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我們的四十年的結果 展開

我們的四十年

六集紀錄片

《我們的四十年》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頻道製作的六集社會人文紀錄片,共六集,於2018年12月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頻道黃金時間首播。

《我們的四十年》以人物紀錄片為表現形式,以“6個社會學切片”為視角,以“小人物、大歷史”為敘述方式,真實記錄和再現了40位當代普通人物追尋和實現夢想的故事,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社會實現的巨變。

拍攝背景


《我們的四十年》以人物紀錄片為表現形式,以“小人物、大歷史”為敘述,通過記錄“40年40人”逐夢的故事,呈現一個傳奇時代。40年裡,他們有著不同夢想、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領域、不同命運,卻都在各自實現夢想的路上,或多或少地改變著自己的、家庭的命運,乃至推動整個社會變遷,他們的經歷將還原與拼接中國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內心世界,敘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社會巨變。

劇情簡介


我們的四十年
我們的四十年
《我們的四十年》通過記錄“40年40人”逐夢的故事,呈現一個傳奇時代。40年裡,他們有著不同夢想、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領域、不同命運,卻都在各自實現夢想的路上,或多或少地改變著自己的、家庭的命運,乃至推動整個社會變遷,他們的經歷將還原與拼接中國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內心世界,敘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社會巨變。
《我們的四十年》共分為《光陰》《繁榮》《選擇》《世界》《鄉愁》《夢想》六集。《光陰》主要圍繞改革開放40年間的思想變遷展開敘述;《繁榮》則反映了40年來的人民生活改變與社會環境變遷;《選擇》聚焦於改革開放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命運選擇;《世界》講述了中國對外開放不同階段中的全球化生存故事;《鄉愁》則思考了40年來的人文與心靈感知;《夢想》嘗試構建一個新的時空歷史坐標,詮釋新的發展理念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發行信息


宣傳活動
該紀錄片由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李艷峰團隊宣介,為讓更多觀眾關注該紀錄片,宣介團隊在該紀錄片立項時就進行融媒體傳播全流程設計,將其定位於“小人物、大時代、切口小、感觸深”,制定出的融媒體全球傳播方案強化片名中的“我們”,明確“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播內核,提出海內外傳播主旨——“我們的四十年,我們在一起”。同時,基於精準受眾畫像與人物場景定位,綜合年輕化的視覺語言、年輕人喜愛的平台和玩法,精選適合該次融媒體傳播核心策略的聯動平台,在年輕受眾中實現有效傳播與互動。基於“我們的四十年,我們在一起”的核心傳播主旨,分別從“美食”“音樂”“夢想”三個維度切入,與各大網路相關平台聯動,打造“我們的四十年,美食讓我們在一起”“我們的四十年,音樂讓我們在一起”“我們的四十年,夢想讓我們在一起”系列主題活動。
播出時間
2018年12月15日至12月17日,《我們的四十年》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19時至21時播出,每晚兩集連播。
收視率
首播平均收視率(%)首播平均市場份額(%)同時段上星頻道收視率排名
0.1030.3534 

幕後製作


時代背景

《我們的四十年》是為紀念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專題策劃攝製的紀錄片。

創作初衷

談及該紀錄片的創作初衷,總導演韓雯表示,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中國,也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個人的故事也可以見證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改革開放,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你我無一不是身處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的時間裡,共同構築起一個個不平凡生命史中最為關鍵的篇章。

拍攝過程

為了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從120多位代表性人物中遴選並確定了40人,歷經4個多月的密集拍攝,行程上萬公里,從深圳到西藏,從雲南大山深處到美國、芬蘭,泰國、寮國,拍攝地點百餘處,積累高清影像素材2萬分鐘。

音樂原聲


專輯名字:央視9套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部分配樂。
專輯簡介:收錄了部分央視9套大型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配樂。
發行時間:2020年5月28日。
專輯曲目:片頭音樂、主題二、回憶、歲月、新世紀、自由之城、眾志成城、主題二行進、主題一。

核心主題


四十年,奮鬥實現了夢想。
四十年,“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中國,也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個人的故事也可以見證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
改革開放,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你我無一不是身處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的時間裡,共同構築起一個個不平凡生命史中最為關鍵的篇章。

