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

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史稱伊麗莎白一世(英語:Elizabeth 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1762年1月5日在位),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個女兒。

1741年因宮廷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

后宣布繼承彼得一世的傳統,廢除了聲名狼藉的內閣,恢復了俄羅斯元老院,並把權力集中於它。

1762年1月5日病逝,享年53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741-12-06

德意志勢力被徹底剪除

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麗莎白率領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了伊凡六世,並將德國勢力徹底清除出宮。不倫瑞克家族全體遭到逮捕和關押,俄國宮廷的德意志勢力被徹底剪除。

1759-05

任命薩爾特科夫將軍接替費爾默

1759年5月,伊麗莎白女皇任命薩爾特科夫將軍接替費爾默,指揮俄軍同普魯士作戰。

任命薩爾特科夫將軍接替費爾默

人物生平


傾城之貌

伊麗莎白一世年輕時
伊麗莎白一世年輕時
出生那天,正逢彼得一世從波爾塔瓦戰役凱旋。為慶祝這次勝利,莫斯科為彼得一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入城儀式。彼得一世入城后,得知女兒誕生的消息,欣喜萬分,下旨把歡慶勝利的宴席改為慶祝公主誕生。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對這個女兒都是珍愛有加,尤其是晚年的彼得大帝,他最親近的人只有伊麗莎白一人而已。
自幼美貌出眾,許多來俄羅斯的外國使臣都注意到俄羅斯公主的傾城之貌。有一次少女時代的伊麗莎白和姐姐安娜迎接從國外歸來的父皇彼得一世,姐妹倆特意穿上了西班牙的宮廷禮服,令在場的歐洲使者為之傾倒。1732年在慶祝安娜女皇登基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俄羅斯貴族們向前來祝賀的各國使詢問臣,哪位前來赴宴的女貴賓最美,各國使臣不約而同地都指向二十三歲的伊麗莎白公主。

閨中待字

等到年已及笄,彼得大帝曾想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但法國波旁王朝對這門婚事並不熱心,非常禮貌並堅決地回絕了俄羅斯的提議。於是彼得大帝降低要求,轉而想在德國諸城邦公爵中給伊麗莎白找一位丈夫。挑來挑去,選擇落在了荷爾施泰因公國王子卡爾·奧古斯特頭上,但這位王子未來得及和伊麗莎白訂婚就病故了。後來葉卡捷琳娜一世在位,已經顧不上女兒的婚事,就這樣伊麗莎白一直就閨中待字,沒有嫁人。而姐姐,安娜此時已經遠嫁給德國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爾·腓特烈為妻。

彼得二世

母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病逝后,彼得大帝與前妻的孫子小彼得繼位。從輩分上算,小彼得是伊麗莎白同父異母哥哥阿列克謝的兒子,也就是她的侄子。儘管如此,與彼得二世年紀相仿,而且天性開朗活潑,喜歡各類打獵,騎馬等室外活動,很快就成為小彼得的親密玩伴,每次彼得二世出去遊玩,一定要陪同。久而久之有傳聞說,彼得二世成年親政后,不如把伊麗莎白嫁給他,這樣親上家親,還解決了皇位之爭。此外眼中的小彼得,不過是年少在一起遊戲夥伴而已,談不上什麼嚴肅關係。

屢受排擠

安娜一世女皇登基后,處境日益艱難,屢受排擠。儘管無心覬覦皇帝寶座,不喜歡參與政治,安娜女皇還是對她不放心,先是大幅削減了她的俸祿,此後又削減其封地。兩人屢次發生爭執,最後伊麗莎白乾脆離開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去居住。

為政舉措


政治

安娜女皇在位期間,重用情人兼寵臣比龍,指使比龍控制下的秘密刑偵衙門對莫斯科貴族們大肆打擊,濫用刑罰,招致很多人的不滿。這時候一貫忠於彼得大帝的禁軍等力量把希望寄托在伊麗莎白身上,很多人認為伊麗莎白在所有彼得大帝繼承人中,最有資格。等安娜女皇過世,襁褓中的伊凡六世成為俄羅斯皇帝。本來庫爾蘭公爵兼秘密刑偵衙門長官比龍已經讓天下人為之側目,又加上了伊凡六世代表的德國布倫瑞克家族勢力,兩股勢力共同秉政俄羅斯,使得朝中重臣們的不滿情緒進一步發酵,最終演化成了宮廷政變。一方面由於有了彼得大帝親自組建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鼎力支持,一方面伊麗莎白對自身命運的擔憂,終於,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麗莎白率領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了伊凡六世,並將德國勢力徹底清除出宮。不倫瑞克家族全體遭到逮捕和關押,俄國宮廷的德意志勢力被徹底剪除。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畫像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畫像
伊麗莎白登基伊始,宣布恢復所有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解散了內閣,恢復彼得大帝時代的樞密院,設樞密院總理大臣,總領國務,取消死刑(在伊麗莎白下旨處死了所有親德貴族和她的政治敵人之後做出的決定),取消了俄羅斯國內海關,頒布鼓勵商業流通的法令,用法律形式確定了貴族特權,建立起能夠吸收社會各個階層任職的文官體制,同時也全力以赴鞏固君主專制。從歷史角度看,伊麗莎白女皇是俄羅斯開明君主專制制度的始作俑者,自伊麗莎白女皇開始,俄羅斯的各項國家制度,包括君主制度才可以說真正成熟起來。

