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俊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漢俊(1890—1927),原名書詩,又名人傑,號漢俊,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1918年回國后,在上海從事寫作、翻譯工作,傳播新文化及馬克思主義。1920年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創辦《勞動界》周刊,並赴武漢幫助籌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上海小組代表。1922年回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曾任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委員。后因意見分歧,脫離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后回武漢,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省黨部青年部長,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927年被反動軍閥殺害,年僅37歲。
早年曾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主要從事著述和翻譯工作,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0年8月與陳獨秀、李達等共同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勞動界》周刊。12月即代理上海黨支書記,並主編《新青年》。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因與陳獨秀、張國燾意見不一,回武漢從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
1923年參與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領導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后脫離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加入中國國民黨,並先後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國民黨湖北黨部青年部長。
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
1927年底被軍閥胡宗鐸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漢口遇害,年僅37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簽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著:“李漢俊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一大會址
李漢俊是中共創立時期最有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1904年,年僅14歲的李漢俊東渡日本求學,留日期間受日本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的影響,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李漢俊通曉日、德、英、法四國語言,十分勤奮地學習馬克思原著,並用以指導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說:李漢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1918年回國后他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從事翻譯和撰寫工作,創辦《勞動界》,他參加編輯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評論》、《共產黨》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的最重要刊物,影響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在內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紛紛建立。早在1919年9月,李漢俊就萌發了在中國建黨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著手組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陳獨秀等組織成立了“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他和陳獨秀等又發起成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和聯絡中心。同年12月,他成為代理書記,負責全面領導工作。李漢俊還負責幫助各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擔任聯絡工作。1920年夏他寫信給董必武、張國恩,希望武漢也建立共產黨組織。董必武曾回憶說:“1920年,李漢俊這個從日本歸國的學生,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在上海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併到武漢來同我商量,我決定參加,並負責籌組黨的湖北支部。”
李漢俊翻譯的《資本論》
中共一大代表
胞兄李書城知道后,請時任西路軍總指揮的程潛營救。程潛打電話接不通,又派他的秘書趕往漢口濟生三馬路(今漢口單洞口門內),可崗哨林立不讓進,不一會兒傳來已將李、詹二人殺死,還不準收屍的消息,並貼出布告:李漢俊、詹大悲是共黨要犯,才決定處決。
“二·七”大罷工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一位與李大釗齊名,卻不願在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同樣被國民黨暗中殺害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就是李漢俊。二李以高超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中國共產黨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人民永遠懷念。
李漢俊於1890年在湖北省潛江市袁橋盧家淵出生,父親李遠來是位教書先生。李遠來先後送次子李書城、三子李漢俊一塊兒去日本留學。1918年1月19日,李漢俊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這年農曆歲末回到了祖國。居住在法租界的霞飛路漁陽里(今淮海中路57號)他胞兄李書城家裡(李書城是國民黨元老,解放後任第一任農業部長),他從日本帶回了一大批英、德、日文的馬克思主義書刊,回國后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利用在《星期評論》工作的便利,又聯絡《覺悟》《婦女評論》《建設》《勞動界》《小說月報》等雜誌,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表了九十餘篇譯文和文章。
《新華日報》
李漢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另一重大貢獻,是組建和擔任了外國語學社的工作,他自任教師,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幹部。1920年共輸送了三十多名共青團員去蘇聯學習,並且是《星期評論》出資讓他們去,這批人中有的後來成為中共的高級領導幹部,如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等。滿懷信心地組建了多個共產黨支部。
在創建中國共產黨上,李大釗和李漢俊是公認的二大功臣,以前許多文章只提到了李大釗,這一點有點不公正。應當說,北方受李大釗影響,南方受李漢俊的影響,特別是一大代表中,十三人中就有五個湖北人(董必武、陳譚秋、李漢俊、包惠僧、劉仁靜),說明李漢俊功不可沒。
李漢俊協同陳獨秀創建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實際上是後來的共產黨支部,由於陳獨秀的事務多,後來又出任廣東省教育廳長,上海的黨支部工作一直由李漢俊負責。在中共中央沒成立之前,上海黨支部在指導和組建中國共產黨時起了決定性作用。各地的代表來上海開會,是李漢俊一一暗中通知。又一一從《星期評論》刊物中拿出費用,寄給代表做路費。
李漢俊在組建了上海支部后,對湖北、湖南和山東的共產黨支部組建也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湖北,董必武1917年春和張國恩從鄂西去上海認識了李漢俊,李漢俊介紹了許多馬列的書讓董必武學習。後來董老回憶說:“李漢俊是我的馬列主義學說的老師。”可見對李漢俊的評價多麼高。
李漢俊不只是傳播馬列主義,而是讓董必武回湖北后,組建湖北黨組織,還專程回湖北。與董必武一起組建了湖北的第一個黨支部。又通過對董必武與湖南的關係,支持毛澤東等人組建長沙黨組織。山東的王盡美,也是通過李漢俊文章的學習,在李漢俊支持下創建了濟南黨支部。李漢俊一生中介紹了許多人加入共產黨,特別是介紹了沈雁冰入黨。這位新文學的巨人,與李漢俊建立了革命友誼。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吐露出心聲,他是李漢俊介紹入黨的,應當是共產黨最早的黨員,因戰爭原因與黨失去了聯繫,盼望死後仍承認他是黨員之一。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復他的黨籍的決定,明確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後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的一批黨員。”這一正確結論,也是對李漢俊革命功勞的肯定。
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簽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著:“李漢俊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1986年,潛江人民為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在潛江袁橋為李漢俊建立了墓碑和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