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薩與克麗奧佩拉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是1945年由The Rank Organisation Film Productions Ltd.製作,聯美電影公司發行,由蕭伯納編劇,費雯·麗、克勞德·雷恩斯主演的英國劇情影片。講述了歷史人物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和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故事。該片於1945年12月11日在英國首映。
愷撒和克莉奧帕特拉七世
史書記載的艷后,可是出了名的暴扈。費雯·麗演出的那些頤指氣使的瞬間,沒有如此美貌,如此智慧,如何能夠保住整個古埃及長達22年的和平,在羅馬剛入侵的時候就控制住了局面,又在安東尼大舉入侵的時候,再次穩住了局勢,如果僅僅認為艷后光憑美貌是不公平的。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克勞德·雷恩斯 | Julius Caesar | |
費雯·麗 | Cleopatra | |
斯圖爾特·格蘭傑 | Apollodorus | |
弗勞拉·羅博森 | Ftatateeta |
製作人 | Gabriel Pascal、J. Arthur Rank |
原著 | 蕭伯納 |
導演 | Gabriel Pascal |
編劇 | 蕭伯納、Marjorie Deans |
攝影 | Jack Hildyard、Robert Krasker、Jack Cardiff |
配樂 | 喬治·奧里克 |
剪輯 | Frederick Wilson、Joan Warwick |
藝術指導 | John Bryan、Oliver Messel |
相關參考: . .
• 費雯·麗在拍攝該片時,埃及天氣寒冷,她卻要經常身著薄紗拍夏天的戲,她那時已經懷孕。
• 費雯·麗拍了一場在光滑的大理石上面的戲並滑倒,結果那個鏡頭令她流產,失去了與奧利弗的孩子。
• 費雯·麗為這部電影付出的慘重代價,這件事使費雯·麗覺得命運不讓她有奧利弗的孩子。
• 該片拍攝於二戰時期的埃及,由於德國飛機的轟炸使劇組多次停機,費雯·麗小產使拍攝推遲了五周。
• 該片是當時英國預算最高的一部影片,原本預算是128萬英鎊,最後因各種原因影片花費了520萬美元。
• 該片的製片人兼導演是來自奧匈帝國的Gabriel Pascal,他最終只得到了220萬美元的回報。
該片是根據歐洲古羅馬時期歷史中羅馬帝國的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之間的事迹作為參照,根據史料記載,年近50的凱薩遇到了克麗奧佩拉,而青春逼人的克麗奧佩拉年方20左右。這是一對大叔和蘿莉的組合,凱薩大叔是巨蟹座,艷后蘿莉是射手座,影片描寫了巨蟹男和射手女這對強電力的組合。蕭伯納從另一個非常不同的角度出發,使筆下的凱薩不再是傳說中的強勢凶暴的好戰者,而是賢明、仁慈、詼諧、慷慨的君主,厭倦了血腥和背叛,渴望歡快的人生。
愷撒與艷后
拍攝中,導演加布里埃爾·帕斯卡堅持讓費雯演一場有難度並且非常費勁激烈的場景戲,她需要衝到一個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鞭打奴隸。可是在拍攝中費雯·麗滑了一下,重重地摔了下來,兩天後她流產了。因為這次意外,加布里埃爾·帕斯卡間接使費雯·麗流產,所以費雯·麗永遠不會原諒帕斯卡,從那時起她就在不斷地嘗試讓另一個導演取代帕斯卡,但沒有成功。就如現實中自由的孩子總會嘗到苦頭一樣,她的自由付出了代價,費雯·麗演出這一幕失去了她與勞倫斯·奧利弗的孩子,這無疑是日後她被拋棄的原因之一。電影並不是虛幻的,她真實地面對現實的規則,光芒一定要付出代價。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類別 | 歸屬 | 結果 |
1947 | 第19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彩色) | John Bryan | 提名 |
相關參考: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The Rank Organisation Film Productions Ltd. (英國) | 聯美電影公司(美國) |
Two Cities Films Ltd.(英國) | Video Film Express (荷蘭) |
相關參考:
國家地區 | 首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首映日期 |
英國 | 1945年12月11日 | 美國 | 1946年9月6日 |
法國 | 1946年9月16日 | 瑞典 | 1946年12月11日 |
德國 | 1946年12月17日 | 葡萄牙 | 1947年1月17日 |
丹麥 | 1947年2月21日 | 芬蘭 | 1947年4月4日 |
澳大利亞 | 1947年5月29日 | 義大利 | 1947年9月18日 |
波蘭 | 1948年7月5日 | 奧地利 | 1948年10月8日 |
中國香港 | 1949年1月6日 | 日本 | 1950年9月2日 |
相關參考:
克勞黛·考爾白、伊麗莎白·泰勒等都曾出色地飾演過“埃及艷后”, 而費雯·麗則表現出女王少女時的天真浪漫以及其中暗藏的狡訐與狠毒,與其日後野心與權欲的交織形成某中必然的聯繫。蕭伯納的劇本對凱撒與克麗奧佩拉均作了個性化的風格處理,顯得尤為光彩照人。(新浪娛樂評)
本片就劇情而言,在充塞於美劇的這個時代,估計若不是出於對費雯·麗的瞻仰,幾乎無法投入於劇情,即使在當時,本片也並不賣座,如果對歷史沒有足夠的了解,看本片還會有些許迷茫。費雯·麗飾演的克麗奧佩拉與泰勒版的迥然不同,泰勒是性感的、神秘的、極富心機的,本片中的費雯·麗是天真野蠻的、甚至有些戀父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當著愷撒鞭打奴隸,瘋狂桀驁,完全是真實的她。
最後一幕是穿著黑衣的送別愷撒,費雯·麗翡翠雙瞳黯淡無光,她是個失去丈夫的婦人,一個告別父親的孩子,還是一個送別孩子的母親,她是真實的克麗奧佩拉。費雯·麗與克麗奧佩拉已經血脈相容,跨越三千年時光,把她們共同的悲傷凝結在此刻,她是真實的費雯·麗,對人生、事業、愛情,她都是真實的,因此她輸的一敗塗地,她贏得的只有觀眾。(東方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