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

漢語詞語

狸貓換太子是一個典故,比喻以假冒真。《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來被寫進明代小說《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鎮》、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等。

詞目


狸貓換太子

典故

北宋宋真宗皇后死後的事,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被立為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后,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琳,陳琳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八賢王處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為李妃產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為皇后。

注音


ㄌㄧˊ ㄇㄠ ㄏㄨㄢˋ ㄊㄞˋ ㄗㄧˇ

釋義


1.宋真宗無子,劉、李 二妃皆懷孕,劉妃為爭當皇后,與太監密謀,在李妃生子時,用一隻剝皮的狸貓將小孩換下來。《七俠五義》第一回:“劉妃、郭槐、尤氏趁忙亂中,將狸貓換去太子。”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七篇:“[ 俞樾 ]頗病開篇‘狸貓換太子’之不經,乃別撰第一回,‘援據史傳,訂正俗說。’”后指據此改編的劇目。魯迅 《花邊文學·偶感》:“無線電播音所日日傳播的,不往往是《狸貓換太子》《玉堂春》《謝謝毛毛雨》嗎?”
2.喻以假冒真。魯迅《准風月談·“滑稽”例解》:“中國 之自以為滑稽文章者,也還是油滑,輕薄,猥褻之談,和真的滑稽有別。這‘狸貓換太子’的關鍵,是在歷來的自以為正經的言論和事實,大抵滑稽者多,人們看慣,漸漸以為平常,便將油滑之類,誤認為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