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穆

王清穆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在譯署兼職。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任外務部官員。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王代理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監督。

簡介


王清穆(1860—1941),字希林,號丹揆、農隱老人江蘇崇明(今上海市崇明縣)人。先祖於乾隆中從南京隨宦遷至本縣,居城內。

經歷


1883年(清光緒十四年)王清穆中舉人。兩年後得進士,在戶部任職。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在譯署兼職。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任外務部官員。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任商部左丞,次年奉命考察東南7省商務,支持華僑於廣東築新寧鐵路。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王代理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監督。翌年回部,升右丞,因遭袁世凱妒忌貶直隸臬司(按察使),乃棄官回家。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江蘇省商辦鐵路公司成立,籌建滬杭甬鐵路,王應聘任總理。經兩年多實地勘測,王擬定長江南北兩線並進的計劃,南線為上海—嘉興的滬嘉線;北線為開封—南通的開通線。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在本縣創建第一個輪船公司——崇明輪船公司,購置朝陽輪,行駛於崇滬之間。
1909年(清宣統元年)王重返仕途,監理浙江財政。1915年,王回鄉安葬父母並在墓旁築農隱廬居住,自號農隱老人。1919年蘇浙士紳為辦理太湖水利,請王出任太湖水利局督辦。他赴金壇溧陽、宜興、常州、鎮江等重災區詳細考察,潛心研究,先後寫成《太湖流域治水防災策》、《視察瀏河、七浦、白茆水利說略》等文,提出疏浚、築堤、置閘三管齊下的防治方針。后因軍閥混戰,經費無著,未能付諸實施。王遂於1926年憤而離職,退隱還鄉。
王清穆對發展本縣經濟、文化、慈善等事業頗多建樹。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他倡導本縣塘工開掘青龍港,將其延至壽安寺。后又呈准省府年撥一萬元歲修青龍港壩。1919年,他積極支持杜少如興辦大通紗廠。同年與朱貫薇等在廟鎮創辦自新染織公司,於堡西宅旁創辦求已小學,設農業試驗場。1921年,王將百餘種農作物製成標本,繪成掛圖,在堡西宅上舉行美棉展覽及農產品品評會,推動美棉普及。1922年至1927年,王先後與人合資創建堡市保坍會、大同商業銀行和富安紗廠。1933年,本縣東北部堤岸毀於風潮,王經實地調查,提出修固老岸,堤外取土的兩全方案,取得良好效果。“八·一三”后,江浙兩省難民大批來崇,王墊資於城橋和向化等地籌辦難民收容所。王清穆為官廉潔,慈禧曾派他查辦輪船招商局會辦盛宣懷,盛賄以30萬銀元,王不為所動。盛復許以蘇州留園,王嚴詞拒絕。在巡視東南七省時,各地官員殷勤獻禮,他一概婉言謝絕。本縣淪陷后,王清穆拒絕與日本侵略者合作,避居上海法租界。1941年農曆5月因病去世,卒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