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仙派
劍仙派
劍仙派又稱劍仙門。劍仙,就是外有利劍之物象,內有剛氣之比喻。人體內部有剛氣。人的氣至柔,所以也至剛。就像水一樣,水最軟,也最硬。氣比水還軟,所以比水還剛。劍仙派修鍊的就是剛氣,所以以劍氣成門,成劍仙門。與之對應的就是修柔氣的門派,叫太極門。
初修三品,劍氣成形;中修三品,劍氣成用;高修三品,真一劍身。然後,返無成道,神氣合一,劍真成聖。劍仙派的修鍊,由武出道,最後還是成道。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分為四大派別:華山派、泰山派、峨眉派、崑崙派;清季中葉以後,劍門分化,逐漸形成南劍門和北劍門兩大宗門。北劍門是修鍊的腹中劍,氣是從嘴裡出來;南劍門是修鍊的掌中劍,氣是從掌中出來,但皆為一氣之用。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一派,乃地仙門中之旁支。他們修鍊,是要跑到懸崖絕壁,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其各種功夫,與金丹法門隱居城市修鍊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獸,肉體無力抵抗時,就用劍氣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後,道成屍解。肉體既不要保存,劍術遂於無用。
他們若有不甘於小成者,半途上再求進一步的功夫,參透造化陰陽之消息,拿出旋轉乾坤之手段,將後天金氣變為先天金氣。於是又走回金丹大道正路上來了。這種人性情甚為固執而冷僻。若是你的資格不合於他的條件,無論如何,他決不肯相傳。”
在這裡,陳櫻寧先生談到了“地”(丹道修鍊講究“法、財、侶、地”)練劍要辟穀服台,吸收日月精華以及劍術的境界和功果、劍術戒律等等問題,大致狀況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我所知,劍仙派傳授原則為“古來百藝皆為來學,獨我劍術乃是往教”,“只許師尋弟子,不許弟子尋師”。若非緣分深厚,絕難一見,或相逢不相識。因此“青城老謀子”想見宗川道長及其弟子永華先生,絕非易事。
1.隔山取牛
明季中葉以後,劍門既有武功的一面,又有修道的一面,所以劍門還有掌門。劍門很多人都有外劍的武功。清末南宗的掌門叫白雲生,他繼承了南劍門的傳承,成為了南劍門的一代祖師。由於他的功力很高,所以關於他的傳聞很多。相傳他發氣能夠石破天驚。也就是說,他對著巨石只要一發掌風,那個石頭就會粉碎。他甚至能夠隔山取牛。這是我父親給我講的,他說他和祖師親眼看到過。(應指太極門玄一先生和而清祖師)什麼叫隔山取牛呢?也就是說隔著一座山,這座山當然很高了,比如說隔著一座青城山,他在這邊發劍氣,一道白光上去以後,過去順著那個牛頭一轉,牛頭就掉下來了。他的那個劍氣是可以傷人的。白雲生本來不叫雲生,由於他的手掌一亮,手一起,雲氣就從掌中出來,能夠劍氣游空,所以別人就尊稱他為白雲生。這個人是真有其人的。白雲生根太極祖師而清到賬相交甚厚,而清年齡很輕,他們兩個就成為忘年交。
-------摘自<彷彿談道錄之三宗五秘>
2.陳櫻寧先生相關
陳櫻寧先生深諳劍仙功夫而深藏不露。記得一位前輩曾對我談過當年陳先生與劍客梁海濱先生(其事迹見於《仙學解密》一書)的交往軼事。有一次,二人同乘火車,聊起劍仙的功夫,梁先生曾得異人真傳,入武當山實修,因此自視甚高,誰知陳先生卻不聲不響在紙上揮筆寫下了劍仙口訣,梁先生一見大驚,認為陳先生所得劍訣更見高明,要求抄錄下來,陳先生當時沒有答應,拿出火柴將一紙口訣化作灰燼。後來梁先生多次登門拜訪,與陳先生討教交流。據聞,陳先生隱修有成,卻從不以術駭世。感於這段道友之誼,纓寧先生曾作《贈劍客梁海濱》詩一首,曰:“廿載羈留自在身,緣承師旨闡靈文;微篇一卷勞三顧,曠代知音獨遇君。”從詩中可以看出,陳攖寧先生對梁海濱前輩的學術和水平亦頗嘉許。陳攖寧先生在談到中條派劍術時說:“中條玄女派的劍術是由鍊氣入手的,與越處女之擊刺武術功夫,大不相同。”清代著名道家劉一明先生對劍術曾寫過這樣一段話:“屋上騰身走,暗中取人首,只說是法成駕鬥牛,誰知不能夠長久,勸學人把劍仙俠客一筆勾”。從中可以看出劉一明對劍術不以為然,視為末流,劉一明通曉各派,所遇高人甚眾,因此這種語氣和成見反而成了劍仙功夫確實存在的又一有力反證。
丹道包括劍仙功夫,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其間出現了一些優秀人才,這些人在一定的範圍(諸如研究方向、功法與自身條件的最佳結合、地城、理趣等等)內形成了大同小異的理論和實踐,後人為了研究上方便起見,將他們分成了南、北、東、西、武當、凈明、金蓋山、一陽等派,劍術則有華山、峨嵋、青城、嵩山、南宮諸派,近代則化合為南北二派。其實劍仙功夫的內核和本質丁點未變,否則便不是劍仙功夫了。因此,“派”是史學家的蓋棺定論,為的是便於研究,活人不必捨不得這頂帽子。
