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方軍

日本1941年成立的戰區性突擊軍團

南方軍,是日本軍國主義集團在1941年11月5日成立的戰區性突擊軍團,與日本關東軍、中國派遣軍並列為海外日軍的三大主力。

1941年11月5日,日本天皇批准了"南方綜合作戰計劃"。次日,日軍大本營即發布南方作戰部隊戰鬥序列,正式成立南方軍。前軍事參議官,資深大將寺內壽一 伯爵被特命為總司令官,前陸軍參謀副長冢田攻中將出任總參謀長。南方軍總司令部在陸軍大學里秘密組成,任命重要參謀人員之後,立即投入工作,迅速制定出詳細的分期作戰計劃。

介紹


南方軍是一個戰略戰役軍團,直屬於東京的陸軍大本營。與之同級的,還有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和駐守日本本土的第一總軍和第二總軍。主要作戰於東南亞地區(越南、泰國、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英荷遠東殖民地)和太平洋地區(菲律賓、中南太平洋諸島等美國殖民地和澳大利亞控制下的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南太平洋島嶼)。日本把大量的甲種師團編入南方軍,主要與美國作戰。
始初,僅下轄若干軍〈日本的"軍"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集團軍〉,每軍又下轄若干師團(相當其它國家的加強師、整編師)。師團是日軍最基本的戰術兵團,由於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航空兵歸屬陸海軍建制。因此,南方軍除轄有大量的地面部隊外,還直接掌握著航空部隊。
1941年12月時,日本陸軍的總人數達到了210萬人,第一線飛機約2512架,南方軍分佔其中的20%和28%。確切地說,它並不完全是一支新軍,所部有很多是抽自其它戰區的精銳兵團。
譬如,來自中國派遣軍的部隊,大多數已有4年的實戰經驗,特別是第5師團,擅長登陸動作,中日戰爭以來轉戰各地,歷經百役。原屬關東軍的第5飛行集團,因參加過熾烈的蘇日諾蒙坎空戰享有盛名。此外,在南方軍編內還破天荒地集結了9個坦克聯隊〈相當於坦克團〉,日軍的坦克力量向來薄弱(這樣的聯隊當時總共只有I5個),真可謂下了血本!高級指揮官寺內壽一、山下奉文今村均、本間雅晴等,歷來是日軍大本營倚重的驍將,自侵華戰爭以來已積累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寺內壽一出身世家,其父是日本著名首相,元帥寺內正毅。寺內壽一本人也曾擔任過陸軍大臣、北支那方面軍司令等要職,在日軍現役大將中,他和陸相杉山元、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並稱為“陸軍三最峰"。山下奉文則素以膽大兇悍著稱,曾任關東軍防衛司令官,又剛從德國、義大利考察坦克新戰術歸來,正欲施展一番。後來,他在馬來戰役中進軍神速,作戰得力,因而獲得"馬來之虎"的綽號。

人員配備


總司令官

寺內壽一

總參謀長

冢田攻19期昭和16年11月6日
黒田重德21期昭和17年7月1日
清水規矩23期昭和18年5月19日
飯村穣21期昭和19年3月22日
沼田多稼藏24期昭和19年12月26日

總參謀副長

姓名陸士就任辭任
青木重誠25期昭和16年11月13日昭和17年8月17日
阪口芳太郎25期昭和16年11月13日昭和17年6月1日
高橋坦27期昭和17年7月9日昭和19年10月14日
岡本清福27期昭和17年8月17日昭和18年2月23日
稲田正純29期昭和18年2月23日昭和18年10月1日
藤冢止戈夫27期昭和18年10月18日昭和18年10月29日
綾部橘樹27期昭和18年10月15日昭和19年6月27日
阪口芳太郎25期昭和19年3月22日昭和19年7月28日
和知鷹二26期昭和19年3月22日昭和19年11月14日
山口槌夫30期昭和19年7月28日昭和19年11月22日
西大條胖27期昭和19年10月14日
若松只一26期昭和19年11月14日昭和20年4月6日
和知鷹二26期昭和20年4月6日昭和20年8月
森本軍藏30期昭和20年9月22日
軍政監部總務部長
高橋坦:昭和17年7月9日~昭和19年10月14日(總參謀副長兼任)
西大條胖:昭和19年10月14日~終戰(總參謀副長兼任)

高級參謀

姓名陸士就任
石井正美30期昭和16年11月13日
櫛田正夫35期昭和18年4月1日
堀場一雄34期昭和19年3月22日
美山要藏35期昭和19年6月5日
櫛田正夫35期昭和20年2月20日

