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口鎮

山西省代縣轄鎮

峨口鎮,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地處代縣東部,滹沱河南岸,東、南鄰繁峙縣杏園鄉、岩頭鄉,西連聶營鎮,北與棗林鎮隔河相望,距代縣城約28千米,區域總面積40.25平方千米。

1949年,峨口鎮境域屬代縣第五區;1984年8月,由峨口公社改為峨口鎮。截至2018年末,峨口鎮戶籍人口為31536人。截至2020年6月,峨口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峨口西村。

2018年,峨口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代縣第五區。
1958年,屬聶營人民公社。
1961年,屬峨口公社。
1984年8月,由峨口公社改為峨口鎮。
峨口鎮
峨口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下轄20個行政村。
峨西下高陵
樓街南新
郝街南舊
佛光庄東灘上
興聖東下社
溝子西下社
上木角正下社
下木角下新街
上高陵下園街
前街麻黃街
截至2020年6月,峨口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峨口西村。
代縣居民街道辦事處峨口社區上高陵村
峨西村下高陵村
郝街村南留屬新村
樓街村南留屬舊村
溝子村東灘上村
興聖村東下社村
佛光庄村正下社村
上木角村西下社村
下木角村富村下新街村
富村下園街村富村前街村
富村麻黃街村

地理環境


水文

峨口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滹沱河1條,從南至北流經境內溝子、興聖、佛光庄、南新、南舊等村,長5.8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峨口鎮有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0.6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總人口340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228人,城鎮化率62.3%;總人口中,男性17537人,佔51.5%;女性16515人,佔48.5%;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峨口鎮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10.8人。
截至2017年末,峨口鎮常住人口為20877人。
截至2018年末,峨口鎮戶籍人口為31536人。
峨口鎮
峨口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峨口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
2017年,峨口鎮經濟總收入3.8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862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100萬元,糧食總產1.1萬噸。
2018年,峨口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農業

2011年,峨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68億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0%。峨口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雜糧為主。2011年,峨口鎮生產糧食12000噸,人均352.4千克。峨口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峨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峨口鎮生產肉類13000噸;畜牧業總產值12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2011年,峨口鎮水果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1250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

工業

2011年,峨口鎮工業總產值為3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1%。2011年,峨口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職工3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商業網點318個,職工2012人。2011年,峨口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7億元,比2010年增長7.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6.8%。

郵電業

2011年,峨口鎮郵政業務收入15.2萬元;電信業務收入780萬元。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580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15所,在校生1751人,專任教師1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75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峨口鎮
峨口鎮

科技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0人,經營管理人才200人,技能人才200人,農村實用人才50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5個。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60%的村的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2%;有廣播喇叭70隻,通響率100%。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96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5張;專業衛生人員5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人。2011年,峨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50台次,出院病人800人次。2011年,峨口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2%。

社會保障

2011年,峨口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3戶,人數1231人,支出130萬元,比2010年增長40.2%,月人均85元,比2010年增長39.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支出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6人,支出1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7%;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27人次,共支出4.28萬元,比2010年增長91.2%;農村臨時救助320人次,支出9.2萬元,比2010年增長70.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2人。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5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份、期刊100冊;固定電話用戶有0.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1萬戶。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6台。
峨口鎮
峨口鎮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峨口鎮鎮級公路1條,總長10千米;有京原鐵路、太鋼峨口鐵礦專用鐵路及通往五台山的公路過境。

文化


文物古迹

東西寺
東西寺,位於峨口鎮南峨峰頂上,佔地數十畝,是代縣最大寺院,也是五台山佛教建築群之北邊門戶。寺分東寺、西寺。東寺稱白雲寺,西寺稱文殊寺。二寺東西毗鄰。白雲寺分內外兩院。內院北大殿五間,進深三間,五殿有廊。東西配殿各五間,有廊。外院有過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山門三間。
崇慶寺
崇慶寺,位於峨口鎮西留屬村。1981年8月21日,經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代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建築有元代建築特點。寺廟東西長六十七米,南北寬八十米,內有戲台五間,東配房五間,西配房五間,二層二檐鐘樓一座,戲台兩側為東西山門。其餘為民國年間建的房子。
鐘樓
鐘樓,二層二檐,十字歇山頂四鋪作單下昂斗拱,耍頭為螞蚱形,襯方頭為雲形,下檐椽部分有卷剎。二層檐柱直立向內收,四周圍柵欄。灰色筒板瓦蓋頂。鐘樓上懸有“金大定二十二年”鑄的鐵鐘一口,重達萬斤。
文殊寺
文殊寺,前有山門三間,左右設鐘鼓樓二樓均為二層重檐,山門設屏風,入門建有東西配殿各四間。正北為大雄寶殿五間,歇山頂、有廊。東西均有傍門。後院東西三面各有一二層單檐樓房五間,后檐有抱廈一間。
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峨口鎮正下社村堡子中。1981年8月21日,經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座北向南,總體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四十米,南北八十五米。廟內有正殿三間,懸山頂、有廊子。正殿東西各有配殿三間,硬山頂,磚木結構。寺院內保存有石碑七通。殿屋較完整。
洪濟寺
洪濟寺,位於峨口鎮下木角村東,1984年12月14日,經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濟寺座北向南,有東西山門,中間為座南向北的舞台三間。寺為一進二院,中設過殿。洪濟寺創建於北魏,明清都有較大重修。後院正殿為明代建築,其餘清代都做過重修。

民俗文化

峨口鎮為峨口撓閣發源地。有各種古裝戲劇人物的裝扮,還有珍禽異獸、瓜果梨桃、高梁、玉米、大紅辣椒擁簇身周。峨口的郝街、西村、樓街為代縣撓閣發源地,明朝末年已開始流行,后發展到聶營、陽明堡等地。舊時還有轉閣、抬閣、車閣。2008年6月7日,峨口撓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峨口鎮
峨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