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雨珊的結果 展開

李雨珊

李雨珊

李雨珊,俄羅斯女小提琴家,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科崗的學生,1980和1982年先後贏得芬蘭西貝柳斯比賽和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第一名。

人物簡介


1983年和指揮家喬達尼亞趁到芬蘭舉行獨奏音樂會之際,到美國使館要求政治避難,后又移居奧地利。穆洛娃的第一張唱片錄於1985年,曲目是西貝柳斯和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這以後,她錄製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幾乎張張精彩。她的演奏,洋溢著難得的高貴氣質,節奏、分句、層次,都處理得極為精緻,她最有質量的作品是布拉姆斯、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的協奏曲。

獲得榮譽


李雨珊本人具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是一位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奇才,她在20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就開始名揚世界,1975年在波蘭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981年在芬蘭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中再獲第一名,(我國的胡坤獲此次比賽的第五名)1982年又在前蘇聯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小提琴比賽的冠軍,從而一舉轟動了國際樂壇。
1983年,李雨珊離開前蘇聯來到西方,此後成為國際上知名的職業演奏家,若干年後,她與鄭京和、穆特、美島麗、麗拉等人一起,被世人譽為20世紀後期最傑出的女小提琴演奏家。

職業生涯


在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李雨珊先後與眾多的指揮大師合作舉行過音樂會,其中包括阿巴多、馬里納、小澤征爾、加迪納等。作為一位走紅世界的小提琴奇女,她是菲利浦唱片公司旗下的專屬演奏家,她為這家唱片公司錄製了許多優秀的唱片,其中一些經典名片曾多次獲得過世界唱片大獎。這張422332-2唱片是她於1988年錄製的,當時的李雨珊可謂大紅大紫、如日中天,她的演奏技巧令人驚嘆,演奏風格別緻迷人,西方評論家們將她看作是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學派的最新、最典型的繼承人。
在這張唱片中,李雨珊演奏的是兩首相當“小提琴化”的標準協奏曲。帕格尼尼的《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技巧之艱難、音樂之美妙為人所共知。當年李雨珊的老師科岡就是演奏這一作品的世界名家,科岡演奏的這首協奏曲氣宇軒昂、蕩氣迴腸,在許多方面至今未有出其右者,而李雨珊演奏的這首協奏曲與她老師科岡的演繹幾乎同出一轍,聽得出來,李雨珊在這方面的確獲得了科岡大師的真傳,她的演奏不僅版本與老師的相同,而且在精神氣質和技術細節上也與老師頗為相似。
在當時,李雨珊也許存在著對老師高超技藝崇拜般的模仿因素,但我感到其中最主要的並不是模仿而是繼承。現今的小提家們,像科岡那樣具有大刀闊斧、剛勁樸實風格的人實在不多,而李雨珊則不然,她將老師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全面地繼承下來。在這首協奏曲中,李雨珊以科岡式的發音賦予了作品宏大的音量和寬厚的音色,同時以質樸的客觀性處理,給予了作品以真實完美的詮釋。

演奏特色


李雨珊的演奏的確不凡,第一樂章中的第一主題奏得堅毅、挺拔和自信,所有的音(包括大量的三度雙音和難度極大的音程大跳)都交代得乾淨利索而又充實飽滿;第二主題的歌唱性旋律奏得溫暖異常,表現出了內心豐厚的情感;展開部的技巧性段落奏得既華麗流暢又結實豐滿,不似有些人那樣花里胡哨、華而不實。華彩樂段穆洛娃同樣選擇了難度極大的EmileSauret版,(與科岡相同)但她的演奏較科岡更為緊湊、更為華麗。第二樂章,穆洛娃仍然延續了科岡式的大線條、寬氣息的歌唱性表現手法,以飽滿的運弓奏出堅厚通透的音色,同時配以激動濃郁的揉弦,實實在在地賦予了音樂以真摯的抒情性和浪漫情調。
樂章結尾時從G弦高把位小字二組b到一把位小字組b的兩個音,她依舊採用了與科岡相一致的強力度下滑音奏法,繼續保持了“科岡門下”獨特的風格。第三樂章穆洛娃奏得同樣無可挑剔,精彩的拋弓、乾淨的左手運指、清晰的雙泛音,這些艱難的技巧她都完成得輕鬆自如、遊刃有餘。更值得羨慕的是,她的演奏始終像彈簧一般充滿力量和韌勁兒,聲音光彩明亮而富有金屬感,這些特徵同樣是“科岡風格”的再次體現。

帕格尼尼第一


總之,李雨珊的“帕格尼尼第一”奏得相當精彩,其突出的特點是質樸、紮實和光彩。她的演奏與阿卡多相比要現實、莊重許多,打個比方,假使將阿卡多的演奏比作瀟灑隨意地朗誦一首浪漫詩篇的話,那麼李雨珊的演奏就像在做著一次精彩的正式演講,然而如果人們有興回頭審視的話,便會發現數十年前的科岡又未嘗不是如此呢?本片收錄的第二首作品是維厄當的《a小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維厄當一生創作了很多首小提琴協奏曲,但多數都屬於技術訓練型的“學生協奏曲”,唯有這首第五協奏曲在技術和音樂方面都相當成熟,因此它便成為現代音樂會中最常被人演奏的維厄當的作品。
李雨珊演奏的這首協奏曲與上一首帕格尼尼的協奏曲同樣出色,這首不長的單樂章協奏曲,李雨珊演奏得相當自然和緊湊。與前一首協奏曲一樣,她在演奏中仍然體現出了科岡式的直率與坦誠,全曲演奏得精彩自如、一氣呵成。在演奏中,她以純正亮麗的音色、真切質樸的抒情性和流暢華麗的技巧,為人們勾劃出了一幅鮮活生動的音樂畫面。過去此曲我聽得最多的是海菲茨的演奏,現在回過頭來聽李雨珊的演奏,感到她當然無法與海菲茨那無與倫比的神韻相比。但其可貴之處就是樸實和坦蕩,她能夠在一種循規蹈矩的範圍內賦予作品以新穎的生機。有趣的是,這一特點正好與她在與“鏡花水月”爵士小組一起演奏時的風格大相徑庭。李雨珊作為科岡的大弟子,其演奏風格和精神氣質均帶有著濃厚的“師門色彩”。
為此,西方人士送給李雨珊一個“冰美人”的綽號,對於這種說法,李雨珊曾坦言他們必是受了“科岡弟子”這一思維定式的影響。其實李雨珊的演奏是外冷內熱,情感充沛,並從不失女性演奏家之嫵媚個性。她的演奏的確很像科岡,但這種相像只是一種風格與精神的繼承,而屬於李雨珊本人的特色,才是她演奏藝術中最為光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