航空技術部長

神田實:昭和20年2月20 - 終戰

經理部長

森武夫:昭和16年11月6日~和住吉三郎:昭和20年4月7日~

軍醫部長

青木九一郎:昭和16年11月6日~椰野岩:昭和19年3月1日~

法務部長

岡村畯兒:昭和17年4月1日~日高巳雄:昭和18年6月15日~

部隊編製


太平洋戰爭初期編製
• 第14軍:第16師團、第48師團、第65旅團,菲律賓作戰
• 第15軍:第33師團、第55師團,泰國、緬甸作戰
• 第16軍:第2師團、第38師團、第56混成步兵旅團,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度尼西亞)作戰
• 第25軍:近衛師團、第5師團、第18師團、第56師團,馬來西亞作戰
• 南方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第21師團、第21獨立混成旅團、第4獨立混成聯隊、第3飛行集團、第5飛行集團、第21獨立飛行隊
• 大本營直屬部隊:第4師團、南海支隊,作為特遣隊和預備隊,先後劃歸南方軍指揮
太平洋戰爭末期編製
• 緬甸方面軍
• 第15軍:第15師團、第31師團、第33師團、第53師團,負責緬北地區,對抗中國駐印軍及英聯邦軍隊
• 第28軍:第54師團、第55師團、第72獨立混成旅團,負責緬南地區,防備英軍從緬西南海岸登陸
• 第33軍:第18師團、第56師團,負責中緬邊界地區,對抗中國第2期遠征軍
• 第2師團、第49師團,為方面軍直屬預備隊
• 第3航空軍:第5飛行師團
• 第7方面軍
• 第16軍:獨立混成第27旅團、獨立混成第28旅團,負責爪哇地區
• 第25軍:近衛第2師團、第4師團、獨立混成第25旅團、獨立混成第26旅團,負責蘇門答臘地區
• 第29軍:46師團、94師團、獨立混成第35旅團、獨立混成第36旅團、獨立混成第37旅團,負責馬來地區
• 第37軍:第56獨立混成旅團、兩個獨立守備步兵大隊,負責婆羅洲地區(今加里曼丹島)
• 新加坡守備隊
• 第3航空軍:第9飛行師團
• 第14方面軍
• 第35軍:第16師團、第30師團、第100師團、第102師團、獨立混成第54旅團、獨立混成第55旅團,負責棉蘭老島、萊特島等菲律賓南部地區
• 第1師團、第26師團、第68旅團,方面軍直屬,作為增援部隊投入萊特島戰役
• 第2坦克師團、第8師團、第10師團、第19師團、第23師團、第103師團、第105師團、第58獨立混成旅團,方面軍直屬,分為3個集團負責呂宋島等菲律賓北部地區
• 第4航空軍:第2飛行師團、第4飛行師團、第7飛行師團
• 第18方面軍
• 第38軍:第2師團、第21師團、第22師團、第37師團、第34獨立混成旅團、第70獨立混成旅團,負責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寮國、柬埔寨)地區
• 第39軍:第4師團、第29獨立混成旅團,負責泰國地區
• 第2方面軍
• 第2軍:第32師團、第35師團、第36師團、海上機動第2旅團,負責新幾內亞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
• 第18軍:第20師團、第41師團、第51師團,負責新幾內亞西部地區
• 第19軍:第5師團、第46師團、第48師團,負責澳北地區(舊指菲律賓到澳洲之間的區域)
• 第4航空軍:第7飛行師團

