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岩頭鄉的結果 展開

岩頭鄉

山西省繁峙縣岩頭鄉

徠岩頭鄉地處繁峙縣西南部山區,總面積315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岩頭村,距縣城30千米。2002年,原岩頭、茶鋪、寬灘3鄉合併為岩頭鄉,下轄56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岩頭鄉常住人口為3288人。岩頭鄉耕地面積1740公頃,林業有育林地5133公頃,畜牧業有牧草地1萬公頃。

岩頭鄉地處五台山區,山大溝深,峨河橫貫全境,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和礦產資源。

岩頭鄉農業,以種植玉米、穀子、黍子莜麥、大豆、馬鈴薯為主。

基本概況


岩頭鄉[山西省繁峙縣岩頭鄉]
岩頭鄉[山西省繁峙縣岩頭鄉]
岩頭鄉位於繁峙縣西南端38KM處,與杏園鄉、光裕堡鄉、東山鄉相接,東、南鄰五台,西界代縣。2002年,由原來的寬灘鄉、茶鋪鄉、岩頭鄉三鄉合併成現在的岩頭鄉。
全鄉總面積315平方公里,峨河貫穿其中,轄56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岩頭鄉常住人口為3288人。農村黨支部32個,黨員584名,機關、教育、駐岩企業等10個支部。全鄉耕地有1740公頃,育林地55284畝,宜林地78794畝。
此鄉鐵礦儲量很豐富,適合各界人前來投資建設,我鄉將提供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
全鄉有全免費學校三個,五棟教育及宿舍樓,在校800多人,實行“食、宿、行”全部免費,由鄉政府負擔全部費用,每人每年按400元計算,每年可減輕農民負擔約350萬元。
全鄉佛教文物和名勝景點較多,如“圭峰古柏”“岩山疊翠”“峨嶺秋紅”等等,是佛教與旅遊融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歡迎各位前來參觀。

行政區劃


岩頭鄉:木格、大草坪、寬灘、二茄蘭、水峪、郎庄、輝峪、蒿兒梁、安頭、莊子、娘娘會、白家查、南么、化橋、馬家峪、堯溝、大保、大明煙、油坊、元山、西溝、神堂、甘泉、茶鋪、曹辛庄、岩頭、照山、王家屋、寺溝、塔兒坪、興勝、碓臼砰、高兒坡、復興、堂溝、辛庄、土嶺、上峨河、李老溝、龍宿溝、下峨河、兵馬會、旋風口、麻黃溝、西天井、劉家坪、鹿骨崖、尖山、大東溝、東溝、前天井、辛庄、後天井。

人口數據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3288人
徠(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826
2513
2313
家庭戶戶數1201
家庭戶總人口(總)4810
家庭戶男2507
家庭戶女2303
0-14歲(總)1218
0-14歲男628
0-14歲女590
15-64歲(總)3225
15-64歲男1685
15-64歲女1540
65歲及以上(總)383
65歲及以上男200
65歲及以上女18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765

經濟發展


全鄉耕地1740公頃,育林地:55284畝,宜林地:78794畝。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703萬元;人均純收入:2590元。駐岩企業,2007年上交稅費約1.16億元。其中有:寶山公司、通達公司、臨鋼集團宏山鐵礦、下庄鐵礦、宏岩鐵礦等是投資超億元企業,是繁峙縣重點企業。

自然資源


岩頭鄉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資源:有中藥材90餘種,其中黃芪、黨參、大黃、柴胡產量最高。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有金、鐵、石灰岩、雲母等,其中的鐵礦儲量佔全省的11%,全縣儲量的90%以上。原始森林:分佈在大東溝、二茄蘭和禪堂三村,參天古木、色彩繽紛的草本野花和多種植被,令人目不暇接。
糧食作物:主要有莜麥、玉米、穀子、黍子、小雜糧和土豆,其中土豆最為出名。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黃芥等,其中土豆個大,形圓、澱粉多,是本鄉外銷和出口的主要特產之一,在港澳及東南亞一帶享有較高聲譽。
五台山台蘑:岩頭又是馳名中外的台蘑主產地,台蘑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台蘑有香蕈和銀盤兩個品種。香蕈味道清香,銀盤以菌蓋大而白如銀盤得名。台蘑蓋厚、桿粗、桿底錘圓,有油性,曬乾后不會發硬。
黃花菜:因其天然無污染,更加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倍受人們喜愛。

教育事業


2005年,建起了第一個全免費學校,到2007年共建成三個全免費學校,五棟教學及宿舍樓,在校學生854人,實行“食、宿、行”全部免費,由鄉政府負擔全部費用,每人每年按4000元計算,每年可減輕農民負擔約350萬元。

旅遊資源


佛教文物古迹:岩頭地區佛教文物和名勝景點較多。其中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1處,繁峙十景中我鄉就有:“圭峰古柏”、“岩山疊翠”、 “峨嶺秋紅”三處。由於五台山的西、北、東三台的部分在我鄉境內,故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廟甚多,並有被列入國保單位和省保單位。
秘魔岩、秘密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岩頭鄉岩頭村,緊鄰省道繁——五(繁峙——五台)公路,是五台山秘魔景區的代表性景點,由秘密寺、中庵、天井大峽谷、龍洞、七佛灣五處知名景觀組成。龍洞,處半山之間,下視山海無際,上看崖接雲天,雙峰相擁,中有石障一條,名為龍洞,經年滴水不斷,甜如甘露。更有奇者,若觀者閉目洞中,幻象紛至沓來。或佛或人,或龍,或虎,或獸,靜者有其形,動者有其態,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所謂善者觀其善,惡者驚其惡,心有所思,景有所觀,為五台山之奇觀。
獅子窩、大護國文殊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岩頭鄉莊子村。內有著名的萬佛琉璃塔,高十三層,據史載,為明代萬曆皇帝生母李妃娘娘為祈求國泰民安捐資興建。
圭峰寺:位於岩頭鄉安頭村鳳凰山下,也是五台山秘魔景區的重要景點。寺內寺外古柏森森,樹榦均呈螺旋紋狀,世所罕見,還有“龜背檀”、“柏抱檀”亦為饒有觀賞趣味的生態景觀。
清涼橋,又名吉祥寺:位於岩頭鄉大草坪村附近,富家莊村內,西台腳下,是五台山清涼景區的代表性景點,全國首任佛教協會副會長能海法師在此長期住持修行,他曾和宋慶齡、郭沫若一道代表中國參加日內瓦世界和平大會。
古北台與古北台寺:古北台亦稱大黃尖,位於繁峙縣岩頭鄉與東山鄉之間,海拔2725米,頂平坦,周0.5公里。頂上無水。唐代以前,它是五台山之北台。
古北台寺(原名普濟寺)位於古北台南麓大凍溝村東5公里處,初建於唐代,寺名普濟寺。《清涼山志》:“普濟寺,大黃尖南麓,唐建。”廢於清代。民國初,有量和尚創建,1966年毀,2004年重建。
諸台下半截生長著數萬畝蒼翠碧綠的雲杉落葉松,上半截長滿短草和鮮花,五峰聳立,上矗霄漢,煞是壯觀。油房村的成果庵、大保村的香山寺等等,各個景點傳說誘人,故事甚多,美不勝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