例如梁海濱先生當初曾在武當練劍,我們為了敘述方便完全可稱其為武當劍仙派。又如陳攖寧先生住過許多名山,又曾得受各派口訣,你又能說他是哪一派?古哲曾云:“生死大事,豈能以門派自拘”,誠哉斯言。
筆者觀《真》文,實際上認為青城劍仙派是存在的,只不過是“青城老謀子”所熟悉的另一個人群所繼承了其學術體系。並列舉了許多名單,其中方宗驊先生,筆者一直聞其大名,借關山阻隔,至今未能相晤。
只是青城劍仙派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和界定,它也未必就被某個人或某些人買斷了其冠名權。我們要做的只能是檢驗一下其學術的真偽,廣大丹道愛好者所關心的也直指這一點。
當今丹道權威、社科院博導《道學通論》一書作者胡孚琛先生在閱畢郭浩然先生之珍本《劍仙宗譜——青城劍經內外篇》之後,曾作出“貨真價實”的鑒定結論。胡老曾得前輩劍仙功夫真訣,深諳劍仙丹法,他是一位視學術、信譽為生命的科學家,其結論不容置疑。
無論是何派劍仙功夫,均為劍氣、日精、月華三合一方成其功。劍氣又稱殺氣、罡氣,劍仙派有一套奇巧絕妙的收、聚劍氣的功夫。日精月華為太陽太陰二氣,在丹道及劍術中均極重視。不知此,是肯定不知劍術為何物的門外漢,前述攖寧夫子在名篇《口訣勾玄錄》中有述,可資借鑒。郭潔然先生所承劍術曾受南宮劍仙派的影響,而南宮許家以武名顯世,因此育城劍術中遂有形劍(又名刺猿劍法)留存,與武術技擊頗有關係。而其氣劍、神劍二層功夫則純屬劍仙功夫。
練劍功夫尚淺時,對環境依賴性較強,要尋藏風閉氣之所作為練劍之“地”(丹道修鍊特別講究“法、財、侶、地”),陰天沒有太陽和月亮時可以收聚劍氣為主,月圓之夜和晴天時可以練習日月二劍。至功深時則鄞鄂養成,步步行行盡方便,豈區區烏雲所能遮掩?
關於“永華”先生的登壁功夫,筆者無緣親見,不敢妄加置緣,只是提及一段真實事例供諸君參考,全國政協常委、道協會長、著名高道閔智亭門下一弟子得師真傳,曾在幾秒鐘內飛身登上四五米高的宮牆取下宮燈,中央電視台進行了全程錄相,採訪並播出。試想,專業修鍊的永華先生是否可以練出更高技藝?
白雲生到了晚年,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他覺得他的弟子可傳不多,很多弟子到後來發現心性大都不好,不是很理想。他雖 把功夫傳給他們了,但是到了最後,這個南劍門的法本,他感到不能傳,於是他就把它傳給了太極門的而清大師。
為什麼劍門的傳承沒有以前像明清時候的那麼盛行呢?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現代槍炮的問世。劍氣雖然可以傷人,但不管你劍氣再快,他拿槍---“嘭”!你就完了,比你快多了,而且人家不需要修鍊,只練習瞄準就行了。所以我想劍門的衰落是有原因的,今後可能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但是作為道學,還是值得我們研究和繼承的。由此可見,任何修真門派,由於興盛和衰落是落對待的,所以任何修真門派都有盛衰和起伏,甚至是滅亡。
劍仙一脈歷來“神龍見首不見尾”,昔有呂洞濱、張三丰、火龍真人,近有白雲生、梁海濱、王顯齋、陳攖寧等前輩,千載而下只留下一串閃亮的名字令後人神往。
然而,有志有識有德的好劍好道之士亦無須停止您探索的腳步。據悉,目前劍仙功夫在世間仍有留傳,如陸錦川、郭潔然、方宗驊、梁先生(四川人,未經允許不露其名)等,均對劍術有一定研究;另外,民國著名劍客王顯齋、梁海濱,以及道學大師陳攖寧先生亦有傳人,好道諸君只要把德養好,打牢根基,自待緣份可矣!
前數年有人製造一本《天緣劍法》大肆叫賣,現在又有人說黃元吉之《樂育堂語錄》中談到的“慧劍”亦為上乘劍術,並公開函授劍術,這一切均屬痴人說夢,貽笑大方,但受騙的卻大有人在。黃元吉乃道學大師,一生修天元丹法,功至上乘,但他哪裡懂得劍術真諦?慧劍乃指以元神去除雜念之意,古謂之“慧劍斬情絲”、“慧劍斬心魔”。與劍術風馬牛不相及也。先師張義尚先生曾對持此怪論者斥之曰:“若雲練劍即煉心,我看都是多餘的葛藤”。
昔陳攖寧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性功可以自悟,命功不能自悟,而且性功定要自悟,言語文字,都不相干,如何可以傳授?命功是有作有為的事,雖得傳授,尚未必能實行,況無傳授乎?請看世上一切學業,如工程師、電機師、化驗師、藥劑師、攝影師、汽車司機等等,若無人傳授,能自悟乎?”陳老當年這番言語乃是針對陰陽派功夫所發,但其對於劍術等有為功夫同樣適用,劍術奇妙,“不遇真師莫強猜”,想破腦袋也無用。因此那些藉以生財的“假大師”只能編造出“練劍即煉心”的拙劣言語,望諸君明鑒之。
需要指明的是,據先師道學大師張義尚先生言,藏密中亦有劍氣術流傳,可能是由道門中流傳借鑒過去的,有心人可留意察看。
予遵師戒,將終生對劍術守口如瓶。以上文字只是理論探討,學術研究而已,其目的只是為了使人知我國有這一派高超絕妙的制敵養性之絕學,深恐久而數典忘祖!若能使好道好劍諸君增強一點鑒別能力,謹防上當受騙,誤入歧途,則予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