裝的款式、色彩、質料、圖案、工藝裝飾以及穿著方式等方面的流行,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區的人們對服裝的審美需求。
服裝的流行濃縮了地域在一段時期內特有的服裝審美傾向和服裝文化的面貌,並體現著這一歷史時期內,服裝的產生、發展和衰亡的整個過程。
(一)20世紀早期——設計師成為指導流行的權威
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的成功對許多設計師來說都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和啟發,從而引發了一些設計師的效仿。於是,在巴黎逐漸形成了以上流社會和高級顧客為對象的高級時裝業,法國設計師成為指導流行的權威人物。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巴黎時裝界人才濟濟,歷史進入一個由設計師創造流行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法國設計師在流行浪潮里始終處於中流砥柱的位置,他們將原來漫長的演化過程轉變成一種革命性的舉動。同時,科技的進步從不同層面上改變了人類自古以來構築的生活模式和價值觀,為20世紀新的生活方式的到來進行了各種物質和精神準備。對應著社會形態的變革,服裝樣式也處於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時期。
1.20世紀初——變革與解放
20世紀的前十年是解放的年代,保羅·普瓦雷廢除緊身衣、美國的吉卜森女孩風格的出現、運動裝的廣泛流行等,都反映了女性服飾的極大改變。
2.20世紀20年代——新形象
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革新的年代,擺脫戰前的舊觀念是巴黎高級服裝設計師的新目標,是現代功能性服裝的開始。自由戀愛、有學問、有職業是戰後新女性的理想形象,正如小說描寫的那樣,尋求適宜運動的服裝,短髮、齊眉的鐘形女帽、高腰寬鬆至膝長的套裝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在巴黎的高級服裝店中,像加布里埃勒·夏奈爾“可可”(GabrielleChanel“Coco”,1883-1971),瑪德琳·維奧內(MadeleineVionnet,1876-1975)等設計師成為引導當時流行趨勢的先驅。
3.20世紀30年代——復古與新材
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充滿變動的年代,從世界性的經濟崩盤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西斯主義的肆虐和無情的經濟大蕭條使這個年代的人們雖然表面看起來平靜無事,但卻隨時都預示著一場暴風雨的來臨。這種類似於集體麻痹的現象也出現在時裝的流行取向上。人們不再喜歡20世紀20年代那種缺乏女性味道的中性打扮,轉而回頭追求更具女人氣質的穿著。人們在這種典雅的復興風潮中,滿足了對物質的享受和追求,也奠定了這十年的時尚基礎。
好萊塢的興盛,對20世紀30年代服裝的流行產生重要的影響。電影明星的穿著打扮成為人們競相模仿的對象,使得大量的設計師也投入了電影服裝造型設計中,美麗的服裝透過這些動人的女性呈現出來,造成強大的感染力。
20世紀30年代也是服裝新材料開發初露頭角的時代。例如,拉鏈被應用到長筒靴和內衣上,1938年英國服裝所使用的人造絲占服裝材料的10%左右。這個時期具有時代特徵的設計師當屬埃爾莎·夏帕瑞麗(ElsaSchiaparelli)。
(二)20世紀中期——成衣的發展以及流行的大眾化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20世紀30年代的奢華風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實用的風格;20世紀40年代,服裝的款式也變得保守起來,有時甚至很難區分男女服裝的差別。
1.20世紀50年代——復興的奢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時裝再次活躍起來。在1947年的巴黎時裝發布會上,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Dior,1905-1957)發表了新作,即刻被命名為“新風貌”(newlook),並由此奠定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時裝的流行方向。這時,法國高級時裝迎來了第二次鼎盛時期。巴黎高級時裝店引導著世界服裝發展趨勢的同時,世界各地年輕的一代也對服裝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20世紀50年代時開始,人們急著想擺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希望擺脫男性般制服的硬朗風格,回歸到女性的溫柔華麗當中。在“新風貌”之後,克里斯汀·迪奧推出了一系列令人驚艷的服裝:裙擺擺動如花冠散開的設計,以英文字母A、H、Y為廓型的服飾,構成了那個時代的主要趨勢。此外,他所設計的一襲優雅高貴的雞尾酒會服(cocktaildress)再度震懾所有人。其特色在於前胸呈“V”字或心形,開領極低,弔帶在肩膀附近,展露胸部和幾乎整個肩部,性感撩人,群擺長及小腿,但又比正式晚禮服稍短。不但適合各個年齡段穿著,且無論出席晚會還是休閑場合,皆相當合適。這身禮服在當時引發了新的革命。在當時,所謂的時尚潮流基本上就是克里斯汀、迪奧的潮流。雞尾酒會服也成為所有設計師爭相效仿的單品。
