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

禾本科黍屬植物

黍子,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生長在北方,耐乾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間稱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為多用黍米釀酒,又稱為“酒米”。籽實淡黃色,常用來做黃糕和釀酒。

形態特徵


單子葉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直立,高40-120厘米,單生或少數叢生,有時有分枝,節密被髭毛,節下被疣基毛。圓錐花序開展或較緊密,成熟時下垂,長10-30厘米,分枝粗或纖細,具棱槽,邊緣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與小穗;小穗卵狀橢圓形,長4-5毫米;穎紙質,無毛,第一穎正三角形,長約為小穗的1/2-2/3,頂端尖或錐尖,通常具5-7脈;第二穎與小穗等長,通常具11脈,其脈頂端漸匯合呈喙狀;第一外稃形似第二穎,具11-13脈;內稃透明膜質,短小,長1.5-2毫米,頂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長約3毫米,成熟后因品種不同,而有黃、乳白、褐、紅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圓形,平滑,具7脈,內稃具2脈;鱗被較發育,長0.4-0.5毫米,寬約0.7毫米,多脈,並由1級脈分出次級脈。胚乳長為穀粒的1/2,種臍點狀,黑色。
生長在北方,耐乾旱,葉子細長而尖,葉片有平行葉脈。籽實也叫黍子,淡黃色,去皮后俗稱黃米,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面,性黏,常用來做黃糕、釀酒。
黍子
黍子

分佈範圍


分佈於我國西北、華北、西南、東北、華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新疆偶見有野生狀的。另外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溫暖地區也有分佈。
在張家口的陽原蔚縣山西大同廣靈、朔州應縣等地區是很重要的食物當地每天中午都會食用,華北其他地區也用做年糕面來食用,內蒙古沿長城一線的部分市縣、特別是鄂爾多斯、烏海集寧等地還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陝北、鄂爾多斯、烏海還常常用黍子釀製米酒,是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特點


其形態特徵與糜子相似,子實有黃、白、紅、紫等顏色。籽粒脫殼即成黍米,呈金黃色,具有粘性,又稱黃米、軟米。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脂肪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元素。可做油炸糕和釀米酒。黍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活血作用,具有食療價值。黍米粘性大、較難消化,忌過量食用,老弱病人和胃腸功能不好者應少食。

生長習性


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在我國的種植期為陽曆5月下旬或六月上旬,一般在中秋節之前收割。

栽培技術


整地

黍子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很嚴格主要以粘質壤土和砂質壤土種植為宜。播前要秋深耕20一30厘米,並耙磨精細整地,並通過鎮壓碾碎坷垃,達到田面平整,上虛下實嗎,以減少土壤空隙和水分蒸發,達到抗旱保墒作用。

施肥

黍子要多施有機肥,以富含磷、氮素的雞糞羊糞、豬圈肥等為好,其次是豬圈肥、炕洞土、老屋土等,每畝施用1500~2500千克;如果來不及施底肥,亦可將人糞干、雞糞、羊糞等搗細過篩,先以糞耬耩入地下再播種,或者每畝施入3~5千克尿素作種肥。

播種

黍子種子具有后熟作用,播前要曬種,以利出苗。播種方法有條播、穴播和撒播,以條播和穴播為好。條播行距36厘米左右,株距6厘米,每畝留苗2.5萬株;山丘地穴播,行、穴距36×24厘米左右,每穴留苗3~5株,每畝約3萬株。播種量每畝1~1.5千克,播種深度4厘米。

管理

播種后及時耙耮鎮壓,使種子和土壤密接,以利提墒保墒和出苗。苗子長出3~5片葉時開始間苗,使植株分佈均勻;分櫱后定苗,株距4.5~6厘米。在幼苗出齊剛現行時開始第一次中耕,結合間苗進行第二次中耕,以後在分櫱和拔節前後再中耕1~2次,並結合培土。在拔節、孕穗期,遇旱及時澆水,並結合澆水,追施適量氮、磷化肥。晚播黍子,在孕穗期和抽穗以後噴施兩次腐植酸磷酸鹽,能顯著加快其生長發育,一般早熟5~7天。

收穫

黍子成熟很不一致,過度成熟容易引起折腰和落粒,造成損失。由於成熟時植株尚保持綠色,故鑒別時要以穗為標準,一般當穗子基部籽粒達到蠟熟,就要及時收穫。為減少落粒和掉穗,收穫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

