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毛官營村的結果 展開

毛官營村

毛官營村

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城北3里的毛官營村(原東營村),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在這個美麗的村莊里,現住有毛氏後人110戶、453人。據毛氏族人說,他們的先祖毛遂就出生在這裡,從小在這裡習文練武,長大后投奔趙國丞相平原君門下。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57年,秦圍邯鄲,平原君率門下有勇力文武者二十人使楚求救,才成就了"毛遂自薦"、"脫穎而出"、"按劍數語"、"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的千古傳奇。趙王為表示對毛遂的聯楚抗秦有功,封其為諫議大夫,平原君尊為上客,並把他出生的村莊改為"毛官營村"。村裡人稱毛家的墳地為"毛官墳"。

2008年,中國毛氏研究會給邯鄲市雞澤縣政府頒發證書,確認雞澤縣是毛遂故里,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祖籍地,韶山毛氏是雞澤毛遂的直系後裔。而雞澤縣以“毛”命名的僅此一村,這表明“毛官營即毛遂故里”已得到確認。雞澤毛遂、毛萇與湖南韶山毛氏是一脈相傳的,雞澤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

毛遂故里雞澤與韶山毛氏的淵源


兩千二百多年前的那一天,一把錐子刺破了趙國的歷史口袋,一位名曰毛遂的人,捧著一個祭血的盆子,“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用弱小之軀譜寫了趙國史上閃爍的篇章。於是,“毛遂自薦”、“九鼎大呂”、“三寸之舌”、“脫穎而出”、“歃血為盟”等經典成語一傳兩千多年,膾炙人口。
兩千二百多年後,一位名曰毛澤東的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高聲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歷史在一個地方,讓這兩個人有了交匯,這個地方就是邯鄲雞澤,因為據考證,毛澤東是雞澤毛遂的直系後裔。我們探訪了雞澤縣毛氏故里展覽館並詳細了解了毛遂其人的歷史及毛氏一脈的傳奇淵源。

毛遂其人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雞澤縣毛官營村)人,平原君門下食客。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消滅了由趙括率領的40萬大軍,於公元前258年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在這危急關頭,趙王決定派相國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救趙,並爭取與楚王簽訂聯合抗秦盟約。平原君決定從門下幾百謀士中挑選20名文武兼備之人一同前往,結果挑來挑去,只挑出19名。此時毛遂挺身而出,自願前往。到楚國后,毛遂在雙方談判遲遲達不成協議的關鍵時刻,手按寶劍,陳述利害,逼其就範,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終於同意和趙國簽訂聯合抗秦盟約,並立即出兵,趙國因而獲救。平原君稱毛遂“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遂為上客。
回國后,趙王以毛遂合縱有功,封他為諫議大夫。當時滏陽河連年決口,禍害周邊百姓。毛遂派人整治,親自監工。對原來的河道進行開挖,為防止滲水和沖刷,毛遂讓人用當地特有的紅粘土將河底河幫鋪了四五尺厚,從此滏陽河水不再泛濫,兩岸百姓免遭水澇之害。趙王出宮查看民情時高興地稱之為“銅幫鐵底滏陽河”。

毛遂出生地毛官營村的由來

毛遂五世後人毛班因東征有功被加封巨鹿,毛班便派家人到巨鹿修建府邸,府邸修建在什麼地方好呢?當時的周王朝因文王好易,所以八卦、風水盛行,毛班便找了一名風水大師到巨鹿堪輿府邸風水。來到這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放眼望去,滿目皆綠,風水師也知道這是個豐庶的好地方。
經過幾日奔走,風水師終於選定了毛公(班)府址,這裡西依洺水,東靠滏河,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往北有一低矮土丘,丘前水塘百畝見方,正符合風水二龍戲珠之意,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就在這裡大興土木,修建毛公府。不久,陝西岐山毛氏陸續有人遷居到這,再加上附近的人到這投奔居住,就逐漸以毛公府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村莊,人們稱為毛家村。

