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熊

蜜熊

蜜熊(拉丁學名:Potos flavus,英文名:Kinkajou),是生活在雨林中的一種浣熊科,蜜熊屬下的唯一種。它們體型較小,體長82~133厘米,體重2~4.6公斤。原住於中美洲及南美洲,棲息於墨西哥的雨林低地、中美洲、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夜間活動,最活躍於晚上七時至午夜及破曉前的一小時。雜食性,主要吃果實,有時也會吃鳥蛋、昆蟲及鳥類。有7個亞種分化。

形態特徵


蜜熊形態
蜜熊形態
蜜熊體長40~60厘米,尾長40~60厘米,重量2~4.6公斤,雄性體型略大於雌性。外毛皮通常呈金色,也有發現過其他顏色的變種。
頭可以180°旋轉舌頭長達13厘米,眼睛大,耳朵小,軀幹短,腿細長,尾巴靈活,可以用來掛在樹上,爪子鋒利且靈活,可以牢牢的抓緊樹榦,後腿可以向後翻轉,脊柱靈活柔軟,可以再樹枝間穿梭,這些都是蜜熊樹棲生活的保證;當蜜熊的前爪用於進食時,仍可以通過尾巴與後肢穩定在樹上,經常可見蜜熊倒掛在樹上進食。

棲息環境


蜜熊生活在一個各種各樣的森林棲息地。包括熱帶乾旱森林,次生林亞馬遜熱帶雨林,大西洋沿海森林,熱帶常綠的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區。

生活習性


活動

蜜熊夜間活動圖
蜜熊夜間活動圖
蜜熊是夜間活動的樹棲動物,最活躍於晚上七時至午夜及破曉前的一小時。它們於日間睡在樹孔或樹蔭下。它們的尾巴可以抓住東西,可以幫助攀樹。它們不會用尾巴來抓食物。在口附近、喉嚨及腹部的嗅腺可以用來劃定領地及行走路線。蜜熊以群族聚居。它們很多時都會獨自覓食,有時也會成群或與犬浣熊一同覓食。

食性

蜜熊是雜食性的,有鋒利的牙齒,主要吃果實,有時也會吃鳥蛋、昆蟲及鳥類。蜜熊的舌頭長達13厘米,可以用來摘果實或從花朵中吃花蜜。圈養下的蜜熊曾吃蜂蜜,但在野外卻未有紀錄。

溝通

蜜熊以不同的聲音溝通。它們的叫聲像尖銳,彷彿女人的尖叫聲。它們的觸覺及嗅覺很靈敏,但視覺很差,未能分辨顏色。
蜜熊通常通過腺體分泌的氣味來進行領土標記及留下信息。

生長繁殖


蜜熊
蜜熊
蜜熊為一妻多夫制或一夫多妻制,通常是一個雌性和兩個雄性以及繁育的後代形成一個群體。雄性通常用叫聲及氣味吸引雌性的關注,並會和其他雄性進行爭鬥。雌性的發情時間通常為17天,不同的棲息地會略有不同,一年都可進行繁殖,雄性佔主導地位。
幼崽為胎生,平均每胎1~2隻,妊娠期為98 ~ 120天。幼崽出生后8周斷奶,雌性820,雄性550天後性成熟;4個月後可以獨立生活,主要有雌性進行餵養。
野生蜜熊平均壽命29歲,飼養最多可達49歲,野外繁殖率極低。

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在貝里斯、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蘇利南,、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等

亞種分化


序號拉丁學名中文名
1Potos flavus chapadensis蜜熊馬托格羅索州亞種
2Potos flavus chiriquensis蜜熊巴拿馬亞種
3Potos flavusflavus蜜熊指名亞種
4Potos flavus megalotus蜜熊厄瓜多亞種
5Potos flavus meridensis蜜熊委內瑞拉亞種
6Potos flavus modestus蜜熊秘魯亞種
7Potos flavus nocturna蜜熊阿拉戈斯亞種

種群現狀


因為是樹棲動物所以無法準確得知蜜熊的野外具體數量。但由於人類居住地的擴張以及森里砍伐等,蜜熊的活動範圍逐漸縮小,而人類對其皮毛和肉的慾望,使得蜜熊受到了人類的威脅。主要天敵有鷹和美洲豹。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LC(無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