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教鄉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轄鄉

隆教鄉地處九龍江工業走廊最南端,東與廈門特區隔海相望,南臨台灣海峽,北連漳州招商局開發區,西銜漳浦縣,是龍海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鄉域面積7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人口2.7萬人,其中畲族人口佔三分之一,集中在新厝村紅星村兩個民族村。

隆教鄉地理優越,四季宜人,物產豐富,全鄉共擁有耕地約2.6萬畝、林地約4.5萬畝、水產養殖海域約2.3萬畝,農作物以稻穀、花生、大豆、甘薯為主。海岸線25公里蜿蜒曲折,擁有優良的深水港口,近海灘塗各類魚、蝦、牡蠣和紫菜養殖業發達,花崗岩、高嶺土石英沙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2019年,全鄉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6.9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5億元,第三產業零售額0.8億元,財政總收入1.18億元,農業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

歷史沿革


東晉末年,隆教地屬廣州嶺南道義安郡綏安縣。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縣併入閩中南安郡龍溪縣,隆教轄區鄉政府大門屬龍溪縣
唐垂拱二年(686年)設立津浦縣,隆教地屬漳浦縣。宋乾德四年(966年)隆教地屬漳浦縣安仁鄉。
明初屬漳浦縣廿三都八圖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設立海澄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隆教地劃歸海澄縣管轄。乾隆時,隆教地為海澄縣城外東路沙澳下半保。
民國25年(1936年)5月,屬第三區。民國29年(1940年),屬第三區隆教、太武二鄉。隆教鄉轄7保,太武鄉轄7保。民國34年(1945年)區署全部撤消,隆教鄉與太武鄉合併為鎮海鄉,轄黃坑、雜社、青陽、徑內、島美、深澳、卓岐、關頭、白坑、鎮海、白塘、新盾、自由、活嶼共14保。
新中國成立初期,屬第三區區公所管轄。
1952年7月,由第三區(港尾)析置第六區(黃坑),轄10鄉。
1955年8月,黃坑區返並港尾區。1958年4月撤區並鄉,撤銷港尾區,並把原隸屬六區管轄的10個鄉合併成立島美、浯嶼、黃坑、新唐4個鄉。新厝鄉轄今鎮海、關頭、紅星、新厝、白塘5個行政村,鄉址設在新厝墩里社。
1958年9月,撤銷鄉的建制,組建人民公社。原斗美、浯嶼、黃坑、新唐4鄉合併成立紅旗公社,社址在白坑,下分設10個生產營。
1958年12月,紅旗公社與火箭公社(港尾)合併,成立紅旗人民公社,下設耕作管理區。
1959年7月,紅旗人民公社改稱港尾人民公社,管轄25個生產大隊。
1960年1月,龍溪、海橙合併為龍海縣,隆教地屬龍海縣港尾公社。
1984年9月,港尾公社改為港尾鄉,管轄29個行政村。
1988年元月,從港尾鄉改設隆教畲族鄉,管轄10個行政村。
隆教鄉轄屬村社一覽表
紅星村油車前、北山、大嶺、大社、山尾廟、陳楊、新安、田南、下社、下尾、前山
流會村流會、過山前、興古
關頭村關頭、沙園、海頭圩
白坑村白坑、小沃、許厝、陳厝前、過山後
新厝村墩仔、頂地、東門、新厝、后厝、洋坪、后沙、新圩
白塘村白塘、大林、山邊、墩仔墟、小湖西、南透、上崗、湖前
黃坑村黃坑、山兜、萬安、山坪、埔頂
徑內村面前、湖內、湖溪、果園、過溪、田尾、遼山、嶺兜、西山、平社、庶埔、南透、旗官頂
新村村新村、西南院、樹下、龍會橋、外洋、嶺頭、大路
鎮海村鎮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教鄉地處閩東南沿海突出部,東與廈門隔海相望,南臨台灣海峽,北連招商局中銀開發區,西銜漳浦縣。
隆教鄉水災
隆教鄉水災

氣候特徵

隆教鄉位於東經118°,北緯24°13′,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曖夏涼,四季宜人,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20.6℃,全年無霜期,年降雨量1050—1300毫米,享有東方“夏威夷”之譽。