毛遂文化彰顯英雄氣概

毛遂自薦包含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國家各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時,毛遂挺身而出,是心懷祖國,熱愛家鄉的表現,沒有對家鄉的無限忠誠,就不會有自薦的勇氣。
毛遂自薦蘊含了敢於創新,拼搏進取的理念。沒有創新的理念,就不會有自薦的做法,沒有進取的精神,就不會有脫穎而出的結果。甘於平庸,按部就班,自薦的故事永遠不會發生。
毛遂自薦展現了敢擔風險的英雄主義氣概。自薦能不能成功,聯楚能不能實現,不僅是面子問題,更是擔當國之風險,毛遂一薦,不計個人得失,把英雄主義氣概彌散於亘古與未來。
正因為如此,毛遂敢於自薦,敢於創新、善於開拓、勇敢自信的精神光耀千秋,是創新的動力,進步的源泉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不可或缺的一種偉大品格。

毛澤東是雞澤毛遂的直系後裔

清光緒七年(1881年)湖南韶山二修族譜《源流記》記載:“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鄭之後,世為作卿,因國為氏。自毛亨、毛萇注經訓詁,西河遺派,固深且遠矣。漢晉唐宋迄明,莫不代有偉人,光炳青史。考其源根,歷歷可根。承其年代,派衍如珠之串,如蟬之聯,不惟赫耀千古矣。”從湖南韶山二修族譜可以看出韶山毛氏是雞澤毛亨、毛萇的後人。
韶山毛氏宗祠敦本堂有一副楹聯,“太極所生歷鍾瑞氣,華胄出后定有完人”,寄寓了毛氏家族人的追宗敬祖、光炳祖業的思想。毛氏家族世代相傳,果然在第二十代子孫中,出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偉人——毛澤東。
由此可見,雞澤毛遂、毛萇與湖南韶山毛氏是一脈相傳的,雞澤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毛澤東是雞澤毛遂直系後裔。

中華毛氏研究會最終認定毛遂故里在雞澤

雞澤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毛遂文化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毛遂文化研究會,2008年11月11日,雞澤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銀明帶領毛遂研究會一行6人前往湖南與中國毛氏研究會會長毛炳漢進行討論,毛會長對雞澤帶來的史料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深入研究和考證,並不斷與雞澤人進行交流,依據翔實的資料,確鑿的依據和科學考證,最終毛會長說,不僅毛遂,毛萇也是你們雞澤人,為了避免再引起爭論,出現歧義,這次毛萇故里也一併認定吧,這是對我們毛氏宗親的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
隨後,毛會長在中國毛氏研究會關於毛遂故里、毛萇故里,毛遂、毛萇祖籍地、出生地、成長地認定書上,重重地蓋下了中國毛氏研究會的印章和自己的手章,並在認定書上寫下“韶山毛氏是雞澤毛遂、毛萇直系後裔”的字句。歷史在這一瞬間定格。多年的毛遂故里之爭塵埃落定。
2008年12月26日王銀明和雞澤縣毛遂研究會人員應邀參加一代偉人毛澤東誕辰115周年紀念活動和《中華毛氏通書》公開發行儀式。雞澤縣與韶山市締結為友好市縣,雞澤鎮與韶山鄉締結為友好鄉鎮,毛官營村與韶山村締結為友好村。
2009年11月1日,在名士毛遂故里,中國辣椒之鄉,河北雞澤文化省會行活動中,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全國勞模、韶山村黨總支書記毛雨時和夫人劉新軍,中國毛氏研究會會長毛炳漢,韶山鄉鄉長毛亞峰,毛澤東堂孫女毛雅茜等10位韶山毛氏宗親滿懷祝福,參加了活動。
中國毛氏研究會會長,雞澤毛遂文化研究會一行6人與韶山毛氏進行對接,毛澤東堂侄,原韶山管理局副巡視員毛岸平,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毛雨時熱情接待,毛岸平欣然題詞:雞澤韶山毛氏一家親。
2011年12月2日,第二屆雞澤文化韶山行活動在韶山舉辦,雞澤縣委書記劉文萍與韶山市領導共同為“韶山雞澤辣椒種植基地”揭碑,雙方簽訂了產業合作、幹部交流協議,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毛官墓"中住活人