2.20世紀60年代——時尚觀念的巨變
進入20世紀60年代,電影、音樂和社會的變革對年青一代人開始產生影響,大眾消費社會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到來。由於“年輕風暴”的影響,服裝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人對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主張,對傳統文化不滿、向傳統習俗和傳統審美提出挑戰;20世紀40年代從美國開始的成衣業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時尚人群的變化開始快速發展:服裝設計開始與街頭的流行文化接軌。隨著自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出現了一大批能順應時代要求的年輕設計師。“他們為街頭女性設計她們所希望的新服飾。而不再為特定的婦女設計服裝……他們和披頭士一樣來自大眾,但裝扮特殊,通常他們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以及創作風格都是反體制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當屬瑪麗·匡特(MaryQuant),其設計的“迷你裙”就具有前衛性與挑戰性,“迷你”的意義不僅是一種新款式、新時尚,更是對一種舊觀念的動搖與革新。高級時裝在1968年的“五月革命”后逐漸退出時尚主流舞台,成為藝術的象徵,取而代之的是高級成衣的蓬勃發展。
3.20世紀70年代——風靡牛舒
20世紀70年代,複雜的社會形勢,使女性更關注現實。人們對以前或優雅奢華、或有激情夢想的時裝形象的熱戀和美麗俊俏的模特們一起消失了。在獨立面對工作、社會多年後,女人們更喜愛被恭維為:有主見、獨立而務實。而20世紀60年代末,一系列學生運動、民權運動、政治運動中,其參加者的服飾就是牛仔。數千年來遺留在服飾之中的階級、性別、國界、年代、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等,一切都被牛仔褲沖淡了。20世紀70年代,牛仔褲在時尚之都巴黎被隆重推出,其勢不可擋;到了20世紀80年代則演變成國際範圍的日常服裝。人們對牛仔褲的普遍認同,是自法國大革命以來追求無差別服裝的一個成果。至此,服裝真正進入大眾化時代。
(三)20世紀後期——現代服裝流行的多元化
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時裝貿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點。無論是奢華昂貴的高級時裝,還是針對大眾消費者的成衣,都出現極大的需求。女性更廣泛地加入到社會的各種角色中。服裝在款式、材料、品牌等方面越發多元化,成衣業得到空前發展。
1.20世紀80年代——西擴與東行
20世紀80年代,隨著高田賢三(TakadaKenzo)、三宅一生(IsseyMiyake)、川久保齡(ReiKawakubo)、山本耀司(YohjiYamanwto)等日本設計師被國際時尚界關注,並引起轟動,服裝界又出現了新的視覺。在意識形態的變化及東西方不同思維的碰撞下,服裝風格變得越發多元化,同時受環保概念的影響,服裝越來越寬鬆;朋克文化成為一種服裝風格並滲透到高級時裝中;女性形象更為積極,並顯得自信而獨立。20世紀80年代早期,流行服裝打破了男女衣著、髮型、化妝的界限,如喬治男孩不男不女的辮子、服飾和化妝風靡一時。服裝品牌通過雜誌、影視、廣告等媒介越發被大眾廣泛地關注和追捧,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慾望。對流行的渴望和消費使部分人變得瘋狂。對知名品牌的各種誘惑使得非法仿製者越來越多,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完全失控。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後期,帶肩墊的服裝流行範圍很廣,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很快就銷聲匿跡,包括20世紀80年代後期流行的讓人出汗的淡色西裝也是同樣的命運。
2.20世紀90年代——變化多端
