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Eastern Carpathians, Battle of the),1944年9月8日—10月2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軍烏克蘭第1、第4方面軍為粉碎東喀爾巴阡山的德軍和援助反抗德軍佔領的斯洛伐克人民,而實施的進攻戰役,與貝爾格萊德戰役布達佩斯戰役一起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九次打擊。

戰爭概述


9月8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第4方面軍右翼從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的奧傑孔和薩諾克向杜克拉山口方向發起進攻,烏克蘭第4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由斯科列、科索夫一線向烏日哥羅德方向發起進攻。最初進展順利,后因地形條件不利和德軍增援,前進受阻。經調整部署和增強突擊力量后,向杜克拉山口方向進攻的蘇軍於9月30日進抵喀爾巴阡山主脈各分水嶺地區,並在數處越過主脈,10月1日在杜克拉山口西北5公里處越過波捷邊界。6日,蘇軍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軍攻佔杜克拉山口,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至28日,蘇捷軍隊向山口以西和西南推進15~20公里。向烏日哥羅德方向進攻的蘇軍於10月18日攻佔烏若克和韋列茨基兩山口,26日攻佔穆卡切沃,27日攻佔烏日哥羅德。

戰爭背景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俄軍最高統帥部計劃於1915年初經東普魯士柏林實施主要突擊,西南方面軍擔任助攻。但是,西南方面軍司令伊萬諾夫將軍制定了一項進襲匈牙利的戰略性戰役計劃,並獲准執行。布魯西洛夫將軍的第8集團軍承擔主要任務。其所屬4個軍在杜克拉—巴利格魯德地段集結,受命向胡門內方向進攻。德軍統帥部獲悉喀爾巴阡戰役的準備情況,急速派軍馳援盟國,同時計劃由喀爾巴阡山向利沃夫和由東普魯土向南實施夾擊,以期殲滅波蘭的俄軍。新編南集團軍(司令為林辛根)轄6個步兵師(其中德軍3個師)在穆卡切沃(蒙卡奇)、烏日哥羅德地域展開,受命向斯特雷、利沃夫方向實施突擊。奧匈帝國抽調第5和第3集團軍參加作戰。

戰爭過程


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在共產黨領導下爆發了斯洛伐克民族起義。蘇聯根據捷克斯洛伐克黨中央秘政府的請求,決定援助斯洛伐克起義。9月2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指示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科涅夫)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為彼得羅夫大將)實施東喀爾巴阡戰役。戰役企圖規定在烏克蘭第1、第4方面軍接合部向普雷紹夫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突破德軍在東喀爾巴阡山的防禦,通過各山口,與斯洛伐克愛國者會合。進攻擬於9月8日開始。斯洛伐克軍隊和游擊隊應從後方對德軍實施突擊,以此配合蘇軍。根據斯洛伐克起義領導人與東斯洛伐克軍首長的協議,該軍應搶佔最重要山口,並保障蘇軍通過。但是,該軍於9月1、2兩日被德軍繳械,因而沒有參加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大本營給烏克蘭第2方面軍規定的任務是,攻佔特蘭西瓦尼亞山脈(南喀爾巴阡山脈),前出薩圖馬雷地域,以此協助烏克蘭第4方面軍越過喀爾巴阡山和攻佔烏日哥羅德、喬普、穆卡切沃地域。
9月8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發起進攻。起初進攻發展順利,但隨後就受到遲滯。德軍加強了防禦。到9月14日日終前,第38集團軍推進了23公里。烏克蘭第4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於9月9日轉入進攻,向扎古日、科曼恰方向實施突擊。該集團軍克服德軍激烈抵抗,於9月14日前在約3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軍防禦,向德軍縱深推進約15公里。德軍統帥部向這一方向增調了8個多師,因此,戰鬥開始具有持久的性質。為了避免正面衝擊和迅速挺進到防守杜克拉地域德軍後方,第38集團軍在變更部署和得到增援后,將自己的力量從右翼轉移到左翼,並從9月15日晨起恢復進攻。經延續到9月24日的艱苦戰鬥,該集團軍又前進20公里。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分別於9月16日和18日恢復進攻。總進攻正面擴大到400公里。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德軍在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突擊下,開始向蘇波邊界以西喀爾巴阡山主脈各山口退卻。9月20日,近衛第1集團軍進抵波捷邊界並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第38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繼續進攻,於9月30日進抵喀爾巴阡山主脈各分水嶺地區,並在數處越過了主脈。10月1日,蘇軍部隊在杜克拉山口西北5公里處越過波捷邊界。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第1軍的軍人在蘇軍步兵第67軍、坦克第31軍的協助下攻佔了杜克拉山口,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後來,10月6日便被定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軍建軍節。第38集團軍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軍攻佔杜克拉山口後繼續進攻,到10月28日前已向山口以西和西南推進15—20公里。近衛第1集團軍在寬大正面上進攻,10月18日前在30公里正面越過喀爾巴阡山主脈,攻佔了俄羅斯山口地域。第18集團軍此前已佔領烏若克、韋列茨基兩山口,向南推進了5—18公里。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行動加速了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勝利。10月26日,第18集團軍解放了穆卡切沃,10月27日又解放了烏日哥羅德。至10月底前,蘇軍越過了東喀爾巴阡山,前出到蒂薩河右岸平原。

