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輝

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教授

熊輝(1976.10—),男,四川省鄰水人,教授,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翻譯文學與中國現代詩學研究,兼事詩歌評論。系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重慶市委宣傳部“首批青年文化人才”,重慶市教委“重慶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共青團重慶市委“青年文化新人”。截止2013年,已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發表文學評論55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30多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4部;成果多次被《中國文學年鑒》、《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

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13項課題;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給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開設了《中外文學關係研究》《譯介學》《徐志摩講稿》《中國現代詩人及作品選講》等課程。

教育經歷


1996.9-2000.7: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2000.9-2003.7: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師從蔣登科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4.9-2007.7: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師從趙毅衡教授、毛迅教授,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9. 8-2011. 8: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導師張中良研究員。

工作經歷


2003.7—2005.6: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助教。
2005.7—2007.6: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7.7—2011.6: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副教授。
2008.2—2009.2:韓國韓東大學,東亞大學訪問教師。
2014.12—2015.10: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
2011.6—至今: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教授。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

1. 《西潮湧動下的東方詩風:五四詩歌翻譯的逆向審美》,《文學評論》,2010年5期。
2. 《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潛翻譯》,《文學評論》,2013年5期。
3. 《簡論<小說月報>的譯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6期。
4. 《源於策略的修正:論布魯姆的傳統觀》,《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3期。
5. 《以譯代作:早期中國新詩創作的特殊方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4期。
6. 《外國詩歌的“翻譯體”與中國新詩的形式建構》,《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3期。
7. 《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翻譯文本的焦慮性影響》,《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2期。
8. 《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形式觀念的更新》,《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3期。
9. 《五四新文化語境與<新青年>的譯詩》,《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2期。
10. 《譯介學與中國現代詩學體系的拓展》,《西南大學學報》,2009年6期。
11. 《詩歌翻譯與中國新詩的“變”》,《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12. 《簡論“文協”的抗戰詩歌譯介活動》,《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2期。
13. 《許世旭的漢語詩學研究》,《西南大學學報》,2011年2期。
14. 《60后詩人的“還鄉”情結》,《光明日報》,2009年12月5日。
15. 《“文協”: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大的文學社團》,《天府新論》,2011年4期。
16. 《<新青年>雜誌命名原因初探》,《編輯之友》,2005年5期。
17. 《試論當前文學創作中的“寫作”現象》,《當代文壇》,2005年2期。
18. 《文學經典的建構及其在當下語境中的轉變》,《當代文壇》,2006年2期。
19. 《略論新的詩學研究生態的建立》,《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6期。
20. 《詩歌精神重建的必要性及其路向》,《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3期。
21. 《歐化:漢語文學語言的疏離與生長》,《江漢論壇》,2007年9期。
22. 《論白族女詩人陸晶清詩歌的感傷情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4期。
23. 《重談<文學改良芻議>與<文學革命論>的關係》,《寧夏大學學報》,2007年6期。
24. 《陸晶清:新詩史上不該被忘記的白族女詩人》,《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2期。
25. 《從倫理批評的角度重審創造社與文學研究會的翻譯論爭》,《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2期。