自然資源


隆教鄉是漳州市龍海區主要水稻和經濟作物區。主要作物以稻穀,花生、大豆、薯、旱麻籽、紅玫瑰為大宗,水果有桃李、楊梅、香蕉,尤以龍眼、荔枝為珍品。區內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灘塗近海是各類魚、蝦的天然養殖場。礦產資源以花崗岩,高嶺土,石英沙儲量為最多,是發展建材,建築行業的理想之地。全鄉著名特產薯、花生、紅茶、香菇、龍蝦、石斑魚、鮑魚一向聞名遐邇,為海外華人所鍾愛,是深加工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

行政區劃


2020年,隆教鄉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20隆教鄉區劃詳情    
 社區海星社區   
行政村白塘村新厝村紅星村關頭村
 鎮海村流會村白坑村黃坑村
 徑內村新村  

經濟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隆教鄉黨委、政府領導全鄉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制定戰略部署,從隆教的實際出發,繼續實施“打好特區牌,唱好對台戲,開發山海田,大興旅遊業,建設海濱城”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三大發展格局:以旅遊經濟開發區為龍頭,以港口建設為依託,對接廈門特區,中銀港區,華陽電廠,建設沿海工業走廊,開發南太武高優農業示範區,把隆教建成九龍江入海口,廈門特區南岸的經濟繁榮地帶。
隆教鄉風景
隆教鄉風景
基礎設施
2009年來,隆教鄉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吸引外資,“築巢引鳳”籌資近5000萬元,完成18公里長30米寬的濱海黃金大通道,省道201線貫穿全境,興建3.5萬千瓦輸變電站,日供水1000噸的自來水工程,24公里長的旅遊景點公路,5000門程式控制電話模塊的郵電大樓,200噸級位的旅遊專用碼頭等,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鄉黨委、政府正加快規劃,籌集資金建設南太武森林公園及沿海旅遊帶的綠化工程,加強電力,通訊等服務項目的建設,為隆教旅遊區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福能風電場
福能風電場位於龍海區隆教畲族鄉,屬福建省重點項目,擁有隆教、黃坑、新村3個風電場,總投資20億元,設計裝機規模22.4萬千瓦。該項目一期隆教風電場、二期黃坑風電場分別於2010年10月、2012年5月13日開工建設,並已建成投產。在建的新村風電場屬該項目三期,項目投資約4.3億元,開工建設以來通過實施專人負責緊盯建設進度,強化督查跟蹤,工程進展順利,到2015年4月,24颱風機已全部完成基礎施工,完成吊裝11台,2015年7月部分設備即可實現投產發電。該項目全部投產後,68颱風機年可發電3億千瓦時。

文化


在隆教旅遊開發區的範圍內,新厝村全由畲族居民組成,紅星村人口是由漢族和畲族組成。畲族人以狗作為圖騰,延續至今,已經較少保留賦有民族特色的本民族風土人情。但兩個村莊中的藍氏宗祠仍保存較為完整。位於紅星村的宗祠較大。紅星村藍氏宗祠單層石牆、紅瓦,風格與當地民居相同,屋檐翹角上有古雕的龍,建築為三進式,有一個小內庭。內保存有明清以來藍氏族人當官的匾額,有康熙年間的文魁、乾隆年間的進士。由於新厝村完全由藍姓人口組成,所以每年正月十八,凡是在前一年遇到過好事的人們在這一天都必須聚集於此,感謝祖宗和上蒼的保佑,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每年立夏時當地畲族居民會蒸年糕,在糕面上印有五個手指印。農曆五月二十七為鎮海的城隍廟城隍爺誕辰,城隍廟香火鼎盛,每到誕辰的日子,海內外的人們爭相去進香。農曆的十月初四是畲族居民重大節慶日,那天當地居民會請來戲班在宗祠開鑼唱戲。