拍攝花絮


為了拍攝該片,《我們的四十年》攝製組從120多位代表性人物中遴選並確定了40人,歷經4個多月的密集拍攝,行程上萬公里,從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到海拔三千米的西藏,從雲南大山深處到海外的美國、芬蘭,泰國、寮國,拍攝地點百餘處,積累高清影像素材2萬分鐘。
2018年10月,央視攝製組來到天津市名流茶館拍攝相聲演員劉春慧、龐軍的演出片段。這部由中央電視台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而精心製作的六集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中,天津市的相聲演員劉春慧作為全國40個具有代表性社會人物之一,通過影像和回憶,講述普通人關於夢想的故事。

主創團隊


總監製張寧
監製梁紅
總導演韓雯、朱翌冉
總撰稿朱翌冉、黃燦紅
學術顧問章百家、黃一兵、李向前、張軍峰
創作指導夏蒙
導演遲鵬、姜裳、劉無、李德剛、李笠民、尚羽、韋殿順、趙晨伊、付勇、劉幗軼
融媒體傳播策劃李艷峰
攝影指導趙博淵
視導演效劉華
攝影組湯明、張河堤、劉金梁、付帥、孫明進、郭宇航、劉垚、李昂、夏鵬飛、李朝陽、馬林利、殷占吉、汲長欣、沈鵬、顏財興、程振宇
資料導演施東飛、陶濤、李博約
剪輯楊毅蘋、張潔、嚴潔瓊、李雅倫、薛宇廷、孟廣璞、王靖宇
解說于越
導演助理李曉雯、馬新靜、胡雨佳、郭佳
攝影助理沈世斌、王小保、劉磊、姚財興、李祥光、梁建雲、李萌、任月冬、王凱、杜同先、劉宇、李恆、康凱、陳曉、劉旭、趙光輝、沈世斌、耿海波、劉達、葉松、劉開廳、謝更順
航拍攝影張楊傑、劉金梁、單德智、王曉豐
作曲徐鯉、潘凡
編曲劉柏謠、王鵬飛、張璽、郭懿博、楊敬典、李凱樂、年永鑫、孫瑜烽
音樂編輯趙苡萱
音效編輯韋定毅、曲佳樹
特效製作王旭亮、李珊珊、王梓屹、趙岩松、孫雨琪、李娟、於冬
平面設計吳林憶
燈光組馬同江、郭王龍、伏茂、董趙、嚴新、王文斌、馬宗德、秦建笙、張雪飛
錄音組黃彪、冀盼棟、趙垚、黃順安、魏曉輝、張博言、趙志斌、商宇希、張金歌、董天星、袁夢南
製片劉洋、趙茜
製片主任李瑨、佟一平、許鵬
製片人韓雯
項目管理梁棟、王華偉
播出管理劉茜、蘭孝兵、陳妍妍、聶茸、霍志堅、符甦
責任編輯袁峰、郝蕾蕾、歐陽秉輝、唐野、李振宇、蘇丹
編審周東元
宣傳推廣王春麗、王彩臻、杜袁騰、張晨明
新媒體推廣馬夢瑩、汪曉琳
新媒體傳播黃娜、張慶龍、謝沛然、楊清明、梁星福、王思雨、李佳誼、錢婧、韓嘉聰、白學睿、郭曉杭、宋瑩瑩、劉紫玉
運營管理殷駿、郭寧、袁芬、張雨辰、耿岩、蘇靖元、孟亞麗、張涵、李芃芃
視頻推廣周俊、白曉、張鶴、吳悅、邢克韓、熊蘭武、錢希鵬
項目監製李向東、張金林
節目監製汪飛舟、馮雪松、史岩、石世侖
宣傳運營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
承製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攝製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出品中央電視台 

節目評價


《我們的四十年》著眼於“小人物、大歷史”,以人物紀錄片的形式見證國家與時代的發展軌跡,全片緊緊扣住“奮鬥實現夢想”的時代主題,用真實的人物故事詮釋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段歷史最可貴、最動人的時代精神,尋找國家和時代的發展軌跡與普通人物命運息息相關的強烈共鳴,用中國人的內心情感與人生歷程構築一片改革開放的社會生活圖景。(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張同道、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人民網評)
《我們的四十年》 製作精良、內容細緻感人。以人物為主線,運用交融性與交叉性的家國敘事與倫理泛情化的情感敘事手法,通過改革開放精神的跨域傳播將奮鬥精神詩性弘揚,並運用人文化的鏡語描繪出獨特的中國面貌,從普通人的微觀視角將這40年的變遷具象地展現給觀眾,細膩地用鏡頭呈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和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使受眾在影像之中感受獨特的時代景觀。(《晉中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