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

漢語詞語

紅旗一指紅色的旗子,古代用作軍旗或用於儀仗,或用作革命的標誌;二指競賽中用以獎勵優勝者的紅色旗子,后常來用以比喻先進的。

相關


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誌。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曾聯松設計。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求啟事。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從收到的3012幅圖案中選出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后,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中,第四點規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杆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保留這個規定。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準樣品》兩項國家標準,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佈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樂曲


簡介

紅旗頌:是由中國大陸作曲家呂其明創作的管弦樂合奏曲。
該作品,於1965年創作並首演成功。它以紅旗為主題,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同樣,它以宏偉莊嚴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英勇頑強,奮發向上的革命氣概,熱烈謳歌了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樂曲融入了國歌、東方紅以及國歌的旋律。

結構

樂曲的中間部分,在鏗鏘有力的三連音節奏進行中,圓號奏出簡短有力的曲調,彷彿前進的號角。接著,頌歌主題變成了豪邁的進行曲,象徵著在革命紅旗的指引下,中國人民邁開了巨大的前進步伐。
頌歌主題的再現部分,表現了億萬人民對偉大領袖、偉大祖國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盡情歌頌。尾聲處號角更加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表現了中國人民永遠高舉紅旗,奔向共產主義明天的英雄氣概。整首樂曲氣壯山河。

意義

這是一首讚美革命紅旗的頌歌。樂曲開始,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緊接著,弦樂奏出舒展、優美的頌歌主題,描寫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誕生了!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