文化

伊麗莎白女皇統治的時代,政治上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迅速,而且在文化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伊麗莎白很重視科學和教育的發展,在她支持下,由伊萬·舒瓦洛夫伯爵和著名學者羅蒙諾索夫在1755年創建了莫斯科大學,大學當時下設兩個學校。此外還開辦了俄羅斯第一所美術學院,建成了建築藝術的傑作--位於聖彼得堡附近皇村的葉卡捷琳娜宮。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時間裡,伊麗莎白女皇更多地信任舒瓦洛夫伯爵和樞密院總理大臣沃倫佐夫等人。
俄羅斯的奢華風氣始於伊麗莎白時代。她在少年時代曾受過法國式教育,對法國的服裝和化妝品情有獨鍾,妙齡的伊麗莎白除了相貌姣好,還長了一雙美腿,所以很多時間都用在打扮和對容顏的護理上。伊麗莎白喜歡不停地置辦新衣服,而且每件長裙禮服從不穿兩次。有一次伊麗莎白存放衣服的宮殿起火,一次就燒掉了4000件禮服。而在她逝世后,又從宮中點出了15000多件長裙,數千雙鞋子和整整兩大箱子綢制長筒襪。

軍事

1756年,英國對法國宣戰。此後,以普魯士、英國、葡萄牙、漢諾威王國、黑森-卡塞爾侯國、布倫瑞克公國和北美印地安易洛魁聯盟為一方,以奧地利、法國、俄羅斯、西班牙、薩克森王國、瑞典、那不勒斯王國和撒丁王國為另一方,進行了全面戰爭。
1757年夏天,俄羅斯加入戰爭。第一階段的戰役由費多爾·馬特維耶維奇·阿普拉克辛元帥指揮,但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在戰局順利的情況下仍按兵不動,而且聽信謠言,誤以為伊麗莎白女皇病逝,差點就從前線撤軍。伊麗莎白大怒,將阿普拉克辛元帥召回,投入監獄。三年後阿普拉克辛元帥死在獄中。
自1758年開始,俄軍由威廉·費爾默將軍指揮。費爾默的父親是英國人,他生在俄羅斯,少年從軍,曾在禁軍服役,擔任過禁軍將領米尼赫的副官。後來參加了遠征克里木和對瑞典的戰爭,歷經多次戰爭,一步一步升到將軍。費爾默果然沒有辜負伊麗莎白的期望,很快就佔領了東普魯士首都柯尼斯堡,橫掃整個東普魯士。在當年8月14日的曹恩道夫戰役中,俄軍士兵的表現異常英勇頑強,重創腓特烈二世率領的普魯士軍隊。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坐像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坐像
1759年5月,伊麗莎白女皇任命薩爾特科夫將軍接替費爾默,指揮俄軍同普魯士作戰。據史書記載,費爾默被撤換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女皇陛下認為他在曹恩道夫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未能繼續擴大戰果,一舉全殲普軍,而是以傷亡慘重為借口於次日先於普軍從戰場撤出,結果錯失良機,造成戰爭局勢的反覆。薩爾特科夫將軍接任后,戰局發展對俄軍非常有利,1760年10月,俄奧聯軍一度佔領了普魯士首都柏林
戰爭就在反覆爭奪中持續下去,直到1763年2月以普英聯盟的徹底勝利而結束。戰爭的結果對以後的歐洲歷史和整個世界歷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英法《巴黎和約》,法國把加拿大,東路易斯安那和加勒比海上的幾個群島以及印度大部割讓給英國。這場戰爭宣告了法國在美洲殖民統治的結束,而英國成為世界第一號殖民大國。
對於俄羅斯來講,這個戰爭可以說是不勝不負。在七年戰爭期間,伊麗莎白女皇病逝,繼任者彼得三世立即和普魯士簽訂和約,放棄了所有的勝利果實。俄羅斯的最大收穫不過是一次練兵,所有18世紀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名滿天下的將軍都是從這場戰爭中成長起來的。

