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請求權

損害賠償請求權

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於侵權之債產生的一種債權請求權,其請求內容是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對權利人予以救濟。

基本簡介


損害賠償請求權是指因權利人受到侵害而享有的要求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權利。如因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受害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主要種類


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類型包括:
1.因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受害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a.因侵害財產權[物權/知識產權/繼承權/債權]所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b.因侵害人身權所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2.因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3.因其他原因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主要內容


損害賠償請求權構成要素包括四個:
1.須有侵害物權的行為前提:指行為人通過非法侵入/侵佔/妨礙/毀損他人之物等手段侵害他人物權的行為。
(1)侵害物權行為主要有4種:
A.非法侵入闖入:我國《民法通則》未直接規定非法侵入行為;但是《民法通則》第71/75/80/81條都與非法侵入行為有關。
B.妨害:指加害人妨害他人對不動產物權的行使、物之利用的便利的行為。
C.侵佔:指加害人通過不法佔有、處分他人財產而侵害他人所有權、他物權的行為。
D.毀損:
a.毀滅:使財物不復以原有方式存在;
b.損壞:使財物全部或部分喪失其原有功能、價值。
(2)《民通》規定侵害物權行為主要有侵佔、毀損兩種。
2.須有損害實施實質條件:指物權人的物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不一定是財物損害。
(1)直接損失。
(2)間接損失:
A.未來可得利益/非既得利益:判斷時間標準為侵權行為發生時;
B.未來必得利益/非假設利益:該利益的取得具有現實可能性,不是抽象可能性;
C.該利益損失必須為侵權行為可及範圍內。
3.侵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須有因果關係。
4.須侵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相關區別


損害賠償請求權與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區別在於:
(1)產生基礎不同:基於知識產權這一基礎性的絕對權產生的,其請求內容是除去權利上的不利負擔;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於侵權之債產生的一種債權請求權,其請求內容是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對權利人予以救濟。
(2)制度功能不同:知識產權請求權是一種不作為請求權,目的在於恢復知識產權的權利圓滿狀態;損害賠償請求權要求行為人支付賠償金,最終目的在於填平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3)構成要件不同:知識產權請求權的行使或實現無需考慮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甚至有的情形中也無需考慮損害事實;損害賠償請求權基於侵權之債,須具備侵權構成四要件:侵害行為(或稱之為違法行為、加害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係和主觀過錯。
(4)歸責原則不同:知識產權請求權的行使並不要求符合侵權構成要件,無需主觀過錯要件,因而也就不存在歸責原則的問題,更談不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實現前提是符合侵權構成要件,必須行為人有主觀過錯,因此實行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無故意或過失即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賠償原則


損害賠償原則包括三點:
(1)全部賠償原則:指加害人應當賠償因其加害行為給物權人造成的全部損失。
(2)損益相抵原則:
A.如物權人因損害發生而享有利益,應當將此利益從損失額度中予以扣除;
B.侵權人僅就二者差額部分予以賠償的原則。
(3)過失相抵原則:指在侵害物權的損害賠償責任中,由於雙方的混合過錯成立而減輕加害人責任的原則;
A.過錯比較:指通過比較加害人和受害人雙方的過錯性質、過錯程度,以決定當事人雙方責任承擔和責任程度。
B.原因力比較:指通過比較引起損害發生的各種原因所起的作用力大小,而確定雙方應承擔責任的大小。
①當事人雙方過錯無法確定時:應以原因力大小確定責任比例;
②當事人雙方過錯程度能夠確定時:原因力大小對責任分擔起微調作用。

賠償方式


損害賠償有二種方式:
A.折價賠償:指將物權人所遭受的財產損失,摺合成現金,以金錢予以賠償;
B.實物賠償:指以同種類、同質量的物替代受損害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