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圓券

銀圓券

銀圓券又稱“銀元兌換券”。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之際,逃往廣州的國民政府,為了代替急速貶值、幾同廢紙的金圓券,進一步欺騙國統區人民,於該年7月發行銀圓券。發行辦法規定:國幣以銀元為單位,銀元1元重26.6971公分,成色880/1000,含純銀23.493448公分;發行可兌銀元的銀圓券,面額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種,輔幣券有5分、1角、2角、5角4種;銀圓券與金圓券的比價是1元銀圓券折5億元金圓券;銀圓券兌現銀元限在廣州、重慶、蘭州等9個城市進行。

發行背景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后銷毀。
而國民政府遷到廣州后曾繼續發行金圓券,但其價值已形同廢紙,到了1949年7月3日,廣州政府宣布停止發行金圓券,改以銀圓券取代,結束了金圓券的歷史。

發行銀券


發行

1949年7月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公布“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規定“國幣以銀圓為單位,自即日起恢復銀本位制,銀圓1元含純銀23.493448克,所發銀圓券可十足兌現銀圓,在銀圓未鑄造充分時,銀圓券得以用黃金兌現,各種銀圓一律等值流通”,並規定5億元金圓券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圓券1元。

流通

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只剩下華南、西南幾個省,故所發銀圓券只指定了少數幾個兌換點,並限量
銀元劵票樣
銀元劵票樣
兌現,實質上銀圓券仍不兌現,不能取信於民,加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在銀圓券一出籠時便宣布不收兌華南、西南偽幣的聲明,使銀圓券遭到致命的打擊。國民黨統治區已普遍發起拒用銀圓券的風潮。廣州解放后,不僅西南百姓拒用銀圓券,甚至連國民黨軍隊也拒用銀圓券。

結果

大陸全部解放后,銀圓券被徹底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