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毛遂的結果 展開

毛遂

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門客

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平原君趙勝的門客。

公元前257年,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公元前228年,逝世。

人物生平


脫穎而出

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十九人,尚缺一人。這時,門客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平原君問:“毛先生至趙國幾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先生若為聖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楚廷約縱

至楚國后,平原君在清晨謁見楚考烈王,苦口婆心地勸說其合縱,可楚王到了中午還沒下定決心。在殿堂階下的毛遂按劍上階,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說完了,怎麼從日出說到日中?”
楚王震怒,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下去!我和你主子說話,你來幹什麼?”
毛遂於是拿著劍上前說:“大王您之所以能呵斥我毛遂,是因為仗著楚國人多勢眾。如今我毛遂距離大王這十步之內,大王就不能仗著楚國人多勢眾了,因為大王您的性命懸掛在我毛遂的手上呢。我的主人在前面,為什麼要呵斥?我毛遂聽說過,商湯以七十里之地稱王於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使諸侯臣服,這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卒很多嗎?這無疑是因為他們能依據形勢來振奮威力。如今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持戟的士兵有百萬之眾,這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憑藉楚國的強大,天下都無法抵擋。白起不過是一介毛頭小子,率數萬之眾與楚國交戰,第一次作戰就攻了陷鄢、郢,第二次作戰就燒毀了夷陵,第三次作戰就使大王您的祖先之靈受辱,這種百世必報的仇恨,我們趙國也為你們感到羞恥,而大王您卻如此不知羞恥。合縱這種事,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在前面,為什麼要呵斥?”
楚王為毛遂的一番話所打動,說:“好的好的,確實像先生說的那樣,寡人將奉上社稷來合縱。”
毛遂問:“決定合縱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對楚王左右侍臣說:“取雞、狗、馬之血來!”然後毛遂端起銅盤,跪下來進獻給楚王,說:“大王應該歃血為盟來確定合縱之事,其次是我的主人,然後是我毛遂。”於是便歃血為盟,接著毛遂又招來剩下十九名門客歃血於堂下,並嘲弄他們碌碌無為,因人成事。最後楚王派春申君發兵救趙。

真人難識

平原君一行回到趙后,平原君感嘆說:“我鑒別天下士人成百上千,自以為有眼力,但對毛先生卻看錯了,毛先生一至楚國,而使我趙國比九鼎大呂還重。毛先生的三寸之舌,比百萬大軍還強。我簡直不敢再鑒別士人了。”於是以毛遂為上客。
毛遂人物畫像
毛遂人物畫像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先輩毛叔鄭周文王之子
後人毛寶東晉將領

後世紀念


墓地

山東滕州
毛遂名揚四方,但毛遂的墓地卻鮮為人知。據《滕縣誌》記載“毛遂,薛人也……后卒葬於薛。”古代薛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毛遂墓地就位於官橋鎮西南部、京滬鐵路西側約50米處。原址在官橋火車站票房處,位於薛國故城北城牆約350米處。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設津浦鐵路時遷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見有明代和民國初年碑碣各一通,“文革”中被毀。1991年春,官橋鎮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為穹窿頂式,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王學仲所題“毛遂之墓”碑,兩側各有兩通側碑。1992年完成青磚小瓦的圍牆和大門建設,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設一座冒尖碑,高5米。錐形,四面書有大字“毛遂自薦”,台階高—米。其墓地約0.3公頃,建築面積30平方米。1977年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山東省旅遊局和滕州市旅遊局公布為“名勝古迹”對外開放旅遊景點。
河北永徠年
《雞澤文史資料》指出在“郡城西南”。《永年縣誌》中記載:“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內有毛遂墓”。相傳,當年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干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身為趙公子平原君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平原君與楚考烈王商議合縱之事。
1993年,永年縣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約2米,正中書“毛遂之墓”,毛冢高聳”是永年歷史上著名的“平干八景”之五。相傳,當年毛遂墓墓冢高左上角書“平原君上客諫議大夫”。
據《永年縣誌》載:“在(府)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內有毛遂墓”。“大,佔地面積幾十畝。毛遂墓前曾有墓誌,在清末戰亂年代被駐守永年城內的鹽警盜去,下落不明。解放后,墓旁尚存一通石碑,上書“毛遂先生之墓”。可惜“文革”中墳丘被削為平地,並分給一戶農民當了自留地。後來這位農民仰慕毛遂先生的賢名,偷偷在原墓址上壘起了墳丘。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使之成為供後人觀瞻、憑弔的一處著名景點。