明朝毛官營村,座落在雞澤縣城北三里,相傳,戰國時代趙國的毛遂誕生於此,所以人稱該村為毛官營,稱毛家的墳為毛官墓。
明太祖朱元璋坐天下時,曾分封諸子為王。其第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鎮守北平(今北京),擁有重兵十餘萬,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由於各家藩王握有政權和兵權,尾大不掉,漸與皇帝分庭抗禮。特別是朱元璋駕崩,長孫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之後,諸藩王更氣焰囂張,視建文帝為眼中釘。
建文帝感到皇叔們都成政敵,恨不得消除這些心腹之患。於是,他用親信齊泰黃子澄等計策,先後撤銷了周、齊、湘、代、岷五王。在建文年間(公元1399一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討伐齊、黃"靖難"為名,率領大軍南下,攻破南京。為著滅口消跡,放火將皇宮燒成灰燼,建文帝等全被燒死於宮中。從而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年號永樂
燕王的這種毒辣手段,引起官員和黎民的強烈不滿。他認為,在南京建都,鞏固政權並非易事,不如重回老根據地北平穩當,遂決定北遷。在他回北平的路上,老百姓們手持棍棒掃帚,協助反對燕王的官兵,抗議他,阻擊他,於是燕王下令屠殺,不留一人,就連放在門旯旮的笤帚,也要剁成三截,嗚呼哀哉!
毛遂的後代可以說是足智多謀,勝過一般。當他們聽到"燕王掃北"的消息后,便召開家庭會,商議對策。毛丁講:"咱躲到咱那墳墓里去,暫住幾天,等大兵過後再出來。咱營建的墳墓相當大,把水缸,飯籃,衣被等搬進去,湊合著吃飯;另在旁邊挖個廁所,上通小氣孔,冒出便屎味"。大家都贊成這個妙方。
經過籌備,很快在夜間搬了進去。因此,這個村裡的人,大部分都死在燕王屠刀之下,唯有毛家倖存下來。之後,山西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也讚羨毛家這"土戶"高明,村名,墓名全沿用之。
毛遂以自薦著名,所謂毛遂自薦,是遠在H000多年前的戰國後期,秦攻趙,兩軍大戰於長乎,由於趙將趙括"紙上談兵",秦活埋趙國降兵40萬,又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趙國危在旦夕。緊急關頭,趙王派其弟平原君趙勝從其門客中挑選20名文武兼備者到楚國求援救趙。平原君共養食客三千,可挑來選去,只選了]9人,差一人怎麼也選不出來。為難之際,門客中毛遂說道,遂願跟君而行!平原君說,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說,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左右未有稱頌,我也未有所聞,如錐子裝進麻袋裡,一提便會露出鋒尖的。毛遂說,那是未把我裝進袋中,如把我裝進袋中,會連把都鑽出來,怎能會露個尖呢?這時平原君讓其與19人議論,皆服。平原君便帶著毛遂等20人赴楚國求救。
到了楚國,只有平原君一人與楚王在大廳議事,隨從都站在階下。從早談到中午,議事不決。眾人等得不耐煩時,毛遂按劍快步登上大廳說道,合縱抗秦,三言兩語便可定論,為何議而不決?楚王問平原君,他是何人?平原君說是我的隨從。楚王嚴厲喝道:"我與你國君議事,還不快與我退下!"毛遂上前一步說,你對著我國君訓斥客人已是失禮,又上前一步說,大王,秦今攻趙,明火將皇宮燒成灰燼,建文帝等全被燒死於宮中。將攻楚,一戰將亡你國土,挖掉你祖墳,落個不忠不孝,何配當國君?我與你幾步之內,你縱有大軍,實難救你,你命懸在我手,合縱與否?楚王聽得有理,連連點頭稱是。這時毛遂大聲說,拿血來,遂呈上雞、馬、狗血兩國歃血為盟。楚國出兵,趙國得救。平原君大喜,說道:"毛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遂封為上客。人們常用毛遂自薦來比喻自己推薦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只知道這
個典故的由來,恐怕還不知道毛遂與毛官營的傳說吧。

