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吶鷗
劉吶鷗
劉吶鷗,台灣台南市柳營區人;台灣日據時期小說家、電影製片人,曾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其寫徠作走的是現代主義路線,與施蟄存等有交往;代表作為《都市風景線》,描寫都市男女的狂熱迷亂,借鑒了日本新感覺派的技巧;翻譯過橫光利一的小說集《色情文化》、弗理契的《藝術社會學》;攝製的電影屬於“軟片”性質,大多已遺失;引進了“影戲眼”的拍攝技巧;曾任汪精衛偽政府機關報紙《國民新聞》之國民新聞社長一職;1940年在上海被槍殺,據傳是因為捲入黑幫糾紛,也有傳言是死於國民黨特務之手。
劉吶鷗,生於1905年,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等;台灣台南人;從小生長在日本,入東京青山學院讀書,后畢業於慶應大學文科,精通日語、英語。
回國后,又在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攻讀法文(與杜衡、戴望舒、施蟄存是同學);20年代末傾向進步,於1928年創辦第一線書店,被查封后,又經營水沫書店;出版過《馬克思主義文藝論叢》(后改名《科學的藝術論叢書》)等進步書刊,創辦《無軌列車》半月刊,發表文學作品;1929年,與施蟄存、徐霞村、戴望舒等在上海合編《新文藝》月刊,發表過一些進步作品,后被國民黨當局查封;其後,又創辦《現代電影》雜誌;一·二八事變中水沫書店被毀,后又赴日本。
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1939年奉汪偽政府命籌辦《文匯報》,任社長,報未出而於1939年(一說1940年)9月3日被暗殺;據傳是被國民黨特工暗殺,但據施蟄存回憶,乃是被黃金榮、杜月笙的幫會暗殺,原因是爭奪賭場與流氓有矛盾。
著有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等。
劉吶鷗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
劉吶鷗的小說適應都市上海快捷多變的速率,表現都市男女熱狂迷亂的感性慾望,客觀上暴露了有閑階級的墮落、空虛和人生煩悶,而主觀上作家對這一種瀰漫性的頹廢傾向又不無欣賞。他的作品在靈活運用現代派手法表達都市人現代情緒方面有所開拓,表現人物的感覺意識也新鮮、豐富。
劉吶鷗的小說還側重從兩性關係入手,強調生命本能尤其是性慾對人的行為心理的驅動作用和金錢社會人倫盡失人慾橫流的都市畸態;他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在性慾的苦悶中左衝右突,尋求滿足。
劉吶鷗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
劉吶鷗在其文學作品中,首次把都市本身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其次是以對都市生活道德淪喪和詩意缺失的剖析形成對傳統的顛覆,最後是多運用意識流、蒙太奇等現代手法,使上海這座大都市已不再是隱形於人物敘事背後的模糊存在,而是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存在,都市現代生活走到了前台,首次以獨立的面貌進入讀者視線之中。正如吳福輝所說的20世紀文學的“世紀”氣息,便是指的劉吶鷗都市小說的都市特點。
一、對都市的獨特認知和感受上:這位醉心於摩天大樓、火車、路燈與旗袍的新感覺派“能手”——劉吶鷗對現代都市的富麗、繁華、淫蕩、妖魅、享樂、沉灑、複雜、等都有所表現。
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活現在劉吶鷗的筆下,正如史書中認為的:劉吶鷗顯然熱衷於描寫都市景觀,把它們視為他的注視對象並加以色情化。在劉吶鷗的絕大多數小說中,他會用比喻性的語言來長篇鋪敘都市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它的物質文化。甚而,這個都市的道德淪喪在這樣的語言裱糊之下,也顯得相當有魅惑力。劉吶鷗對於都市景觀是非常痴迷的,一系列的都市景觀都呈現在劉吶鷗的筆下,並被塗上都市物慾的色彩,成為現代文學史上別樣的亮麗風景。
二、對傳統道德和生活經驗的顛覆上:他以犀利的筆觸描述現實人生的荒誕悲劇,比如在《遊戲》這篇小說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將愛情當作遊戲的女性同時與兩個男性來往,當她決定嫁給其中一個,卻把貞操獻給了另一個,小說表現了當時某些時尚女性的人生觀和情愛觀,揭示出現實世界中道德的失落;當時的左翼作家認為他的作品還有著“非中國的”即“非現實的”缺點,是不夠公允和客觀的,劉吶鷗以他特有的敏感覺察到都市的癥結,並對此進行了最真實的解剖和展示。
三、多用蒙太奇、意識流、感覺主義和心理分析等手法:劉吶鷗對“新”文學樣式的積極追求,給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學籠罩下的中國文壇帶來了異質特色,其小說運用的顛覆傳統的陌生化語言方式,電影蒙太奇手法,意識流創作方法等等,都溢出了小說傳統創作模式之外,別立新風。杜衡認為劉吶鷗首先採取了適合都市描寫的手法,杜衡所說的手法,便是意識流、蒙太奇、心理獨白等具有明顯現代性的藝術表現手法。
中國傳統文學多通過語言和行動展示人物性格,而較少直接的心理描寫,運用意識流、蒙太奇手法來展示人物內心,更是現代文學才有的手法;中國傳統文學尤其是小說多採用時間順序展開,其中雖然不乏插敘、倒敘等手法的運用,但是從整體而言是一種線性敘述,或者是網狀結構,但是無論是線性結構還是網狀結構,情節的流動都是連貫的,而時空和人物心理的大幅度跳轉,是現代小說的新嘗試,是劉吶鷗都市小說主要特點表現之一。
綿被
ALadyto Keep You Company
永遠的微笑
《都市風景線》
遊戲
風景
流
熱情之骨
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
禮儀和衛生
殘留
方程式
殺人未遂
赤道下——給已在赴法途中的詩人戴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