歷史


日本侵攻南洋的急先鋒
南洋(東南亞地區舊稱)有著豐富的自然礦藏,一直是日本 經濟賴以生存的鐵礦石、石油、橡膠、鎢、錫等 戰略的重要來源。日本統治集團雖然早懷凱艦之心,但礙於英國,美國,法國,荷蘭等國現實的殖民佔領,始終苦於無法下手。
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后,日本的侵略野心急劇膨脹,並進而直接觸犯西方國家在遠東的利益,雙方的矛盾因此漸激化。肇始於1939年的歐戰給日本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趁西方國家忙於戰事無暇顧及遠東,日本放膽邁開了侵佔東南亞的步伐。
1941年7月,日軍進佔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但隨即引發了英,美,荷嚴厲的聯合制裁,彼此間已視同水火!9月6日,日本御前會議終於作出在12月上旬對英,美,荷正式作戰的決定。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攻佔這些國家在東南亞的屬地,進而攫取對日本戰爭機器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1941年12月8日凌晨1時30分,南方軍先鋒部隊倫美支隊在英屬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登陸成功,太平洋戰爭自此爆發!在隨後的幾個月里,日軍基本如期完成計劃,在若干區域甚至還提前達成了佔領。在菲律賓方向,1942年1月2日佔領了馬尼拉,4月9日迫使退守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投降。在馬來亞,僅用55天時間就佔領了整個半島,1942年2月15日攻佔了新加坡,比原計劃提前30天結束戰鬥。在荷屬東印度,巨港於2月16日陷落,3月5日巴達維亞淪陷,3月9日荷印軍事當局宣布投降。在緬甸,3月8日攻陷仰光,5月1日佔領了曼德勒。戰爭初期,日軍閃擊戰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基本粉碎了盟國軍隊,攻佔了10倍於日本本土,擁有最富饒自然資源和1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大片土地,而己方的損失卻極其輕微,包括海軍在內,僅1.5萬人,飛機380架,驅逐艦4艘。
太平洋戰爭中後期
1942年6月,南方軍在席捲東南亞后,對盟軍的反攻放鬆了警惕,認為主要由日本海軍兵力就可以對付。為此確定,南方軍採取守勢,除配備確保安全和用於外圍作戰的兵力外,抽出余部轉用於中國大陸,並同時與國內部隊的改編,複員等革新軍容措施相結合,以保證戰略上的機動性。預想抽調的主要兵力有:近衛、第2、第4、第5師團回日本;第33、第38師團、第3飛行集團一部到中國關內;第48師團復歸台灣;第66師團等部去中國滿洲。這一抽調計劃後來由於美軍迅速發動了海陸一體的強大反攻,沒有完全實施。實際調出的僅第4師團、第3飛行集團和若干軍直屬部隊(主要是技術兵種,大部分返回關東軍)而已。
與此同時,考慮到菲律賓地區作為日軍絕對防禦圈的決戰區域地位,為加強該地區防備,決定將第14軍從南方軍調出改歸大本營直轄。同年9月,又調出第2、第38師團到東南太平洋方向,參與那裡酷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這樣,南方軍的兵力便大為削弱,其基幹力量僅剩下8個師團和12個飛機戰隊。具體分佈如下:緬甸方向:4個師團(1942年3月從馬來亞轉來第18,第56師團),3個飛機戰隊。馬來一蘇門答臘方向:2個師團,3個獨立守備隊,5個飛機戰隊。瓜哇一一澳北方向:2個師團,2個獨立守備隊,5個飛機戰隊。婆羅洲:2個獨立守備隊。法屬印支:2個師團,1個飛機戰隊。
中途島戰役後日軍在太平洋以及東南亞戰場喪失主動權,日軍為挽回頹勢重新部署與調整南方軍,1943年2月下旬寺內壽一向大本營提出了增兵建議。要求加派2個地面師團(緬甸),1個旅團(馬來亞),防空部隊2個兵團(巴鄰旁及龐卡蘭布丹),泰國和法屬印支駐屯軍各1隊,高射炮23個大隊,若干工兵部隊,另外還迫切呼籲將緬甸的第15軍擴編為方面軍。
與此同時,大本營也制定出"1943年度陸軍西南指導計劃",決心放棄先前以實現軍事管制和佔領區治安為重點的戰略意圖,轉為主要著眼於擊退盟軍反攻的準備與作戰上,將防禦重點放在緬甸和主要的資源產地。於是,通過新組建和從其它戰區抽調部隊,南方軍又重新得到加強。考慮到緬甸勢將成為日、盟兩軍殊死拼搏的戰場,1943年2月27日正式成立緬甸方面軍。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下屬第15軍(轄第18,第33,第56師團)和第55師團。即將充實第15軍的還有第15師團(原屬中國派遣軍〉和第31師團(新建)。在班達海方面,這年1月成立了第19軍,含第48,第5師團和第46師團(新建)。3月,又決定將第54師團(新建)加強爪哇的第16軍。11月中旬,原屬關東軍的第2方面軍,第2軍兩司令部也進駐澳北。大本營隨即發布南方軍第2方面軍序列令,司令官阿南惟幾大將,下轄第19軍,第2軍(其骨幹是原屬中國派遣軍的第36師團)和第7飛行師團。
1944年3月27日,大本營陸軍部下令再次更改南方軍基本作戰任務。主旨是確保東南亞及太平洋中北部的重要地區,儘力擊潰盟軍反攻,粉碎其繼續作戰的企圖。核心方案是:以太平洋正面,緬甸及孟加拉灣正面為主要作戰正面,以菲律賓地區為主要決戰正面,另以巴鄰旁地區的防禦要害為絕對確保地區。同日,還頒布了南方軍統帥組織一元化的戰鬥序列令。除東南方向的第8方面軍外,南方軍統轄太平洋戰場全戰區,下轄第7方面軍(馬來西亞)、緬甸方面軍、第14軍(菲律賓)、第2方面軍(澳北)、印度支那駐屯軍、泰國駐屯軍,配屬陸軍航空軍部隊為第3航空軍(南洋和印支方向)和第4航空軍(太平洋方向)。
1944年3月。緬甸方面軍正忙於英帕爾進攻戰役,此時已發展成為南方軍中最強大的集團,擁有3個軍10個師團,約30萬人。在另一防禦重點一一菲律賓,為行"捷一號"作戰,阻止美軍登陸,7月間又將第14軍擴編為第14方面軍,約25萬人,山下奉文大將任司令官,所屬航空部隊是第4航空軍,下屬第2、第4、第7飛行師團,545架飛機。
年末,由於緬甸和菲律賓情勢危急,南方軍迅速向位於核心地帶的印支半島收縮兵力。12月間,分別將印度支那駐屯軍和泰國駐屯軍改編為第38軍(司令官土橋勇逸中將)和第39軍。
1945年初,由於菲律賓戰役失敗,南方軍與日本本土的戰略聯繫被切斷了,全軍幾乎處於與外界隔絕的境地,無法再從其它戰區獲得人員和物資的補充。在惡劣的態勢下,南方軍高層領導力求收縮兵力,獨立抵抗,確保以泰國為中心的印支半島和新加坡重地,儘可能地牽制敵軍重兵,以配合所謂的"本土決戰"。為此進行的主要兵力部署有:將緬甸方面軍所屬第15軍司令部和第15、第53、第56師團撒到泰國地區,第55師團調到法屬印支,第31師團調赴馬來半島;撤銷第2方面軍、第19軍序列,縮編為第2軍;第39軍擴編為第18方面軍,轄基幹部隊第4、第15、第22師團、第19軍之第48師團、澳北之第46師團;第39軍之第37師團和大本營直轄之第37軍撥歸第7方面軍;將第3航空軍主力(8個戰隊)派赴台灣。