到了20世紀90年代,解構主義、後現代風格大行其道,服裝的設計思維不僅體現在款式結構上,而且體現在製作工藝上。設計師們向傳統發起挑戰,一切似乎都是反其道而行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一度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觀念被逐步改變,人們強調追求獨創的個性服裝。街頭服裝盛行以供給狂放不羈的藝術家們。同時,人們也開始關心生態與健康,更青睞面料的環保性與舒適性。另外,服裝業的帶動使模特業也得到空前發展,一些世界超級模特甚至比好萊塢的明星們在時尚圈裡還耀眼。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末,各大頂級品牌開始形成新世紀的格局,隨著LVHM集團進軍時裝界,高級時裝業開始新的發展與繁榮。
(四)21世紀——沒有權威與風格的流行時尚
新世紀,人們進入一個瞬息萬變的快節奏時代,其特徵可以概括為:網路文化、快餐文化和消費文化。現代社會是一個物質過剩、信息傳媒發達以及快節奏的社會。以快餐文化為代表的快節奏、高效率生活方式使人們不再有時間、有耐心去看雄篇巨著,聽古典交響樂,而是更喜歡雜誌、漫畫、網路、麥當勞、卡拉OK等能快速吸收與快速忘記的東西。同時。由於物質的極大豐富使人們置身於一個消費社會,所有的人都被消費所包圍。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刺激消費而設計的,整個社會都在圍繞著消費而運轉。消費社會使流行變得不可能長久,消費者的審美趣味的多樣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甚至決定著設計,這使得消費文化具有廣泛的包容性以及多元性。而社會的另一個突出特徵是信息傳播業的發達。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世界變得如此之,各種文化之間的距離和界限在逐漸淡化;傳播媒介使流行時尚一日千里,今日巴黎剛流行的款式,明日就可能在東京的街頭出現,因此款式的更新速度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能想象的。
因此,21世紀是服裝風格極端多元化的年代,也可以說是風格丟失的年代。在強烈追求個性之時代,美是多種多樣的,即美沒有一致的標準:華麗中有繁雜的美,簡約中有單純的美,頹廢中有放任的美,古典中有懷舊的美等。無論是巴黎、東京還是倫敦的設計師,都在努力強調自己的創意設計是獨一無二的。同時,時尚的追隨者也把“絕不雷同”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各種時裝經過糅合、搭配、裝飾、複製和顛倒被賦予新的含義——沒有清晰可辨的風格,但卻有著豐富多變的折中與解構。
流行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無論是物的流行還是行為的流行,都有著以下幾點共通之處。
①選擇性。流行的內容具有選擇性,並非所有的事物或行為方式都可以成為流行,同樣流行也不會局限於某一種事物或行為,而有可能是一系列的集合。當然,每個元素的流行度是有所差異的。
②短時性。流行是一個時期盛行的事物或行為,而非長期甚至永久的。
③循環性。一般來說,一個時期的潮流,隔一段時間又會重新流行,但循環的周期因不同事物、不同背景而異。
④關聯性。不僅流行的產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流行的發生也有可能在多個領域同時進行,並相互影響。
儘管流行的現象可以在藝術、設計、文化等多個領域出現,但服裝的流行卻是最廣泛、最敏銳的。一般來說,服裝的流行有以下幾個特徵:
1.漸變性
服裝的流行經過的是從個別接受到部分接受再到全面流行的過程,並非突然產生或消亡。流行之所以能夠產生在於其本質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一般來說,潮流服裝最早出現時是相對超前的,並且只出現在極少數具有潛在影響的場合和對潮流非常敏感的人群身上。
2.周期性
服裝的流行具有周期性,但是周期交替的頻率和延續時問並不固定。任何一種服裝的流行都會經過興起、普及、盛行、衰退和消亡這五個階段,並呈現出螺旋式的周期變化。服裝流行的這種周期性變化常常與產品的生命周期聯繫起來,即將一個周期劃分為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投入期一般是服裝剛剛進人市場的階段,產品的價位高,原創性強,但往往無法確定是否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進入到增長期,服裝開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仿製品也開始以不同的價格大量出現。發展到成熟期,服裝受歡迎的程度達到頂峰,消費者購買和跟風的現象最為明顯。接下來當服裝不再被人們喜歡或者人們逐漸厭倦時,品牌和廠商開始關注新的服裝色彩或樣式,原有的服裝元素逐漸淡出流行直到消亡。一般來說,服裝的生命周期長,流行周期也較長;生命周期短,流行周期也較短。
3.關聯性