主要價值


營養成分

1、與黍米中蛋白質含量相當高,特別是糯性品種,其含量一般在13.6%左右,最高可達17.9%。從蛋白質組分來分析,黍子蛋白質主要是清蛋白,平均占蛋白質總量的14.73%。其次為谷蛋白球蛋白,分別占蛋白質總量的12.39%和5.65%,醇溶蛋白含量最低,僅佔2.56%,另外,還有64.67%的剩餘蛋白。與籽粒蛋白質相比較,二者差異較大,小麥籽粒蛋白中醇溶蛋白含量高,占蛋白質總量的71.2%,粘性強,不易消化。黍子蛋白主要是水溶性清蛋白、鹽溶性球蛋白及白蛋白,這類蛋白質粘性差,近似於豆類蛋白。因此,黍子蛋白質優於小麥、大米及玉米。黍子籽粒中人體必需8種氨基酸的含量均高於小麥、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每100g小麥、大米、玉米分別為140mg、147mg和149mg,而黍子為299mg,幾乎是小麥、大米和玉米的兩倍。
2、與維生素,黍子籽粒澱粉含量在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及不同栽培條件下的澱粉含量差異較大,最大變幅可達15.7%。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同一地區的不同品種間的澱粉含量差異也很大。黍子粳性品種澱粉中直鏈澱粉的比例比糯性品種高,糯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很低,僅為澱粉總量的0.3%,優質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澱粉,而粳性黍子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為澱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黍米中脂肪含量比較高,平均為3.6%,高於小麥粉和的含量。黍子籽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每100g中含維生素E3.5mg、B10.45mg、B20.18mg,均高於大米。
3、無機鹽與微量無素黍子籽粒中常量元素鈣、鎂、磷及微量無素鐵、鋅、銅的含量均高於小麥、大米和玉米。每100g籽粒中鎂的含量為116mg,鈣的含量為30mg,鐵的含量為5.7mg,可見黍子經過加工,可製成老人、兒童和病患者的營養食品。在其他食品中添加黍子麵粉,可提高營養價值。
4、食用纖維黍子籽粒中食用纖維的含量在4%左右,高於小麥和大米。纖維素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方面纖維素吸水浸脹后,使糞便的體積增加,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減少細菌及其毒素對腸壁的刺激,可降低腸內憩室及腫瘤的發病率。另一方面,纖維素還能與飽和脂肪酸結合,防止血漿膽固醇的形成,從而減少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的數量,有利於防止冠心病的發生。保健功能黍子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之一。

藥用價值

內經》等書中都有記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據《名醫別錄》記載:稷米“入脾、胃經”,功能“和中益氣、涼血解署"。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症。煮熟和研末食。黍米“入脾、胃、大腸、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症。煮粥或淘取泔汁服。
常用食療與驗方有
⑴氣滯食積方:肉食成積,胸滿面赤不能食,飲黃米泔水。
胃寒、泄瀉方:脾胃虛寒、泄瀉及肺結核低熱、盜汗,黃米煮粥,常食。
⑶妊娠流黃水方:黃米、黃芪各30g,水煎,分3次服;黃米煮粥,常食。
⑷食苦瓠毒:煮汁飲之即止。
⑸中老年人陽氣不足,氣血兩虧,體虛消瘦,腰膝酸軟,胃寒等症:羊肉250g,河西米[稷(黍)米]400g,蔥、鹽適量。先將羊肉洗凈,切塊,熬湯,下河西米、蔥、鹽同煮。任意食,以秋冬服食為宜。
⑹黃酒核桃泥湯: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習慣性便秘等症:核桃仁5個,白糖50g,黃酒(黍子為原料)50ml。前兩味放和瓷碗中搗成泥狀,入鍋中,加黃酒小火煎者10分鐘,每日服兩次。
⑺黨參黃米茶:黨參15~30g,炒米30g。2味入鍋內,加水4碗煎至1碗半,代茶飲,隔日服1次。適用於脾陽虛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腸鳴腰痛,婦女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沉遲者。

食用方法

食用加工大黃米加入,栗子及各種豆類可以熬成。可製成、豆包、烙成粘餅,和糖一起食用,香甜可口。黍米中的含量非常高,經過水解能產生大量,可製造、;黍子籽粒外層皮殼有褐(黑)紅、白、黃、灰等多種顏色,經過化學處理可提取各種色素是食品工業中天然的色素添加劑;黍子還是釀酒的好原料,用黍子釀酒,出酒多且酒味香醇。寧夏固原縣楊郎鄉生產的楊郎白酒就是以黍子原料釀製而成的。黍子可製作飲料。我國中藥中常用的黃酒就是用黍子製成的,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和藥用價值很高。據測定:黃酒中含有14種氨基酸,總酸量為1.24~1.5g/100ml,總糖量為21.5~124ug/100ml。如果對傳統的黃酒生產技術加以科學改進,可以製成黃酒系列營養保健飲料。以黍子所經過粉碎研磨成黍子麵粉為原材料,經過蒸可以做成北方人習慣的“黃糕”,黃糕經過油炸經常被用作結婚時的主食,主要集中在山西北部,河北和內蒙集寧等地。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黍子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56千卡
蛋白質13.6g
脂肪2.7g
碳水化合物71.1g
不溶性膳食纖維3.5g
2mg
116mg
244mg
201mg
30mg
1.5mg
5.7mg
0.57mg
3.05mg
2.3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3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9mg
煙酸(煙醯胺)1.4mg
維生素E1.79mg

植物文學


相關詩文

《過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其中,黍(shǔ)指的就是黃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