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官名。西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始置,掌管屯田事務,治所在車師前王庭,隸西域都護,單獨設府,有丞、司馬、候等屬官。所領吏士亦任征伐。秩比二千石。漢成帝時“漢徙己校屯姑墨”。新莽至東漢初亦置,有戊己校尉刀護及戊己校尉郭欽。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后74)復置二員,一屯車師后王部金蒲城(即金滿城),一屯車師前王部柳中城,相去千餘里。后或置或罷。安帝永初元年(107)省西域都護后,常與西域長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務。三國魏文帝黃初三年(222)亦置,治所在高昌,四品。兩晉沿置,四品。十六國前涼張駿檎戊己校尉趙貞,以其地為高昌郡,仍置其官,與西域都護、玉門大護軍並號三營。南朝時北涼率士民西遷高昌,宋亦曾以北涼主沮渠安周領之。
戊己之意,一說謂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都有相應的方位,戊與己則無。戊己校尉駐地常有移動,故名。時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另說謂戊與己位在四方之中,漢所置校尉在西域各國之中,故名。二說均《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宋胡三省注《資治通鑒》謂四師位置不在三十六國的中央,應以前說為是。
據近代史學家考證認為,既然戊己不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之內,而漢朝諸校尉之中依沒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這樣的名號,則說明:戊己校尉的統轄範圍是沒有具體方向的,繼而推斷,戊己校尉應該是地區最高長官,而沒有方向限制。
此官職東漢不常置。魏、晉亦置,但僅有一戊己校尉,並無分為二校尉的事實。東晉咸和二年(327),前涼張駿擊俘戊己校尉趙貞,改其治所為高昌郡治,此官遂廢。
官名,漢元帝初元元年置,為西域都護屬官,屬下有丞、司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掌護西域諸國及屯田事務,單獨開府,駐車師前王庭。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漢書·西域傳》。《漢書·王莽傳中》:“是歲,遣大使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戊已校尉出西域……戊已校尉郭欽別將。”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又置戊已校尉。《後漢書·耿恭傳》:“乃以恭為戊已校尉,屯車師后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已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章帝建初元年“罷戊已校尉官”。安帝時又置。安帝永初元年罷西域都護后,戊已校尉駐高昌。《後漢書·西域傳》:“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曰都護。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和帝永元)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為都護,居龜茲。復置戊已校尉,領兵五百人,居車師前部高昌壁。”其後,三國魏文帝沿置,駐高昌。《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已校尉。”兩晉沿置,四品。
戊己之意,一說謂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都有相應的方位,戊與己則無。戊己校尉駐地常有移動,故名。時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另說謂戊與己位在四方之中,漢所置校尉在西域各國之中,故名。二說均《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宋胡三省注《資治通鑒》謂四師位置不在三十六國的中央,應以前說為是。據近代史學家考證認為,既然戊己不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之內,而漢朝諸校尉之中依沒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這樣的名號,則說明:戊己校尉的統轄範圍是沒有具體方向的,繼而推斷,戊己校尉應該是地區最高長官,而沒有方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