服裝的流行往往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的繁榮與衰退、戰爭的爆發、某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盛行等等,都會成為新一季服裝色彩和樣式設計的依據。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趨勢手冊都不僅僅局限於一部手稿的製作,他們會花費很多的經歷去採集社會上各個層面的新聞與動態,並從中找到最有可能對下一季服裝產業產生直接影響的靈感來源,尤其是已經出現在其他設計領域的產品。這種關聯性不僅僅是指其他因素會左右服裝的流行,服裝的變化同樣可以引發相關領域的潮流革命。
服裝流行本身是一種社會現象,研究這種現象的發展趨勢,分析人們的愛好、傾向、心理狀態和傳統習俗,是預測服裝流行趨勢的重要手段。
世界時尚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許多流行趨勢發布機構和平台,比較知名的如美國棉花公司、杜邦公司、潘東色彩機構等:另外還有一些知名的專業展會機構,如法國的PV、義大利的MODAIN等。我國流行趨勢的發布機構是中國流行色協會,其重要的宗旨就是要推廣和普及色彩的科學運用。中國流行色協會,每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流行色委員會的活動,研究未來兩季的流行趨勢,一般是提前一年半進行色彩預測,再根據中國的市場特點和產業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和預測,並推出中國的色彩流行趨勢。
中國服裝流行趨勢的研究與發布是一項集科研、生產、消費為一體的重要活動。它在引導中國消費者追逐時尚、個性、品質的同時,提升了中國服裝品牌的含金量,促進了中國紡織服裝生產鏈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為中國的服裝生產企業、服裝設計師、消費市場以及全民大眾傳遞最新的時尚信息,提供權威的指導。
(一)人文思潮的反映
作為一種審美意向的趨勢,服裝流行現象反映的是不同文化水準、社會心理與經濟條件等綜合作用下所造成的人們服飾審美態度的共性特徵和個性化差異。從心理上分析,流行是人們對“新事物”的構想與追求,並最終落實到實踐上的一種過程。當然這種新事物並不一定是從未產生的,也有可能是對以往的一種回溯。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所有的“新事物”都是符合人們價值訴求和審美觀念的,經過篩選的流行因子必定是充分符合當時政治、經濟、人文狀況的產物。無論是什麼歷史時期,在世界的什麼角落,都會出現服裝流行的現象。這些現象有可能與同時期的世界趨向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超前或滯后的,通過對每個時期潮流服裝的探索,我們可以對相應時期的社會人文特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商業價值的蘊含
服裝流行現象帶來的又一重大意義是能不斷地促進服裝商業的繁榮。任何一次服裝流行現象在進行,此時的服裝正反映了這一特色入衰敗期之前,都擔當著日益吸引消費者目光的重任,新的潮流的興起勢必帶動服裝商業的短暫繁榮,為產業創造無限的商機。試想,無論是多麼經典傳統的品牌,如果放棄了時代性和流行因子,即使有著精湛的做工和悠久的歷史,也無法滿足不斷向前發展的消費群的需求。比起大牌引領潮流來說,中小牌跟風潮流的現象對於流行浪潮的推動往往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為其品牌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ZARA,GAP,H&M這一類快速時尚品牌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誠如Businessworld雜誌對其的描述一樣,作為“靈活的跟風者”,高效的供應鏈系統使得他們能將流行更替頻繁的挑戰變成品牌的優勢。
(三)社會認同的需要
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中處於一定的位置並扮演著多種角色,同時還從屬於或者說希望從屬於某一社會群體。服裝作為一種非語言信息的溝通符號,在劃分社會群體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服的方式為企業帶來穩定的消費群和巨大的商機裝流行的跟風現象同樣是人們社會認同需求的表現之一,儘管不少消費者是在“不要落伍”的從眾心理支配下被迫參與並推動了流行時尚發展的整個過程。這種跟風現象在過去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順序,貴族階層的服飾是中下層群體爭相模仿的對象;發展至今,跟風現象開始多元化發展,大牌設計師、明星、政要,任何一個對時尚有著敏銳觀察力的個體都有可能是他人模仿的對象,當然模仿與趕超流行的速度也在飛速發展。此時,更獨特的流行元素成為拉開社會認同差距的關鍵。
1.漸變式
