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襄公
春秋時秦國第一任國君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趙氏,名開,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為犬戎所殺,他的長子世父率軍與犬戎作戰,而把國君位置讓給秦襄公。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后,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人物關係
甘肅省禮縣境內的雕像
秦庄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當時,戎狄之勢仍非常強大,直接威脅秦國的基業之本。另一方面,秦國僅為“大夫”之職,只有賣命效力的義務,並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滅種之禍。秦襄公審時度勢,於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將其妹穆嬴嫁與西戎豐王為妻,秦襄公的決策顯示出他的敏銳判斷力和戰略眼光。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將都城遷到汧邑(今陝西省隴縣東南)。同年,戎兵大舉圍攻犬丘,世父率軍頑強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於秦襄公和親西戎,而且據有汧邑戰略要地,戎人沒有誅殺世父,一年後便放其歸秦,雙方一度和好相處。秦襄公通過嫁妹、遷都這兩項重大決策,秦人一方面加強與周王室的關係,得到較可靠的聲援;另一方面東進佔據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發展生產,加強武備,賴此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畫像1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后、外孫姬宜臼而惱怒,於是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當時,秦襄公曾率兵援救周朝,作戰得力,立有大功。
周幽王死後,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當時豐鎬周圍主要有四種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勢力,他們死後由王子余臣(周攜王)繼承;二是周平王的勢力;三是戎族的勢力;四是秦的勢力。在周幽王被殺之後,秦襄公面臨的抉擇是或者追隨周攜王,或者擁戴周平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傳統威信,而並不拘於秦國與周幽王、姬伯服的舊有關係,特別是周幽王死後,他更沒有必要與王室的正統代表周平王相敵對。於是在周朝為逃避犬戎禍難,都城東遷洛邑時,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並說:“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就可以佔有那些土地。”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封給他爵位。秦襄公這時才開始建立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山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彼此訪問。這是巨大的飛躍。秦襄公非常高興,即立西汧,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頭的太牢大禮,在西疇祭祀白帝,以慶賀秦國的正式立國。
儘管秦人獲得在關中地區自由發展的機會,但是在建國之初,還面臨著能否生存下去的嚴峻考驗。周平王賜給秦的土地,實際上布滿戎、狄部落,秦國要存在下去,就必須與戎、狄作長期的鬥爭,不斷壯大自己,拓展疆土。最初幾年的鬥爭,均以秦國的失敗而告終。秦襄公眼看著封賜給自己的土地卻得不到手,很不甘心,於是連年向戎、狄發動進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終於攻到屬於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退回"西垂"故地。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討伐西戎,打到岐山時突然去世,其子秦文公繼位。
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傑出君主,在位時日雖不算很長,但他開創的基業及其雄才大略,為秦國社會發展和強盛奠定基礎。
關係 | 人物 |
祖父 | 秦仲 |
父親 | 秦庄公 |
哥哥 | 世父 |
妹妹 | 繆嬴 |
兒子 | 秦文公 |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司馬遷:“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