戰爭結果


此役,匈牙利第1集團軍被粉碎,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遭重創;蘇軍完全解放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前出至多瑙河中游平原和蒂薩河右岸,援助了斯洛伐克人民起義。

戰爭人物


科涅夫(1897.12.28~1973.5.21)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洛傑伊諾村(今屬基洛夫州波多西諾韋茨區)。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1916年應徵入俄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加入俄共(布)。國內戰爭開始后參加紅軍,歷任裝甲列車政委、步兵旅政委、師政委、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積極參加平叛和對日本干涉軍作戰。內戰後任步兵軍政委和師政委。1926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1934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任步兵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和軍區司令。蘇德戰爭爆發後任第19集團軍司令,率部參加斯摩棱斯克戰役。后歷任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西北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烏克蘭第2和第1方面軍司令,參與組織實施了莫斯科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布拉格戰役等,對解放加里寧、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和波蘭國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貢獻。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能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和突擊時機,並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戰後,歷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和駐奧地利最高委員、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7枚。著有回憶錄《1945年》和《方面軍司令員筆記》。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時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時30分),生於巴伐利亞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於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殘酷的政治家和過於冒險的軍事家,以及野心家、陰謀家。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并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在軍事佔領期間用殘酷的掠奪手段對待其他民族和國家。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裡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

參戰兵力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參加戰役的兵力是:烏克蘭第1方面軍所屬第38集團軍(司令為莫斯卡連科上將)、近衛騎兵第1軍、坦克第25軍、空軍第2集團軍(司令為克拉索夫斯基空軍上將)一部;烏克蘭第4方面軍所屬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為格列奇科上將)、第18集團軍(司令為茹拉夫廖夫中將)、近衛步兵第17軍、空軍第8集團軍(司令為日丹諾夫空軍中將)一部。在東喀爾巴阡戰役過程中,第38集團軍進行了喀爾巴阡—杜克拉戰役,捷克斯洛伐克第1軍(軍長為斯沃博達將軍)在該—集團軍編成內行動。蘇軍當面之敵為德軍“海因里希”集團軍級集群(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匈牙利第1集團軍)。共約30萬人、3250門火炮和迫擊炮、1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450架作戰飛機。整個戰役包括由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38集團軍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右翼部隊實施的喀爾巴阡—杜克拉戰役,由烏克蘭第4方面軍中央和左翼部隊實施的喀爾巴阡—烏日哥羅德戰役。戰役開始前,蘇軍對德軍優勢是:炮兵多0.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2.2倍,飛機多1.5倍。人數對比為1∶1.2,德軍佔優勢。

點評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
東喀爾巴阡戰役,是蘇軍援助反抗佔領者的人民的戰例。蘇軍1944年9月的戰略形勢並不需要實施這次艱難的進攻。但是蘇軍仍然出兵援助了斯洛伐克人民。在東喀爾巴阡戰役中,德軍“海因里希”集團軍級集群遭重創。蘇軍完全解放了外喀爾巴阡烏克蘭,並進入斯洛伐克境內。德軍喪失了東喀爾巴阡山一線重要戰略地區。從1944年9月5日至11月29日,蘇軍航空兵向起義地區空投了2050支步槍、460挺機槍、1700餘支自動槍、120支反坦克槍、370萬發子彈以及大量物質器材。在東喀爾巴阡戰役中,蘇軍取得了在通行困難的山林地及道路泥濘、天氣惡劣的條件下組織和實施突破敵堅固築壘防禦的經驗。蘇聯數千名軍官和士兵被授予勳章和獎章,30名軍人由於勇敢無畏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敵後山區活動的游擊隊幫助了進攻的軍隊。

參考文獻


(1)《世界史文獻資料 蘇德大決戰》
(2)《生活的故事》 伏羅希洛夫
(3)《不朽》 科多夫 梁斯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