服裝設計表現的幾個要素主要是廓形、結構造型、材料、色彩、細節與工藝。總的來看,儘管服裝的款式千變萬化、日新月異,但由於服裝的結構必須適應人體結構和活動需要,因此決定了服裝的基本形式是相對固定的,變化也往往局限於這種相對固定的基本形式範圍之內,大多在長與短、大與小、松與緊、簡單與繁複、華麗與樸實、裝飾與實用之間變化著,這些變化表現為一種反反覆復的循環,當然這種循環絕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呈上升和前進的趨勢。漸變式是服裝流行的主要形式,也是服裝流行的一般狀態,其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求新求異的心理,漸變是經常的、主要的。在沒有突如其來的外力作用時,服裝的流行往往是以這種漸變的形式演變的,有時甚至是不知不覺地漸變。
2.突變式
當一種流行風格走到其極端之際,極有可能產生回歸現象;當社會生活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外力的推動下發生颶變時,服裝流行也會隨之打破漸變規律,出現跳躍性的發展,這兩種狀況都是服裝流行突變的表現形式。縱觀服裝發展歷史,政權的更迭、戰亂、經濟大蕭條,甚至某種文化思潮的異軍突起都會帶來服裝流行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會像漸變時那樣有一個相對較為緩慢的演變過程,突變時的服裝流行常常意味著服裝的巨大變革,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女裝現代化和輕便化的影響,裝飾由華麗繁複到簡潔樸素,造型由誇張雕飾到輕便自然,彷彿在一夜之問,女裝完成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演變歷程。
3.多樣式
自從特權階級失去了對於服裝制式和制度的專權統治,服裝的流行就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主流文化之外的多種亞文化的興起和廣泛傳播,致使服裝流行也進入了多樣化時代。休閑裝與正裝同時出現,民族風與淑女裝和平相處,後現代設計與復古風潮並駕齊驅,服裝流行變得令人眼花繚亂、難以捉摸。這就是服裝流行多樣化形式的表現,正是因為服裝流行進入了空前的多樣化階段,才使服裝流行變得如此豐富和斑斕,多樣化的服裝流行為流行追隨者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更為個性化的隆重推出創造了條件。
影響服裝流行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影響和導致服裝流行的自然因素可以分為地域因素、環境因素、氣候因素。地區間服飾樣貌的差異與各自地域自然環境的差異密不可分,地區地理環境的便捷與否也直接影響了當地人群對於服裝流行的響應度和敏感度。一般來說,交通便捷、信息發達的地區比較容易成為流行的發源地,而交通信息相對封閉落後的地區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潮流。氣候也是誘發新興流行元素出現的重要因素,例如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促使面料產業進一步升級,輕質、超薄、透氣的功能性面料越來越成為服飾產品的主流。氣候現象不僅帶來服飾樣貌上的變化,還令流行產業的結構發生改變。以往的流行發布往往只有春夏和秋冬兩季,為了配合變化更快的天氣現象,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許多品牌都推出了早春和早秋的系列。同地域因素一樣,如果一個地區的氣候條件越是優越、宜人,該地區的人群對服裝流行的親和力和接受力就更大,而飽受氣候制約的地區往往在流行信息的傳播上會有著更多的限制和排斥。
(二)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相比起自然因素來說,範圍更廣,影響方式也更為複雜。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有:政治環境、戰爭與和平、經濟程度、科技發展、文化繁榮、藝術氛圍、宗教信仰、風俗民情、偶像影響和生活方式等等。這些因素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偶發性流行影響因素和自然式流行影響因素。自然式流行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偶發性流行往往是由於外界的突然變化導致的流行現象。相對於自然式流行來說,偶發性流行產生時的爆發力強、流行時間相對較短並且與外因變化的時間段聯繫緊密。這一類的變化包括有戰爭的爆發、政局變革、經濟狀況的大波動等。