人物爭議


故里之爭

巨鹿封地說
《廣韻》:“毛,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為氏。本居鉅鹿,避仇滎陽也。”
鉅鹿,現為巨鹿。“巨鹿”原本為“大麓”,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尚書》。它記載:“堯試舜百揆納於大麓”,說五千年前唐堯禪位給虞舜,就是在這地方。古時候,大巨二字相通,麓鹿二字意近。戰國末年,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把“大麓”寫作“巨鹿”。
五世毛班因跟隨穆王東征有功在享有原封地歧山的基礎上又加封地巨鹿,從始封巨鹿至現在毛班的後代一直在古巨鹿地(今雞澤縣毛官營一帶)附近繁衍生息。
古巨鹿城就在今天的雞澤縣毛官營一帶,毛官營村現有毛姓800多人。
西漢之前,巨鹿一直在今河北邯鄲雞澤縣境內。
從岐山逃離的毛氏後裔定居封地巨鹿后,生活相當艱辛。他們在西岐的大部分財產,包括世襲權力象徵的敦、簋、鼎、毀及其它貴重物品,有的被洪水沖走,有的被泥石流淹沒,部分被埋在秘密地方,但他們永遠也沒有機會再回去挖掘屬於自己的財富。因為從公元前771年起,歧山已西的領土歸秦襄公所有。
在雞澤生活的毛氏後裔有關資料雖少,但尚能從以下史料中窺見一斑。在雞澤人,毛遂自薦家喻戶曉。雞澤人對毛遂的敬重,推崇,不僅因為毛遂有才,自信,有自薦精神,還有著割捨不盡的情。
公元前660年,赤狄東下太行伐邢滅衛,毛國貴族一部分隨衛戴公遷徙楚丘(今滑縣),一部分仍居住在巨鹿附近,繁衍生息。
公元前594年晉國將佔據原衛國、毛國(巨鹿)等地的赤狄甲氏(住雞澤境內)打敗,使這部分土地又送回到華夏人手中,但這片土地已歸晉國管轄。一部分離鄉背井的毛氏後裔又回到了故里巨鹿,其中包括毛伯衛這一支。
公元前570年晉國在雞澤會盟,雞澤名揚四海。
據江蘇毛氏家譜記載,毛伯衛的後裔二十世毛元吉於靈王十四年(前557年)受晉國委派聯吳抗楚,而後定居於吳,也就是說吳國的毛姓也是從雞澤遷徙過去的。
公元前524年毛氏家族內部發生變亂,周卿士毛得殺毛伯過而代為毛伯,稱毛伯得。
公元前516年10月,晉頃公出兵支持王子丐複位,11月,王子朝遂攜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及周朝典籍(應當包括九鼎在內的大量周王室青銅禮器)投奔楚國。由於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爭,袒佐王子朝,最後逃楚。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向楚國追索周室典籍及玉璽,而王子朝拒絕交出典籍,在楚國被殺。毛得、尹氏固等隨從不得而知,其後裔在此時有逃居南方的,也有定居於原地周圍的,但這都是從巨鹿,即雞澤遷徙過去的毛氏後裔。
大梁說
此處的大梁不是指河南開封,而是指現在的河北邯鄲雞澤縣。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載:有下坐客一人,出言曰:“如臣者,不識可以備數乎?”平原君問其姓名,對曰:“臣姓毛名遂,大梁人,客君門下三年矣
根據是:
•《爾雅》云:“大梁,昴也。
•《新唐書。志第二十一天文一》載:“胃、昴、畢,大梁也。
•《明一統志》載:“廣平府天文昴分野。
•《雞澤縣誌。卷一。星野》載:“按列宿分野,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趙。…….今雞邑屬昂,殆猶龍門百尺之桐分蔭一枝耳。
•從以上文字敘述可以看出雞澤按照天文星宿劃分屬昂,也就是《爾雅》所說的大梁。
•《雞澤縣誌》(順治四年)序載:“然雞邑人物首平原客毛先生,按劍數語,氣吞雲夢,使碌碌十九人首服。”
•《雞澤縣誌。卷之二十。藝文》載有《毛遂傳》。
毛遂大約在公元前285年出生在雞澤。自幼天資聰慧,文武雙全。公元前260年左右,26歲的毛遂從雞澤到趙國都城邯鄲,后經虞卿介紹到平原君趙勝家做了一名食客。3000多名食客分工各不同,有文武策士、守門人、屠夫、賣酒漢等。虞卿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練就一套十步穿吼劍法,人送外號“劍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稱。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危在旦夕,毛遂自薦,靠膽量和劍威,幫助平原君趙勝聯楚成功,被升為上客,獲“亮劍英雄”稱號,后被趙王授予諫議大夫之職。
毛遂後來辭官先回到巨鹿老家,后又遷居“漳濱”。漳濱是個村莊名,據調查毛遂居住的漳濱就是現在的靠近名河邊的東柳村。
理由之一:東柳村唐代以前叫平原禮,位於老名河邊上。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卒,由於受他人排擠,毛遂多次勸諫均不被趙王採納,一氣之下,辭官不坐,回老家巨鹿(今雞澤毛官營一帶),后又遷居於漳濱。20年來,他該村百姓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趙王遷六年(公元前230年),雞澤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其它村民的百姓們只好背井離鄉,靠乞討為生。此時的毛遂慷慨解囊,散盡家財,救濟全村百姓,鄉親們才度過這災荒之年,無一外遷。為紀念毛遂的恩德,隨將村名改為平原禮,意思是象平原君趙勝那樣禮待恩公毛遂。
理由之二:象徵文學泰斗的標誌性建築魁星樓建在平原禮(今雞澤東柳村)。在雞澤歷史上既沒有文狀元也沒有武狀元,而將魁星樓建在平原禮村,據考證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毛遂後裔毛萇詮釋《詩經》有功給予的封賞。
理由之三: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毛遂曾孫毛釋之封地張(縣),據調查此地正是毛遂居住地----平原禮村。目前該村村南八里許尚有張侯井(莊戶井)、節地(芥的地)、張地(現在在東柳村南與柏枝寺之間)遺名,地約千畝。
理由之四:毛遂後裔“毛藻以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二十七日終於私第(長安私宅),以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歲次乙亥二月乙卯朔十日甲申,遷窀於城西八里之平原禮也”。這說明毛氏祖墳在平原禮村。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在向北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在滏陽河北岸設防的趙軍及雞澤民眾聯軍的奮勇抵抗,秦軍傷亡慘重,就是在這次戰鬥中,毛遂“血灑滏陽河北岸”。據《永年縣誌》記載:“毛遂墓在城(指永年縣城關)西南三里大堤內。此處正是滏陽河北岸。1993年,永年縣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約2米,正中書“毛遂之墓”,左上角書“平原君上客諫議大夫”。實際上這裡只是個空墓,也是永年人民為紀念毛遂使楚和治理滏陽河有功給予的崇敬,真正的墓地在現在的東柳村。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羅天
2020年《大秦賦》高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