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御龍的結果 展開
- 網路遊戲
- 傳說中的氏族
御龍
傳說中的氏族
舜帝時期有一個叫董父的人,很喜歡龍,能夠根據龍的習性和食慾來飼養,許多龍都喜歡跟隨在他的身邊,舜帝聽說此事後,非常高興,當即賜董父姓豢龍。後來到了夏朝孔甲時期,夏朝開始衰落,大禹的後裔褒之二君化作兩條龍,從天而降,出現在王宮之中。孔甲聽說劉累師從豢龍氏,於是讓劉累負責養龍,並賜他為御龍氏。
龍是一般人不能征服的,除了作為天地之子的帝王外,就只有那些具有非凡本領的特殊氏族或人物,才具有征服龍的專門本領。作為遠古時期最優秀的狩獵部族,劉氏族自然很希望能成為征服龍的部族。劉累誕生時手掌中有“劉累”二字,劉氏族的人便認為這正是神的暗示,即劉姓將要成為征服龍的氏族。
當時,在中原大地上確實有一支擅長馴服龍的部族,叫做豢龍氏。這個部族屬於當時的祝融集團,主要活動在鬷川(今山東定陶)一帶。這個氏族自從帝舜時期就以擅長馴服、飼養龍而聞名於世,並一直受到中原舜帝政權和夏王朝的器重,也是王室用龍的專門提供者。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 ”
劉累,陶唐氏帝堯之裔孫,夏代人。劉累因生下來時便有手紋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為劉氏本族的首領。擔負著神聖的使命,劉累年輕時就離開家鄉,到豢龍氏族那裡去學習馴服、馴養龍的本領。不知是有神的力量還是劉累自己聰明過人,劉累很快就學有所成,成為當時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氣的馴龍能手,並被夏朝王室召到宮中負責養龍。
這時正是夏朝第14代君主孔甲在位。據說,孔甲是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在位時不全心治國愛民,卻沉醉於信奉鬼神方術。孔甲在位的第三年(約公元前1877年),大禹的後裔褒之二君化作兩條龍,從天而降,出現在王宮之中。
《國語·鄭語》: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於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
《史記·夏本紀》: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但他自己卻不會飼養,孔甲於是派人去找最擅長馴養龍的豢龍氏人,但沒有找到。這時,劉累便毛遂自薦,主動請求承擔龍的馴養工作。孔甲對劉累的舉動大為欣賞,立即批准了他的請求。最初,劉累把龍飼養得很好,孔甲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於是頒布命令,正式任命劉累為王室馴龍官,並賜給劉累“御龍氏”的姓氏,宣布由他取代豢龍氏的工作。孔甲又把顓頊之孫大彭氏所居之地——豕韋(今河南省滑縣西南韋鄉)賜給劉累作為他的封邑。
《竹書紀年》云:“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至此,劉累的家族就由劉氏族演變成了御龍氏,族人也由劉邑(今河北唐縣)南遷到豕韋。
過了4年,也即孔甲七年時,劉累負責馴養的兩條龍中,突然死了一條雌龍。劉累害怕事情被發現,乾脆將龍肉煮熟,做成一道菜,派人送給夏王孔甲。不料這龍肉的味道還非常美,孔甲不知實情,吃了還大加讚賞,並派使者向劉累再次索求龍肉。劉累無法拒絕,又不能說出實情,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剩下的3條龍相繼殺了。孔甲一吃不可收拾,不繼派人向劉累求要龍肉。可是,龍是罕見之物,哪能隨便就能抓得到的?劉累在3條龍都被孔甲吃了之後,因為找不到龍,這才知道闖了大禍,害怕事情敗露後會族滅家亡,於是帶著他的一部分族人偷偷逃離夏朝都城,遷到魯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一帶隱居起來。
據說,劉累遷居魯縣隱居起來后,果然躲過了滅族之災。但劉累的族人,從此一分為二:一部分隨劉累遷到魯縣一帶;一部分則繼續留在祁姓劉氏族的舊地劉邑一帶。 《竹書紀年》云:“帝孔甲七年,劉累遷於魯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
陶唐氏(祁姓)------御龍氏(祁姓)-----豕韋氏(祁姓)------唐杜氏(祁姓)------范氏、杜氏、劉氏、士氏、隨氏、留氏、金氏(部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