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祐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
淳祐通寶,中國古代錢幣徠之一。南宋理宗皇帝趙昀,淳祐元年(公元1241)鑄造。“淳祐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銅錢。背文有“元”至“十二”。“淳祐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銅鐵錢。存世極少,價格頗高。另有篆書者大多為偽品。另鑄有“淳祐元寶”錢。
淳祐通寶
淳祐二年(1242年),理宗詔命南宋著名軍事家余玠出鎮四川,全面負責四川地區的軍政事務,余玠曾慷慨自許,十年內手攜全蜀歸還朝廷。其蒞任期間,曾大革弊政積習,屯田積糧,教練軍旅。並在帥府衙門左側設招賢館,廣納賢才,提出“集眾思,廣忠益”的口號。尤其是採納冉琎、冉璞兄弟“擇險、任人、積粟、駐兵、徙城”之建議,遷合州(今四川合川)於釣魚山,築城建壘,使之成為軍事重鎮;后又陸續修建了十餘座堅固的山城作為軍事要塞,並將各州治所移入山城,廣積錢糧財物,以策對蒙古軍之侵犯。
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古諸王推戴蒙哥為大汗。權柄歸一,蒙哥開始積極實施滅亡南宋的戰略,次年,蒙古軍進入吐蕃,進而又攻滅大理,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對南宋的包圍形勢。而這時理宗卻聽信讒言,自毀長城,罷免守蜀有功的余玠官秩,召其回朝,余玠迫於無奈服毒自盡,此時南宋將面臨蒙古軍發動更大規模入侵的嚴峻時刻。
是品“淳祐通寶”為折二、折十大錢,背平素,超出南宋鑄錢多有背文之常規。其折二錢背有粟角紋,尤其是對於折十空背大錢,有人認為是用“當百”錢刻去背文所為,其實不然,空背大錢與“當百”大錢面文版別不同;且空背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幾種幣值自成系列,當系余玠鎮守四川時的初鑄試樣錢。或因戰爭所需,旋即廢而改鑄背文“當百”虛值大錢,以供軍餉之用。是錢因其存世極罕,尤以折十空背大錢為最,昔古泉家方葯雨有孤品稱之,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中將其定為無定價品,是古錢幣大珍品之一。
淳祐通寶
此錢特徵有三:其一,該錢為小字牘別且文字比錢譜所載更顯狹小,而“淳”字的左旁“三點水”第一、二筆是先平點后斜點。其二,錢形碩大。折三錢一般直徑在34毫米左右,而該錢錢徑達36毫米,比錢譜載同種類錢幣大2毫米,幾乎與宋錢中的折五型錢相同。其三,錢體厚重。折三錢型一般在10克左右,而該錢厚為2.7毫米,重量為13克。
淳祐通寶
南宋“淳祐通寶”當百RMB1,100
南宋“淳祐通寶”當百折十RMB2,090
南宋“淳祐通寶”當百大錢RMB770
南宋“淳祐通寶”當百大樣RMB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