南方軍的覆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聯盟投降。在收聽"玉音"廣播后,南方軍總司令部明確表示要"承詔必謹,誓安聖慮",隨即命令各部停止作戰,準備與盟軍接洽投降事宜。
1945年9月12日,板垣征四郎大將(新任第7方面軍司令官)代表南方軍尚存的74萬官兵,在新加坡簽訂降書。按照盟軍的命令,北緯16度以北的第38軍向中國國民黨軍隊投降,菲律賓的第14方面軍殘部向美軍投降,其餘地區約50萬人向英軍投降。
當時全軍部隊主幹序列如下:
緬甸方面軍(司令部在毛淡棉):第28軍(第54師團,獨立混成第72旅團),第33軍(第18、第49、第53師團),直轄之第31、第33、第56師團,獨立混成第24、第105旅團。
第7方面軍(司令部在新加坡):第25軍(近衛第2師團,獨立混成第25旅團),第29軍(第37、第94師團,獨立混成第35、第36、第37、第70旅團),第16軍(第48師團,獨立混成第27、第28旅團),第37軍(獨立混成第56、第71旅團),直轄之第46師團,獨立混成第26旅團。
第14方面軍(司令部在呂宋):第35軍(第1、第16、第26、第30、第100、第102師團,獨立混成第54、第55旅團,步兵第68旅團),第41軍(第8師團),直轄之第10、第19、第23、第103、第105、坦克第2師團,第1挺進集團,獨立混成第58旅團,第4飛行師團。
第18方面軍(司令部在曼谷):第15軍(第4師團),直轄之第15、第22師團,獨立混成第29旅團,曼谷防衛隊。
南方軍直轄:第14師團(獨立混成第49、第53旅團),第2軍(第5、第32、第35、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57、第128旅團),第18軍(第20、第41、第51師團)第38軍〈第2、第21、第55旅團,獨立混成第34旅團〉,第3航空軍(第5、第9飛行師團,第55航空師團)。
很明顯,至戰敗時刻,南方軍雖遭重創,但卻並未毀滅,其基幹力量依舊留存。關東軍的情況也是如此。這是"二戰"期間日本陸軍不同於海軍的一個特點。
南方軍總司令部一直存在到1947年年底,在此期間曾負責協助盟軍指揮部遣返海外投降日軍事宜。

戰後審判

南方軍的許多高級將領因戰爭罪行後來被國際軍事法庭處以死刑,在被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中,有4人曾在南方軍中任職,他們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術村兵太郎(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和武藤章(前14方面軍參謀長)。其他被處決的高級將領還有山下奉文,本間雅晴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