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東營村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膠州市營海鎮東營村
- 河南省汝州市臨汝鎮下轄村
-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龍田鎮東營村
- 毛官營村
-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新原鄉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祿豐縣彩雲鎮東營村
-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轄村
- 雲南省大理劍川金華鎮東營村
-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高里鎮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明光鎮
- 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下營鎮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東營村
- 山西省晉中市晉中開發區下轄村
- 福建省福清東營村
-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高村鄉東營村
-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舊店鎮下轄村
- 玉溪紅塔區北城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大槐樹鎮下轄村
-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東小村鎮下轄村
- 北京市順義區李遂鎮東營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豆村鎮下轄村
- 唐山灤南縣馬城鎮東營村
- 甘肅省成縣拋沙鎮東營村
-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辛屯鎮東營村
- 河南省舞鋼市廟街鄉東營村
東營村
雲南省楚雄祿豐縣彩雲鎮東營村
東營村位於雲南省楚雄祿豐縣彩雲鎮,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國土面積5.44平方公里,海拔133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61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
有耕地3244.00畝,其中人均耕地1.10畝;有林地10055.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72戶,有鄉村人口2722人,其中農業人口2430人,勞動力16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4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16.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2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東營村位於雲南省楚雄祿豐縣彩雲鎮,屬於壩區。
水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44.00畝(其中:田3124.00畝,地120.00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005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7畝,主要種植板栗碰柑、梨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0.00畝。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67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672戶通電,有67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7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12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2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4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16.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83.00萬元,畜牧業收入650.7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31頭,肉牛469頭,肉羊403頭);林業收入65.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87.00萬元,工資性收入265.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29.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7.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15人,在省內務工526人,到省外務工189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35.38萬元,該村正在發展種、養殖業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672戶,共鄉村人口2722人,其中男性1386人,女性1336人。其中農業人口2430人,勞動力1619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4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2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營明德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彩雲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1人,中學生140人。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28.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64.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2.00萬元,有固定資產6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123人,黨員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36人。團員83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間道路及衛生差。2、通水、通路有待完善。3、上學就醫難仍然是難題。4、產業結構調整形不成規模,農民增收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優質稻、優質碰柑、優質梨等特色產業的種植,進一步擴大冬早蔬菜種植面積,使得種植業產業化,規模化。進一步發展養殖業,擴大養殖規模。抓緊發展勞務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