26. 《清末民初從日本翻譯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及其影響》,《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2年2期。
27. 《朝聖路上的文學姻緣:錢鍾書的文學翻譯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2年6期。
28. 《現代譯詩與中國新詩的文體建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2期。
29. 《抗戰詩歌與五四新詩傳統》,《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4期。
30. 《翻譯詩歌與中國新詩現代性的發生》,《中南大學學報》,2013年2期。
31. 《簡論創造社的詩歌翻譯》,《蘭州學刊》,2009年2期。
32. 《20世紀中國文學翻譯標準理論的演進》,《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4期。
33. 《民族文化審美與詩歌形式的誤譯》,《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2期。
34. 《葉公超的翻譯批評理論》,《文化與詩學》,2010年2輯。
35. 《論五四前後日語對西方詩歌漢譯的中介作用》,《蘭州學刊》,2011年6期。
36. 《從“寫作”談詩歌的創作路向》,《詩刊》,2003年10月。
37. 《名作欣賞闡釋的焦慮》,《名作欣賞》,2006年3期。
38. 《試論文學邊緣化與文學發展的順向關係》,《名作欣賞》,2006年7期。
39. 《意象:中西詩歌中的文化投影》,《重慶師專學報》,2001年4期。
40. 《“圓滿”:魯迅部分小說與雜文的衝突點》,《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4期。
41. 《詩歌語言的彈性與鑒賞者的審美想象》,《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年5期。
42. 《意象:詩人風格的物態化》,《中外詩歌研究》,2003年4期。
43. 《試論上園派詩學建構觀念的合理性及其歷史意義》,《中外詩歌研究》,2004年3-4期。
44. 《詩歌真的邊緣化了嗎?》,《渝西學院學報》,2005年5期。
45. 《新世紀五年來大陸新詩研究概況》,《中西詩歌》(澳門),2006年3期。
46. 《外國詩體與中國新詩》,《中國現代詩體論》,重慶出版社,2007年。
47. 《簡論五四譯詩對早期新詩的影響》,《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2期。
48. 《徐志摩與曼蘇菲爾》,《中外詩歌研究》,2007年2期。
49. 《重慶直轄十年的詩歌概貌》,《中外詩歌研究》,2007年3期。
50. 《將外國文學名著改編成大眾本——論周文的翻譯文學觀》,《上海魯迅研究》,2007年8月。
51. 《試論郭沫若的“風韻譯”》,《郭沫若學刊》,2008年1期。
52. 《現代譯詩:亟待加強的新詩研究領域》,《中西詩歌》(澳門),2008年6期。
53. 《試論形式之維的詩歌誤譯》,《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2期。
54. 《抗戰時期大後方的詩歌觀念及其藝術價值》,《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5期。
55. 《論韓國現代詩歌的抗日情緒》,《當代韓國》,2009年春季號。
56. 《論譯詩是外國詩歌影響中國新詩的中介》,《西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3期。
57. 《論“上園派”的詩學觀念》,《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5期。
58. 《當前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縮削的原因》,《殷都學刊》,2009年2期。
59. 《文言譯:清末民初的主要翻譯語言觀》,《重慶評論》,2009年1期。
60. 《現代格律體與中國新詩的詩體建設》,《東方詩風》,2010年4期。
61. 《論抗戰時期重慶的詩歌活動——以“文協”遷渝后的詩歌活動為例》,《藝文論壇》(台灣),2010年4期。
62. 《新詩的精神傳統:當代詩學研究的偽問題》,《星星》詩刊,2010年1期。
63. 《內遷潮流與重慶抗戰詩歌的發展》,《詩學》,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64. 《論鄧均吾的譯詩》,《鄧均吾研究資料》,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年9月。
65. 《翻譯符號系統的特徵》,《符號與傳媒》,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4月。
66. 《西方美學觀念的轉換與中國現代詩學體系的建構》,《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1年3期。
67. 《建立準定型詩體:朱自清的新詩形式觀念》,《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3期。
68. 《中國共產黨對抗戰大後方文藝的引導》,《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1期。
69. 《詩歌翻譯家飛白訪談錄》,《重慶評論》,2012年1期。
70. 《清末翻譯語言的文言策略》,《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9月21日。
71. 《論翻譯詩歌對何其芳創作的影響》,《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年5期。
72. 《論何其芳翻譯詩歌的深層原因》,《詩學》(輯刊),巴蜀書社,2012年。
73. 《歷史束縛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詩歌翻譯研究》,《百年中華何其芳》,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
74. 《鄒絳翻譯詩歌概況》,《重慶評論》,2012年2期。
75. 《莫言作品的翻譯與中國作家的國際認同》,《重慶評論》,2012年4期。
76. 《從新批評到符號學:一個形式論者的堅持——趙毅衡訪談錄》,《重慶評論》,2012年3期。
77. 《抗戰大後方對萊蒙托夫的譯介》,《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2期。
78. 《中西方古代宗教典籍翻譯策略的相似性分析》,《西華大學學報》,2013年1期。
79. 《抗戰詩歌的幾種特殊傳播方式》,《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3期。
80. 《論鄒絳的文學翻譯思想》,《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5期。