外交

伊麗莎白在位期間,除了在內政方面頗有建樹,在對外交往和開疆拓土方面也小試牛刀。1741年至1743年俄羅斯和瑞典之間爆發戰爭,最後以俄軍勝利而告終,俄羅斯佔領了一小塊原屬芬蘭的土地。此後又與奧地利簽署同盟條約,用來牽制日益強大起來普魯士,在1745年和1748年主動依靠外交手段調停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奧普關係和奧法關係,獲取了戰場上得不到的利益。此後俄羅斯還參加了七年戰爭,佔領了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

軼事典故


時尚潮流

老年伊麗莎白一世
老年伊麗莎白一世
此外,伊麗莎白女皇還喜歡跳舞,每個星期至少要在宮中舉行兩次假面舞會。在一次舞會上,伊麗莎白竟前後三次換裝。她還別出心裁地要求參加舞會的女賓一律著男裝,而所有男士一律改穿裙子。每次從巴黎運載化妝品和服裝的商船一抵達聖彼得堡,伊麗莎白就要求立即把所有她喜歡的商品買下,而且不許別人看見,這樣就總是第一個穿著新款式服裝參加社交活動,永遠領導俄羅斯的時尚潮流。
就這樣,伊麗莎白女皇帶動了俄羅斯貴族崇尚奢華精緻的風氣,比起行為粗魯的安娜女皇,可謂有天壤之別。也就是在伊麗莎白女皇統治期間,俄羅斯開始逐漸形成了類似西歐的上流社會。

秘密成婚

伊麗莎白終生未嫁。但據史料記載,她曾與阿列克謝·拉祖莫夫斯基秘密成婚,二人沒有生育子女。在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后,有多人冒充她的子女,最出名的就是塔拉坎諾娃女公爵。現代莫斯科特烈齊亞科夫畫廊珍藏的世界名畫《塔拉坎諾娃女公爵》,描繪的就是這位冒名頂替的女公爵在水牢中生命的最後時刻,背靠牢牆的絕望之情。

美好戀情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
阿列克謝·拉祖莫夫斯基被稱作是俄羅斯十八世紀歷史上"最偶然的人"。他來自烏克蘭,本來在鄉下教堂做歌手。有天,一位來自莫斯科的上校偶然路過教堂,聽到他的歌聲,不禁為其演唱折服,驚為天人,遂帶回聖彼得堡,推薦入宮,為王宮大臣們演唱。拉祖莫夫斯基不但演唱技巧高超,嗓音優美,而且儀錶堂堂。安娜女皇統治時期,伊麗莎白公主前來觀看拉祖莫夫斯基的演出,演出結束,伊麗莎白已被拉祖莫夫斯基的嗓音和相貌俘虜,於是就招他做了自己的寵臣。伊麗莎白登基做了女皇之後,對拉祖莫夫斯基大加封賞,集千萬寵愛於一身,除賞地之外,被封至伯爵。二人此後在一所小教堂秘密成婚,並正式書寫了結婚文件。
從不掩飾自己和拉祖莫夫斯基的特殊關係,每逢宴會都要拉祖莫夫斯基陪同,而且他就坐在女皇旁邊的位子上;拉祖莫夫斯基生病,女皇就前往他的寢宮居住,吃住均在拉祖莫夫斯基處;冬天二人去劇院觀看歌劇,出門的時候女皇也要親自為拉祖莫夫斯基披上裘皮大衣。拉祖莫夫斯基儘管身居高位,但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所以發跡后也為人低調謙和,從不插手政務,每天的時間大多數用來為伊麗莎白安排演出和各類娛樂節目,並且與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能和睦相處。眾人皆知他是女皇不公開的丈夫,所以也對他極盡奉承阿諛之能事。
伊麗莎白女皇逝世之前,曾要求繼任者彼得三世和朝中重臣立誓,不得在她百年後尋隙為難拉祖莫夫斯基。眾人許諾。而拉祖莫夫斯基在伊麗莎白逝世后,自己就搬出皇宮,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登基后,曾派總理大臣沃倫佐夫公爵前去拜會拉祖莫夫斯基,並帶去了女皇的一封手諭。在手諭中,貴為一國之君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尚尊稱拉祖莫夫斯基為"陛下",語氣甚為恭謙。拉祖莫夫斯基接到手諭后,思索片刻,從保險櫃中抽出了當年他與伊麗莎白女皇的結婚證書,展示給沃倫佐夫看,並把證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後就投入壁爐中燒掉了。然後拉祖莫夫斯基徐徐說道:我不過是先女皇陛下的一個忠誠奴僕,陛下對我恩賞有加,其實難副。......如今我手上什麼文件也沒有了。
莫名奇妙的沃倫佐夫公爵只好回去,如實向葉卡捷琳娜女皇稟報了拉祖莫夫斯基的舉動和表述。葉卡捷琳娜笑曰:我們相互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他和女皇陛下的秘密婚姻不曾存在過,如此就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