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遠

書畫家、篆刻家

高明遠,中國常用名,著名的有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高明遠;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教授高明遠;還有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人大代表高明遠。

創作特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一位出色的畫家首先是一位學問家,藝術是廣取博收,沒有深厚的閱歷和豐富的生活,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的,一個畫家的畫外之功或許比他畫畫本身更為重要”。正如自己所說的那樣,高明遠有著極開闊的視野,曾就職於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的他,多次作為文化交流使者出訪歐亞國家,並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長期從事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工作,使高明遠能夠有更多機會站在世界繪畫藝術發展的前沿,廣泛地接觸古今中外的各種藝術風格和流派,從而在其藝術創作上兼收並蓄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其厚重博大宏偉的畫風。高明遠認為,“藝術家各有其藝術見解,不可作是非論,但是中國畫藝術博大精深,要想成為一個好的中國畫畫家,就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通以金石書畫法理,在藝術實踐中自然求變,以達到真正的自有為到無為的境界”。
“我曾經從事過文藝創作,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喜愛戲劇,曲藝和文學,他們都會如同閃光的夢,引起我許多美好的追憶。然而,只有在繪畫的世界里,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方位,我看到了微熹的晨光,我時而激越昂奮,時而沉思徘徊,時而突發奇想……在繪畫的世界里,我傾注我的全部驚魂和熱血,乞得天地之靈氣,藉助筆墨和色彩,構築我神聖的藝術殿堂。”
高明遠的山水畫,是與自然的對話,滲透著他對自然,人生和藝術的鐘愛與痴情,觀賞他的山水畫作品,人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大自然在他心中的份量,那是他藝術上的良師,是他藉以寄寓感情,抒發胸臆的載體,更是使他迷醉,使他忘我,使他感奮的靈感之源。
“在繪畫的道路上,我也學習過西洋繪畫,包括素描和油畫,也研究揣摩過西方印象派、分離派等許多大師的作品,然而,我最終還是回到了我自己的‘高山流水,松間明月;的熱土,面對大自然,去尋找華夏文化的根,到名山大川去,去寫生,去體會,去尋覓,去碰撞……”
高明遠的山水畫顯示了其博大厚重的畫風,他大膽地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獨特造形手法,使作品產生了蒼勁雄渾,層次豐富,氣勢磅礴的藝術效果,他筆下的山石具有厚實的肌理,斑駁錯落;他筆下的流水具有空靈的動勢,生氣勃發。他的繪畫,無論是莽原群山,飛瀑山泉,還是瑞雪雲影,茂林修竹,無不獨具匠心,氣韻盎然,無不飽含著東方華夏民族審美趣味的深厚底蘊。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高明遠的藝術生涯的路是極野極寬的。對於理論他正經學過;對於不那麼規範的各種各樣的藝術實踐活動,他更像野夫一樣來者不拒,“野就是廣泛攝取,博採眾長,甚至是一種掠奪,野是一種不規則的美,是不拘於師承流派的吸收,再創造個性鮮明的野夫風格,”高明遠如是說。
高明遠的書法作品厚實大氣,雄奇中透出古樸,尤其在他的行草和草書中體現得更加突出。他用筆蒼勁有力、線條質感強,猶如老樹枯藤肆意雄健。章法上充分利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疏密、挪讓、大小、粗細、虛實等美學手法,沉鬱頓挫,氣韻十分生動。“書法藝術在掌握傳統技法的基礎上首先就是要有變化,藝術本身就是變化,我們要在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一種新的美學,一種創作。如果沒有創作,沒有個性就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字寫得再工整充其量是一個高水平的寫字匠而已。”
高明遠的書法、繪畫和篆刻相得益彰,其印作之所以布局肆意縱橫,疏密錯落有秩,運刀揮灑自如,甚得其深厚的繪畫和書法的功底。高明遠篆刻藝術追求的是一種蒼勁有力,厚實古樸的風格和意境。章法布局放得開,平中求奇險;用刀多變,不拘定法,因石而異。高明遠的每一方印作,無不古樸蒼拙、野趣無窮,如著名書法家楊萱庭先生為其印集所題:“苦辣渾拙,泥古不化而化。蒼朴雄勁,師承諸家無家”。
縱觀高明遠的作品,猶如欣賞一曲跌宕起伏的翰墨交響曲。1994年,在高明遠的畫室《苦墨軒》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錄製了專題片《苦墨軒灑墨》,為億萬觀眾展現了一位“野夫”的書畫人生,同時,這位共和同同齡人的一幅幅作品,也永遠地留存在共和國典藏的影像紀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