旅遊


隆教灣
美麗的天然海濱浴場
海底兵馬俑
海底兵馬俑
隆教灣東起鎮海旗尾山,西至白塘牛頭山,長6公里余,整個海灣呈月牙狀。海灘平緩寬闊,沙質潔白而柔軟。灣內海浪輕拍,灣外波濤起伏。中國社科院劉天福教授以“位優、灘緩、沙佳、水凈、岸長、溫適、花奇、樹多、景配、物豐”等十大優點的論證,確認海灘為“天下第一灘”,由於未受環境污染,水質清澈碧藍,且淺灘甚寬,退潮時水深2米以內的寬度可達數十米,是建立海濱浴場,進行沙浴、日光浴,開闢跑馬場、帆板衝浪等體育活動的天然勝地。據有關專家考證,隆教灣天然海濱浴場風光綺麗,氣候宜人,可與國內著名的天然海濱浴場媲美,堪稱“中國的夏威夷”。
奇特的地球物理景觀——牛頭山古火山口
牛頭山古火山口坐落在龍海市隆教畲族白塘村東南。據考證,該火山口歷經15次噴發,總厚度為178.5米,現在可看到的只是晚第三紀中段上部的最後三次噴發物,距今2460萬年,古火山口形狀似一個朝天的橢圓形喇叭口,開口處頂端直徑50米,底部深3米、潮漲水淹,潮退口現。在古火山口及周圍0.7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火山頸、火山口、噴發相、溢出相等火山活動的形跡十分完整和清晰,地表上由岩漿形成的形態各異和灰色、暗紫色、紫灰色的玄武岩,特別是成片的六方柱狀節理玄武岩,以及西瓜狀、流紋、枕狀節理玄武岩,呈奇特壯麗的景觀。當風平浪靜時,海面猶如一面明鏡,晶瑩皎潔;當怒潮洶湧時,碧波白浪翻滾,猶如萬馬奔騰;當朝暉躍出海面或晚霞掩映岩礁村,反射出一片奪目金光,絢麗多彩,背面投影宛如海市蜃樓,神秘多彩。
2000年11月,全國首批地質公園評選在京揭曉,以我市隆教牛頭山古火山口為主要景觀的漳州濱海火山遺跡榮獲國家地質公園稱號。牛頭山古火山口是一個火山噴發的遺跡,保存完好,可以開闢為古火山口博物館。這裡的山、石、大海、藍天、沙灘和各種景觀,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來到這裡的人都有回到大自然懷抱的感覺,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恢宏和奇妙,可以窺視地球深部的秘密,讓人浮想聯翩。
兵戎故壘——鎮海衛古城
衛城位於南太武山麓,鴻江之濱,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兵戎古城。明朝江夏侯周德興於明洪武廿年(1837年)建,其時衛轄六螯、銅山、玄鍾(今漳浦、東山詔安)三個千戶所,近萬兵力。根據《海澄縣誌》載:城長共八百七十三丈,城寬丈三尺,城高二丈二尺,築女牆一千六百六十個,窩鋪二十個,垛七哐百二十個,分東西南北四個門。現存牆基,四個門及城牆各一段,城外以海為壕,城下傾陡,城內有後山、鼓山、瞿山、昭山、倉山俗稱五星山。城外還有釀酒桶頭山、土地公山、狀似七星散落衛城,合稱七星落地。城南還有象鼻山和旗尾山。城南門有兩重城門,內城門似“半月形”,稱月城。門外有天門宮,宮廟已毀,尚存18尊石雕羅漢。城內有井九十九口密佈於衛城之內,水質較優者為七星井與柳樹井。城內還有“城隍廟”,終年香客不絕。鎮海衛城納長流之巨浸,會潮汐以奔趨。置身其中,祠、廟、亭、碑頗為壯觀,思古幽情潸然而生,登城遠眺,東海與南海交接的壯闊海域,島嶼綿邈,舟帆點點,水天一色,實是遊覽避暑之勝地。
南太武山
素以“閩山第一峰”著稱的巍峨壯麗的南太武山,海拔562米,與金門北太武遙相呼應,號稱“姐妹山”。屹立太武山巔,俯瞰海面,百舸爭流,浯嶼、青嶼、大膽諸島盡收眼底;回眸西北,一水清流,列山競秀,原野平坦,山脈、河流、田園、村舍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在漳籍海外僑胞的心目中,南太武山是故土“唐山”的象徵,祖國的代名詞,特別是南太武的“福興寺”,四季香火不斷,是海內外遊子寄託家園感和歸屬感的“聖地”。
鎮海角燈塔
華東第一燈塔
位於隆教的華東第一燈塔,屬於上海海事局管理。它採用GPS定位,射程24海里,站在燈塔上可以望大擔、小擔、金門等地區。燈塔平時民用,戰時軍用。其周圍的山包上有多處軍事設施。
旗尾山
寓意深遠的東海與南海分界處
位於區內鎮海東門外的旗尾山,由大陸向海洋延伸,似一把利劍指向台灣海峽。因其山勢走向恰與澎湖列島和台灣最南端三點成一條直線,所以地理專家把這條直線定為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並把旗尾山作為這條分界線的標誌。到旗尾山遊覽,不僅可以領略到東海與南海波瀾壯闊的宏偉畫面,還可到礁石群中拾貝殼、拾海螺、撒網垂釣,別有一番情趣。

獲得榮譽


2021年5月14日,龍海區隆教鄉人民政府被授予“福建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