評論文章

1. 《知識分子鄉村立場的回歸》,《光明日報》,2005年6月10日。
2. 《審美範式重建與新詩再次復興》,《文藝研究》,2006年12期。(第二作者)
3. 《張揚詩歌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2007年12月7日。
4. 《簡論王久辛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詩刊》,2007年7期。
5. 《跨越國界的情感共鳴》,《文藝報》,2009年3月21日。
6. 《地域文化與區域文學史的建構》,《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2期。
7. 《土地意識與生命意識的呈現》,《詩刊》,2008年4期。
8. 《塗抹著橄欖綠的邊地情思》,《當代文壇》。2003年3期。
9. 《校園菁菁 情思悠悠——冬嬰校園詩賞析》,《涪陵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期。
10. 《從魯迅詩歌獎作品看詩歌寫作路向》,《中國詩人》,2002年3期。
11. 《葉玉琳詩歌論》,《文論報》,2001年12月15日。
12. 《尋找心靈的憩園》,《重慶日報》(“兩江潮”副刊),2001年3月5日。
13. 《唱給歲月無奈的歌——讀冬嬰近期作品有感》,《北碚文化報》,2002年8月30日。
14. 《在文化轉型中把握中國新詩》,《中外詩歌研究》,2001年3-4合期。
15. 《楓葉紅時情正濃》,《葡萄園》詩刊(台灣),2004年春季號。
16. 《澳門新詩精神和藝術的一個側面》,《中西詩歌》(澳門),2005年1期。
17. 《九葉詩派藝術研究的拓展》,《詩探索》,2003年3-4合期。
18. 《金所軍詩歌的一種特質》,《文藝報》,2005年5月12日。
19. 《別樣的鄉土情懷:金所軍詩歌的一種特質》,《中國文化報》,2005年7月6日。
20. 《從2003年高考詩歌鑒賞一題的答題情況說起》,《學語文》,2004年3-4合期。
21. 《遊歷中的情思:呂進詩歌片談》,《重慶文藝》,2005年2期。
22. 《植根於本土文化土壤》,《文學報》,2003年7月10日。
23. 《論葉延濱九十年代的詩歌創作》,《詩選刊》,2003年7月。
24. 《當代重慶詩歌論》,《詩江西》(文論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
25. 《當代四川詩歌發展概貌》,《詩江西》(文論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
26. 《論郭新民的愛情詩》,《中國文化報》,2004年6月23日。
27. 《黃葵鄉土詩歌的文化精神》,《安慶的棉花》,中國民航出版社,2004年。
28. 《知識分子情懷的詩性言說》,《詩林》,2005年6期。
29. 《論郭新民的土地詩》,《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1期。
30. 《新詩演變軌跡的深度勾畫》,《泰山學院學報》,2006年4 期。
31. 《在塵世與精神間升騰的愛情》,《山西日報》,2006年 10月24日。
32. 《關於詩歌諸題答紫楓先生》,《葡萄園》詩刊,2007年春季號。
33. 《在文本解讀的基礎上進行詩人研究》,《中外詩歌研究》,2007年1期。
34. 《金所軍詩歌創作理路的新變》,《詩探索》,2006年3-4期。
35. 《開展文學通識課教學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義》,《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4期。
36. 《論白帆的懷鄉詩》,《開花的夢土·序》,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
37. 《他們將詩寫在土地上》,《驚蟄》,2007年4期。
38. 《簡論袁智忠散文詩的美學特質》,《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8年1期。
39. 《歷史敘事與藝術表現的深度融合》,《解放軍文藝》,2008年4期。
40. 《紮根於故鄉土地的情思》,《麥門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
41. 《在無奈與孤獨中詩意地棲居——論李杜詩歌的精神意蘊》,《詩探索》,2008年第1輯。
42. 《迴響在甘南草原的吟唱——甘南青年詩人群印象》,《臘子口》,2008年詩歌專輯。
43. 《冬嬰的物質困境與詩意追求》,《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期。
44. 《積極的生命姿態:讀蒙田的<熱愛生命>》,《重慶晨報》,2010年6月9日。
45. 《詩歌創作源於真摯的情感體悟》,《葡萄園詩刊》(台灣),2010年夏季號。
46. 《簡評唐瑛<宋代文言小說異類姻緣研究>》,《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3期。
47. 《論冬嬰校園詩中的學生形象》,《課本外的藍天》,北京:中國2010年版。
48. 《感性作品與理性批評的文本互參》,《星星》詩刊(理論版),2010年7期。
49. 《在生活與生命的雙向維度上建構詩歌的精神意蘊》,《世界詩人》,2010年4期。
50. 《世界文明的詩性言說》,《文藝報》,2011年12月8日。
51. 《鄉土詩創作應挖掘民間文化精神》,《葡萄園》詩刊,2012年夏季卷。
52. 《詩歌是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星星》詩刊(理論版),2012年9期。
53. 《詩歌評論折射出的理性光芒:談馬忠的詩學觀念》,《詩美探真》,中國文聯出版社,2013年。
54. 《新世紀詩歌創作應具有入世情懷》,《星星》詩刊(理論版),2013年5期。
55. 《從青春的惆悵到生命的沉思:簡論潘雲貴的散文詩創作》,《延河》,2013年10期。

