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龍節

中國傳統節日

春龍節是指農曆二月二,舊時曾有句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是預示來年的五穀豐登,這一天很多人都去理髮,叫“剃龍頭”,可以保佑人們鴻運當頭。就像大多數傳統節令一樣,春龍節有它的風俗習慣,也有它的由來。

習俗


過去每當春龍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有的人家這天早起要煮麵條,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這叫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起源


其實,春龍節的起源與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有關。驚蟄就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前後。蟄者,動物冬眠也,是動物們對冬季寒冷且食物不足的外部環境的一種適應。春二月,天氣轉暖,春雷漸漸,蟄居了一冬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及許多哺乳類動物都受到了驚動,要從藏身的地方鑽出來,活動活動筋骨了。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在龍的容合對象中,不少動物都有冬眠的習慣,如蛇、鱷、蜥蜴、熊等。隨著春天的來臨,它們從昏睡狀態蘇醒過來,爬出洞穴,開始尋覓食物。我們說龍的容合過程具有模糊性,這個“模糊”,既表現在容合對象的多元,即取材的多樣性,也表現在容合的結果和容合的對象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代。這便是人們既將容合起來的神物稱龍,有時又將蛇、鱷、蜥蜴、豬、馬、牛稱龍的原因。古書上講的“畜龍”、“豢龍”、“御龍”、“屠龍”、“食龍”等,其龍當然不會是成為神物的龍,而是龍的某種取材對象,如鱷、蛇、馬、魚等等。同理,人們說龍抬頭,實際上是說蛇、鱷、蜥蜴等動物抬頭;反過來,說這些動物抬頭,也就意味著龍抬頭。
龍的容合對象,不光有動物,還有天象。雲、雷電、虹、星象等,都在龍的取材對象之列。所謂龍抬頭,還含有地上的龍和天上的龍相感召、相會合的意思,或可言地上的龍已經昂首起身,就要飛升到天上去了,就要變成滾動的雲團、叱吒的雷電、壯麗的彩虹、璀璨的星宿了。而雲團、雷電、彩虹等都是和雨水密切相關的天象,這也就是說,龍一抬頭,“貴如油”的春雨就要普降大地,潤澤四方了,而春耕生產也由此要全面展開了。
有研究者認為,所謂“龍抬頭”,抬的其實是“縱貫東方天宇的龍星”。古代的人們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以此星宿的輪迴來把握季節的變化,以“觀天測時”,指導農事。二十八宿中的東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之連線有如龍形,其中角宿兩星(角宿一角宿二)恰如龍之雙角。在農曆二月二之夜,兩隻“龍角”會從東方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故稱“龍抬頭”。
據此,可認為春龍節是農事活動啟動的標誌。

民俗活動


春龍節這一天的民俗活動比較多,有:1.撒灰引龍、汲水引龍;2.擊梁驅蟲、燃燭照蟲、熏蟲;3.祭祀龍神;4.祭祀先祖;5.嫁女住春;6.吃龍面、龍餅、龍糕;吃炒豆、豬頭肉等;7.剃頭理髮;8.童子飾龍;9.開筆破蒙;10.禁用針剪;11.試犁破土;12.舉辦廟會,等等。這些民俗活動因地域、生態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北方多吃麵食、豆類及豬頭肉,南方多吃粽子、糍粑等米食;北方多祭龍神,南方多祭土地神。

古籍記載


春龍節的歷史悠久,一千八百年前,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中解釋了龍,他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春回北國,冬眠動物開始復甦,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這一習俗的最早的記載。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傳說


春龍節
春龍節
春龍節還有個神話傳說:一次,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化身為一個乞丐,降臨到人間,想看看世人的善惡之心,不料他去討飯的第一家是一個吝嗇之極、毫無憐憫之心的財主,財主不但不給他飯吃,還唆使看家狗來咬他。天帝大怒,以為世人個個如此,不可救藥,馬上回到天庭,傳諭蒼龍星座,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
可想而知,三年不下雨,靠天吃飯的農民們,處境該是多麼艱難!民間到處啼飢號寒,不斷有人餓死。蒼龍星座覺得天帝的做法太過分了,他聽著人間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凡間人類會因此滅絕,便違抗天帝的旨意,自作主張為人間降了一次大雨。
頓時大地旱象解除,禾苗生長,百姓紛紛供起蒼龍,稱之為“龍王爺”,連天帝的神位都受冷落了。
天帝終於知道這件事,又勃然大怒,派人把蒼龍抓住綁起,打下凡間,又用一座“青龍山”壓住,山口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寫道:“蒼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凡間的人們紛紛為蒼龍鳴不平,可有什麼辦法呢?向玉皇大帝禱告,也不管用。為了拯救蒼龍,人們到處尋找開花了的金豆。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又該春播了,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忽然想:這玉米就是金豆吧!把玉米炒一炒,它們就會爆成花,那不就是金豆開花嗎?這種說法很快傳了開來,於是家家戶戶爆起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向玉皇大帝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蒼龍見百姓們用這個辦法救它,也機靈地抬起頭來,向天庭大喊:“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回去!”天帝派千里眼向人間一望,果然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沒辦法,只好傳諭詔蒼龍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為感激蒼龍降甘霖救萬民的獻身精神,民間形成了“春龍節”,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是蒼龍抬頭了,人們就爆玉米花吃,一邊吃一邊念:“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
後來,越發展,二月初二的講究就越多。這天吃的很多東西都與龍掛上了鉤,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麵條稱作吃“龍鬚面”,而且龍鬚面拉得越長越好,因為“龍鬚長長,吉吉祥祥”;烙的餅謂之“龍皮”,如果在餅上做出些鱗片圖案來,則叫“龍鱗餅”,蒸餅時也要做出“二龍戲珠”之類的圖案花紋;撈的小米乾飯叫“龍子飯”;吃豬頭肉為吃“龍頭”。
二月初二理髮稱為“剃龍頭”。按許多地區的習慣,正月是不能理髮的,否則會給舅舅帶來災禍,而到“龍抬頭”的那天再理髮,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很多人都在二月初二這天“剃龍頭”。
還有很多說法呢!婦女們在二月初二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這天還要“引龍熏蟲”。老北京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娛蚣沒處藏”的說法。辦法是將過年時祭祀用剩下的蠟燭點著后,燎過房梁、牆壁,這時,將要復甦的蠍子、蜈蚣等毒蟲被煙熏火燎后,會自動掉下來。龍是鱗蟲之精,這樣,借龍抬頭之威,可使百蟲伏藏,驅病滅瘟。
龍與水的關係非常密切,而水是農民的生活、生產的命脈,既然二月初二“龍抬頭”,在驚蟄的雷聲下,龍就要從藏身的地方鑽出來,躍入水中活動活動筋骨了。所以有些地方風俗是,這天日出前不可到井裡、河裡打水,也不能到缸里舀水,怕打上、舀上龍來。為早晨做飯方便,家家都是頭一天把水缸、鍋、壺都裝滿水。二月初二這天還用草灰從井邊一直撒到水缸邊,故意曲曲彎彎作龍狀,稱“引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