當然科技和藝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時也會帶動服裝樣貌質的突破。這些領域的重大變化對服裝審美影響非常廣泛,往往能夠在特定時期內迅速改變人們的審美態度。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由審美因素和從眾心理組成。對美的追求不僅是貫穿服飾發展歷史長河的主線,也是流行時尚不斷前行的基本動力。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層的人群對審美的要求和標準不可能一樣,流行受眾群體的多樣性造就了流行時尚無限的生命力。而從眾心理也從一個側面促進了流行市場的繁榮。從眾心理往往與引導式的流行密不可分,引導式流行指得是利用廣告宣傳、輿論嚮導、偶像效應等方式引導人們推崇購買而產生的流行現象。把服裝品牌通過藉助媒體和網路等工具對消費者進行集中宣傳,使得消費者在不自覺中受到引導。這其中偶像效應對流行的產生尤為明顯,通過對偶像著裝的選擇性模仿,來尋求心理上的滿足。引導式的方法對服裝流行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能夠刺激新樣式的產生和消費,加速服裝流行的進程。
導致服裝流行產生的原因
(一)服裝演變規律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服裝流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突變或革命的過程,引起服裝流行突變的因素往往是戰爭、自然災害和社會變革等重大事件。從客觀因素來講,服裝的各種元素在流動的過程中互相協調、互相交流甚至是互相排斥,進而產生新的元素,並在新一輪的交流中逐步演變為流行並淘汰現有的流行。這種交流不斷地交替出現,形成了承前啟後式的服裝流行現象。從主觀因素來講,自然式的流行是人們對流行已久的服裝色彩或樣式產生了厭倦而逐步拋棄現有流行因素、尋找新事物的過程。
(二)地域經濟文化差異
差異是交流產生的原因,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差異更為鮮明。國際社會的發展正趨於國際大同化,越來越頻繁、越便利的國際間的來往促成了國際經濟和文化交流,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差異促成因交流而帶來的流行。
(三)生產科學技術發展
現代社會的人們似乎更贊同人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高品質的服裝是人們高水平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科學技術水平的高度發展和製造業的無所不能,不僅帶動了流行產業所依賴的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激發了服裝設計師的奇異幻想,也為流行產業生產高質量的服裝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
服裝流行的相關理論
(一)從眾論
催化流行現象擴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費者普遍擁有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指人們具有被其所在社會階層認同的需要,滿足其對社會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從眾就是求得社會的承認,過分怪異的、與其社會階層格格不入的服裝會連同它的穿著者一起被這個階層拋棄。服裝的流行與流傳是自願的、自由的和可選擇的,比如一國的軍隊制服因為不具備自由擴散的可行性而很難成為他國軍隊制服的流行對象。因此,只有當服裝產品具有被人們普遍認同的共性,才能得以大面積推廣。當然。人們也可以藉助被另外一個社會階層認同的服裝而進入該社會階層,這是服裝具有的扮演社會角色的功能所發揮的作用。
(二)創新論
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進步,是因為人們始終不滿足自己的現狀。人類這種追求進步的“喜新厭舊”心理,成為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人們對於服裝的要求也不例外,從一定意義上說,“新”代表著時尚和流行,符合人們的愛美心理。
(三)認同論
不滿足現狀的人們,總是企圖自己能進入更高一級的社會層次,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每個社會層次都有一定的行為規範和集團認知標誌。要擠身另一個社會層次,就必須得到該社會層次的認同,必須有與該社會層次一致的行為規範和認知標誌。而服裝正是社會層次認知的主要內容之一。
(1)大眾媒介是主要的流行傳播方式。如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宣傳冊等。
(2)時裝表演對流行傳播起著引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訂貨會、展銷會、發布會等。以銷售為目的的商業性的時裝表演。
②發布流行趨勢,展示設計師個人設計成就、設計風格或者為某個慶典所舉辦的欣賞性的時裝表演。
③宣傳主辦單位、公司或設計師為提高個人的形象,提高其知名度進行的時裝表演。
(3)通過商業展示傳播流行,如各種博覽會、櫥窗、商店的展示,cI系列展示等。
(4)穿著者之問相互影響傳播流行。流行服裝越能激發人們的注意,引起人們的興趣,就越能迅速地被傳播、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