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光

吳華光

吳華光(1946.11—)別名吳萍,生於台北,祖籍福州。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擅長工筆人物畫、山水畫等。

人物概述


吳華光的作品《茶》獲美哉中華愛我中華全國美展一等獎,《又一次戰勝死神》、《愛國情深》、《榕》等入選全國美展,《舞劍圖》入選第三屆中國體育美展,《虎門銷煙》入選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榕蔭太極圖》入選第四屆中國體育美展。作品在台灣國際佛光山邀請展獲金獎。作品在“楓葉獎”、“牡丹杯”,周恩來百年全國書畫展、中國體育美術大展,中華全國書畫精品展,全國職工美術作品評獎賽等國際和全國美展中獲獎、並被收藏。出版有《吳華光畫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二級美術師,福州政協畫室畫師,福州畫院特聘畫師。

作品相關評論


對吳華光工筆畫做出全面評析有陳夫所撰寫的《氣韻生動 獨具機杼——直面吳華光先生工筆畫魅力》一文。全文摘登如下:
六朝的人物畫家謝赫曾在《古畫品緣》中提到:“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橫寫是也”。畫壇名流於是作下斷言,凡持此六法之不懈者,日後必成大器。我恍然頓悟,吳華光先生的工筆人物畫之所以巧手天成,氣韻超凡,正得於此。已然成竹在胸,他方可畫內游龍,工筆之氣吐納自由,猶如道之開合,獨成機杼。
在讀吳華光先生作品前,了解他的工筆研修很是必要。吳華光先生初學工筆,師承於唐國光、林鴻煮、等畫界前輩,后經劉大為鄭乃珖等名家親授工筆技法,自己又遠宗五代徐熙、黃筌,上追宋元、明清,可謂博眾家之長,成一家之事。用他的話說:“先採眾花后釀蜜”。善於從傳統的工筆中汲取給養,保證著吳華光先生工筆語言的正統與渾厚,在他的作品中線骨瀟灑、色彩潤眼,完美的平面感與裝飾讓觀者慨嘆不已。若氣韻使然,兼工帶寫、引意入工,其畫更是自成一統、不落窠臼。
吳華光先生談吐含蓄、舉止儒雅、略帶幾分士人氣息,這種文人性情也隨著他細膩的工筆語言融進了畫中,高亢也好,低吟也罷,骨法的圓潤中總能讀出特有的婉約與唯美。因而,大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畫在吳華光先生的工筆書寫中卻也別有情趣。他的作品《雲想衣裳花想》、《此時無聲勝有聲》、《萬水千山只等閑》等,便採用了文人畫以詩入畫的特有手法與獨成一體的風格,嚴謹的工筆雖拒絕文人畫中慣用的一竹一蘭潑墨式的大寫意,但精緻的刻畫,郁彩中獨有的留白語言,人物與自然的交相輝映,倒是文人畫在工筆鋒下的又一道絢麗之景,正如大師齊白石所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吳華光先生這種當喻“文人”工筆正是取道於白石晚年期間工寫相融的作畫語言,這在《此時無聲勝有聲》中可以輕易窺見,此畫的意境構設取自了唐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畫者在通過對意境重新升華后,確定了構圖的物象、賦彩與位置。圖中前景當一端裝女子罷琴凝神,中景採用三寒之松,背景(遠景)則是逶迤群山與百重潺泉,三景均以冷色敷之,力突一個“靜”。不曾想,卧於女子身邊的眠琴與淙淙泉音此刻卻有意無意中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聽反差,當我們把眼光投在傾瀉下落的山泉時,前景中的眠琴及它的主人反而更加深入人心,這是一絕美的“無聲勝有聲”,可謂“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故畫中對泉聲的有意意寫,實為沛公之筆,卻紛呈了吳華光先生在破詩入畫上自我的工筆審美指向。
一篇上乘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思想往往決定了它存在的實際價值,同樣,一幅經典的畫作不當需要臻美純熟的外在形式語言,內在篤厚的文化底蘊可謂畫作不可或缺的靈魂。吳華光先生,本身就是個學識頗為淵博,文學造詣精深的人,所以,他的畫總是美輪美奐、意韻渾然。讀他的畫,我們會不住地唏噓他那絕佳的題畫詩、雋麗的書法、意向的文學塑造、完美的層次渲染,以及獨到的文化選題。工筆畫《茶》,運筆大膽,揮毫千年,瞬息間把個茶文化抖擻無遺,充分展現了吳華光先生超凡的工筆功力與雄厚的文化功底。畫中塑出代表茶文化空前發展的唐朝的一位侍女形象,把她喻比為中國茶文化的典型象徵,置於前景。背景巧設一屏風,繪有古代茶農制茶之景、《茶經》等茶論,寓意茶文化的古老悠遠;在圖的深遠部位有靜卧的蜿蜒長城,暗示茶已是一騎千里之物。背景用茶色由近漸遠層層渲染,好似茶之歲月年輪,畫央單繪一特寫淺金“茶”字,起到點題奇效。再看侍女縴手杯茶從屏前步屣款款,茶香裊裊,隨侍女一步一顰悠揚開去,直向圖中深遠而去,一個未知的遠古空間而去。於是,我們努力地把自己的視線融入“S”型工筆造型線時,似乎也聞到古作坊中那馥郁的茶香。這是吳華光先生“曲徑通幽”意境營造法的獨特魅力,它能把浩若煙海的茶文化如此輕巧的一脈相承起來。《茶》中盛裝侍女的留白,卻也是畫之艷色,它從整圖中翩然跳入視野,卻非嬌嗔之弄,正好似清代鄧石如所言:“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不知是因20世紀初西方“寫實主義”對我國畫界衝擊的結果,還是受大師徐悲鴻的影響過重,還是鑒於自己擅長工筆人物的緣故,吳華光先生對寫實頗為鍾情。他說:“藝術只有源於生活,才能高於生活,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美”。其實,不管吳華光先生是出於任何一種原因考慮,去大自然或現實生活中去體驗去寫實都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讀吳華光先生的寫實作品,其筆鋒細膩蒼勁、飽滿靈活,構圖尤其別開一面。如《又一次戰勝死神》,便是吳華光先生早年深入高氣壓手術治療室的寫實之作。作品中以高壓手術室圓形門作為圖面唯一的經營位置,其餘部位全以黑底襯托,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讓你甚至也能呼吸到手術室內凝重而緊張的空氣。把報喜的醫護人員從角落推到前景位置是吳華光先生出奇制勝的一筆,在她被刻畫得精工入微的臉部表情中,所有的讀者都跟著微笑了,因為又一次戰勝了死神;吳華光先生也微笑了,因為他從此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又有了新的悟化。
吳華光先生的作品雖納百家之長,卻不銘一家,自成新意。能工能寫,工地極工、寫得極放,意到筆隨,毫不拘泥。取材入古有今,不故作、不媚俗,每每蹊徑獨辟,令人恍然醒夢。山水花鳥一姿一態各展氣韻,工筆人物更為八仙之客,風姿天然。可吳華光先生仍謙遜一地,自嘆學識淺薄,他說只有去生活中不斷求索,虛心接受現代思潮中畫界湧現的新元素,才不會使自己固步自封,至於目 前的些許成績,實為滄海一栗,羞於口齒。

作品賞析


吳華光作品欣賞
吳華光作品欣賞
吳華光作品欣賞
吳華光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