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涼州的結果 展開
- 涼州刺史部
- 大涼
涼州
涼州刺史部
涼州,西北首府、六朝古都。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政府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在西北地區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新朝王莽雍州州治,東漢初期的雍州州治,東漢獻帝時期雍州州治,曹魏時期及以後的涼州州治。
西漢時期的匈奴休屠國;新朝末期的竇融政權;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隋末時期的大涼;唐末時期的溫末、六穀吐蕃;西夏時期的齊國、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
中央歷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設郡置府,統領西北,歷為涼州刺史、河西五郡大將軍府、雍州刺史、雍涼中都督府、征西大將軍府、涼州衛府、涼州總管府、涼州大都督府、河西節度府、西涼王(闊端)府。
涼州是古西北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樞紐,“絲綢之路”西段的要衝之地,中外商人云集的中心,並一度成為西北的佛教中心,西北第一大城。
漢代置監察區,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
編輯
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固謂之茅山。他們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故武威郡的設立時間是前156年。
西 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肅省範圍內置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下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張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姑臧(今甘肅武威),轄域約為今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湟水流域,內蒙部分,陝西省定邊、吳旗、鳳縣、略陽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等地。東漢時,增置武都、永陽、南安、安定屬國、張掖屬國(以上3郡后廢)、張掖居延屬國(即西海郡)。漢獻帝建安初年,分涼州河西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張掖居延屬國5郡置雍州刺史,治所武威姑臧。建安十八年(213年),涼州入雍州。東漢十三州包括: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涼州轄郡、國十二(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縣九十八。
當時涼州的範圍包括整個甘肅,西面與西域連界,北面包括了寧夏、內蒙古的部分縣(市),南面包括青海沿祁連山南麓的一些縣(市)。到東漢靈帝時,涼州轄區又擴大到了長安以東的部分地區,區域橫跨甘、寧、青、新疆、內蒙五省區。州治姑臧。
【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
下轄:高平,烏氏,涇陽,安武,彭陽,臨涇,安定,陰盤,陰密,三水,祖厲
【天水郡】治平壤(今甘肅通渭)
下轄:平壤,陽阿,成紀,略陽道,街泉,隴縣,清水,戎邑道,綿諸道,望垣,冀縣,勇士。
涼州刺史部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下轄:狄道,大夏,首陽,襄武,西縣,上邽,臨洮,安故。
【金城郡】治允吾縣(今甘肅蘭州西)
下轄:允吾,金城,枝陽,榆中,枹罕,白石,允街,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下轄:姑臧,休屠,武威,宣城,鸞鳥,蒼松,張掖,媼圍。
【張掖郡】治觻得縣(今甘肅張掖靖安)
下轄:觻得,昭武,屋蘭,刪丹,日勒,氐池,番和,居延。
【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下轄:祿福,樂涫,表是,會水,玉門,池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
下轄: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漢陽郡治冀縣(今甘谷)。
領12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略陽、顯親、獂道、成紀、阿陽、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䜌[luán]、泥陽、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領13縣:姑臧、休屠、顯美、宣威、武威、揟次,鸞鳥、蒼松、張掖、朴劓、媼圍、鸇陰[zhān]、祖厲。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肅水清縣平溝)。
領10縣:允吾、枝陽、金城、允街、榆中、浩亹[mén]、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張掖郡治觻得[lù](今甘肅張掖臨澤縣)。
領8縣:觻得[lù]、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靬[líqián]。
另有張掖、居延屬國,治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領9縣:祿福、安彌、會水、樂涫、表氏、玉門、延壽、干齊、沙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城河西)。
領6縣: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涼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地。治所武威,約於今甘肅省。
涼州 | 武威郡 | 姑臧(甘肅武威) | 10郡20縣 |
涼州 | 武威郡 | (今甘肅武威) |
涼州 | 武威郡 | (今甘肅武威) |
涼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接關中,西通西域,山脈前隔,沙漠后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涼州便成為絲路和經濟交流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決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涼州自古多安定。古謠云:“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涼州百姓愛好和平,從不排外,能忍辱負重,講究“吃虧是福”,商賈往來,從不欺凌,漸成經濟文化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0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涼州從此進入了“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大家庭,成為了“一帶一路”的黃金節點城市。
史恭,漢武帝時,(《漢書·史恭傳》)
貢禹,漢宣帝時。(《漢書·貢禹傳》)
趙宏,漢元帝、成帝之時。(《華陽國志·士女目錄》)
鄭興,漢更始帝時。(《後漢書·鄭興傳》)
郭伋,漢光武帝初。(《後漢書·郭伋傳》)
竇融,建武五年(29年)任。(《後漢書·竇融傳》)
尹業,永平十八年(75年)時免。(《後漢書·馬援傳》)
皮揚,元初元年時。(《後漢書·安帝紀》、《西羌傳》)
宗漢,延光元年春見在任。(《後漢書·西羌傳》)
劉秉,永和四年(139年)任。(《後漢書·西羌傳》)
橋玄,漢桓帝初。(《蔡邕太尉橋玄碑》)
祝良,漢桓帝初。(《後漢書·陳龜傳》)
成就,漢桓帝時。(《魏志·董卓傳》注引《吳書》)
郭閎,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見在任。(《後漢書·皇甫規傳》、《段熲傳》)
趙仲台,延熹年間。(《魏志·閻溫傳》注引《魏略》)
劉恭,延熹年間。(《後漢書·羊陟傳》)
孟佗,建寧三年(170年)見在任。(《後漢書·西域傳》、《三輔決錄》)
劉虔,熹平六年(177年)見在任。(《後漢書·蔡邕傳》)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見在任。(《魏志·虔淯傳》注引《烈女傳》)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隸釋》卷10《元丕本碑》)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後漢書·蓋勛傳》)
宋梟,中平元年(184年)繼左昌後任。(《後漢書·蓋勛傳》)
楊雍,中平年間,繼宋梟後任。(《後漢書·蓋勛傳》)
張則,漢靈帝時。(《華陽國志·漢中女士志》)
種劭,興平元年(194年)前。(《後漢書·獻帝紀》注、《董卓傳》)
韋端,建安十年左右遷太僕。(《魏志·楊阜傳》、《三輔決錄》)
韋康,建安中,繼韋端後任。建安十七年為馬超所殺。(《魏志·夏侯淵傳》、《荀彧傳》、《楊阜傳》、《蜀志·馬超傳》)
姑族部,姑族王家族,涼州月為其圖騰。《獸紋石》《晉書·張軌傳》
稽粥,冒頓之子,娶幾位西漢公主,西漢駙馬爺。
休屠王。休屠王家族。《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
獨孤氏,獨孤家族,屠各劉姓。
金倫。
遫濮王,天祝。《兩漢詔令》
稽且王,稽姓始祖。
盧侯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折蘭王。婢王,折氏家族威震天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茅固。三茅真君之一,漢景帝時任。《梁書·陶弘景傳》
金日磾。休屠王太子。金氏始祖。西漢巨族金氏家族。高麗、日本金氏是其後裔。《前秦錄》
王漢。以中郎將調任武威太守,霍光孫女婿,皇后霍成君是其親姑媽。 《漢書·卷九十七上》
許廣漢。《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