5毛家橋


翻閱《廣平府志》和明清《雞澤縣誌》在橋樑篇總能看到"毛家橋"三字:毛家橋在縣北三里毛官營或在毛官營,縣北三里。
順治四年《雞澤縣誌》記載:在段家家莊南尚有一村叫毛家莊;縣北二里為毛官營、二百戶營。雞澤縣橋樑甚多,單以姓氏命名的惟有毛姓。為什麼定名"毛家橋",主要是毛家歷代身居高官者頗多,故此得名。從戰國末期的自薦英雄毛遂,到漢獻王博士、北海太守毛萇;從三代侯爺的毛釋之、毛鹿、毛舜到北齊常山太守毛買;從唐代的朝散大夫毛藻到元代的平章政事毛文綱等等,雞澤毛氏家族可謂人才薈萃,代有文武。
雞澤毛氏名人錄
毛遂(約公元前285年-前228年)雞澤人,平原君趙勝上客,諫議大夫。
毛亨(約公元前274年-?)雞澤人,毛遂之後,著有《毛詩詁訓傳》。
毛釋之(?-公元前170年)雞澤人,毛遂後裔。封張侯,食700戶。在位26年。謚節。
毛鹿(慶)(?-公元前167年)雞澤人,毛釋之之子。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嗣父為張侯。
毛舜 雞澤人,毛鹿之子。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嗣父爵位為張侯。
毛萇(公元前231年--?)雞澤人,毛遂之後。治《濰》,為河間獻王博士。也有志書記載官居北海太守。
毛慶 雞澤人,毛萇之子,官為司徒。
毛馥 雞澤人,毛慶之子,官為荊州刺史。
毛欖 雞澤人,毛馥之子,官為漢陽太守。
毛華 雞澤人,毛欖之子,官為北海太守。
毛彪 雞澤人,毛華之子,官為散騎常侍。
毛崇 雞澤人,毛彪之子,官舉孝廉。
毛宗 雞澤人 毛崇之子,官為少府監。
毛象 雞澤人,毛宗之子,官 阜城。
毛泉 雞澤人,毛象之子,官為晉鹿令。
毛干 雞澤人,毛泉之子,官為侍中郎。
毛班 雞澤人,毛干之子,官為上計史。
毛寶 雞澤人,毛班之子,后遷居滎陽。生四子:毛穆之、毛安之、毛俊之、毛繼之。
毛買 雞澤人,毛遂之後。曾任齊儀同三司、常山太守。
毛寧 雞澤人,毛買之子。曾任隋湖州湖陽縣令,又任太府寺主簿。
毛鄉 雞澤人,毛寧之子。曾任隋洛州宜阻縣令。
毛藻(601-673)雞澤人,毛鄉之子。曾任上儀同、熊州司倉參軍事、晉州冀氐縣令、唐朝散大夫、驍騎尉。毛藻墓在雞澤縣東柳村南,有墓誌銘留世。
毛文綱 雞澤人,毛遂之後。元延佑二年升任平章政事。敕修墳墓,賜免賦公田十頃。至元二十一年以年老解綬。
毛萼章 雞澤人,毛遂之後。元朝時任都督。
毛寧 雞澤人,毛遂之後。明洪武年間任臨淄訓導。
毛翥 雞澤人,毛遂之後。明成化年間任漢中照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