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病
白僵病
白僵病(white muscardine) 是一種最常見的真菌寄生性蠶病,由白僵菌經皮侵入蠶體而引起本病因病蠶屍體乾涸硬化並被覆白色分生孢子而得名。白僵病分佈很廣,特別是在溫暖多濕的地區發生很普遍,無論春蠶和夏秋各蠶期,都能引起為害。
白僵病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室外日光照不到的地方或土中,約可生存5個月至1年;10℃以下低溫中,能生存3年;-20℃的低溫中可達4年之久。直射日光(32-33℃)下,5小時可使其失去致病力。對消毒藥劑的抵抗力,與麴黴菌相比要弱得多,1-3%甲醛溶液浸漬10分鐘、0.2%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浸漬5分鐘、0.1%升汞溶液浸漬2分鐘、70%酒精浸漬1分鐘均能使其滅活。
白僵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體壁接觸傳染,其次是創傷傳染。覆蓋於白僵病蠶巴體上的分生孢子,極易脫落,且質輕量多,隨風飛散。
蠶感染白僵病初期,外觀與健康蠶無異。在病死前一日,體表出現很多油浸狀病斑或暗褐色病斑。病斑出現部位不定,形狀不規則,這種病斑的出現是由於菌的侵入引起幾丁質外皮變性所致。當感染菌量少時,病斑的出現也隨之減少乃至完全不顯現病斑。不久患病蠶食慾急劇喪失,有的還伴有下痢和吐液,蠶即瀕於死亡。
診斷白僵病,除根據僵病蠶共同特徵外,由於白僵病蠶出現油漬狀病斑,鏡檢血液能看到卵圓形的短菌絲,死後屍體不呈現淡紅色,也不形成菌絲束,可以根據這些特徵與其他僵病蠶相區別,作出初步診斷。進一步可再將病蠶進行體表消毒(1%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浸1分鐘),分離出病原菌,最後鑒定是否屬於白僵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