學術專著


1. 《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代新詩的文體建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
3. 《兩支筆的戀語:中國現代詩人的譯與作》,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4. 《翻譯詩歌對中國新詩形式的影響研究》,台灣秀威科技資訊有限公司,2013年。
5. 《重慶抗戰詩歌研究》(排名第二),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主持課題


1. 文化順應與文體建構:中國現代翻譯詩歌史研究. 西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重大培育項目. 2014. 主持
2. 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新詩研究機構考察:以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為例.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 2014. 主持
3. 民初留美體驗與中國文學的新變. 中美富布萊特研究學者項目. 2014. 主持.
4. 十七年翻譯詩歌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 2013. 主持
5. 抗戰大後方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培育項目. 2013. 主持
6. 抗戰大後方翻譯文學研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2012. 主持
7. 抗戰時期重慶翻譯文學研究. 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 2011. 主持
8. 抗戰時期重慶戲劇翻譯研究. 重慶市首批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 2011. 主持
9. 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代新詩的文體建構.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2010. 主持
10. 現代譯詩與中國新詩文體. 第46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2009. 主持
11. 中國現代詩人與翻譯.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 2009. 主持
12. 抗戰大後方的文學翻譯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重點項目. 2009. 主持
13. 文學通識課教學研究.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2008. 主持
14. 五四譯詩對早期中國新詩的影響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2007. 主持
15. 抗戰陪都文學翻譯與文學創作的互動研究. 重慶市文聯規劃項目. 2007. 主持
16. 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 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 2007. 主持

獲獎情況


1. 2005年12月,論文《九葉詩派藝術研究的拓展》,獲“重慶市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 2007年12月,論文《試論文學邊緣化與文學發展的順向關係》,獲“第二屆巴蜀青年文學獎入選作品獎”。
3. 2010年12月,論文《西潮湧動下的東方詩風:五四詩歌翻譯的逆向審美》,獲“重慶市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4. 2011年4月,專著《重慶抗戰詩歌研究》,獲“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5. 2011年12月,專著《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獲“重慶市翻譯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6. 2013年12月,專著《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獲“重慶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