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鼓

打破鼓

有聽過潮劇的人應該知道“打破鼓”這個故事,“打破鼓”舊居位於廣東省饒平縣三饒鎮城東在城車田社區,正座三廳二天井,前有圍牆屏障,左側開大門,門額書“日慶居”,是一座頗有氣派的庭院;潮劇《柴房會》可謂家喻戶曉,它的故事出處就在三饒鎮“打破鼓”舊居,這裡正成為一處新的旅遊熱門點。

“打破鼓”的故事


故事簡介

“打破鼓”舊居位於廣東省饒平縣三饒鎮城東在城車田社區,正座三廳二天井,潮劇《柴房會》可謂家喻戶曉,它的故事出處就在三饒鎮“打破鼓”舊居,這裡正成為一處新的旅遊熱門點。

歷史淵源

饒平徠於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置縣,古縣城三饒是閩粵贛商貿中心,人文豐富,名勝古迹繁多,民間傳說內容豐富,相傳已久的打破鼓就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打破鼓”的故事發生於明末,到了明末清初,“打破鼓”從民間故事發展到成為後來的口頭文學、講故、說唱,到了清代後期,便有了潮劇《打破鼓》。聞名於粵東、福建、港澳台、東南亞一帶的潮劇《柴房會》就是打破鼓中的一個摺子戲
解放以後,廣東省潮劇團、潮州潮劇團、饒平潮劇團、福建潮劇團、澄海潮劇團都曾演過《柴房會》,國家一級演員方展榮因演《柴房會》中的李老三成為平民百姓津津樂道的人物,聞名海內外。近十幾年來,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出版的潮劇《柴房會》及續集《柴房緣》光碟也走俏市場,打破鼓成為家喻戶曉的劇目。中國著名作家王杏元為潮劇《打破鼓》劇本作序,稱其是茶餘酒後,陶情講述,一代傳過一代,從而使後代子孫得到潛移默化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國戲劇家會員、廣東省潮劇院一級編劇李志浦稱其為《打破鼓》好在冤讎須報雪,正義該伸張,鄉土文化要發揚。

歷史事件


主要內容與形式

一、發生在饒平縣三饒鎮的民間故事,故事包括贖身、招婿、受騙、母喪、飲恨、柴房會、引魂、報仇等情節。
二、在現饒平縣三饒鎮古城保存有關於打破鼓傳說的遺址,包括正座三廳二天井,傳說中的莫二娘的靈堂至今還保存完好,只是幾百年來還無人進住,門被土牆堵住。
三、明末,三饒鎮吳生(排行老二,人稱吳二)到江西樟樹鎮做生意,夜宿青樓,與二娘日久生情,結為夫婦。吳生騙財騙色后回家,買田置地,建造華屋,成了暴發戶。二娘自知受騙,無奈又囊中將空,被店老闆趕到柴房居住,又碰上原來青樓紈絝子弟前來糾纏不休,一怒,懸樑上吊身亡。從此,柴房夜有哭聲。三年後,三饒古城小商人李老三到江西樟樹鎮販賣煙葉,夜宿於此柴房,是夜三更定,二娘現形,訴說冤情。李老三打抱不平,為冤魂報仇!他用了一柄紅新傘,將二娘冤魂挾帶至古城三饒吳生家中,吳家頓時冤魂翻天,吳二發狂吐血而亡。家人請來法師凈鬼,把鼓都打破了,二娘仍不願離去。後來吳家族人將此處賣給黃家,特留東北一角小屋讓莫二娘鬼魂居住。三饒打破鼓,遂流傳至今,成為民間懲惡揚善津津樂道的故事。

如今的舊居

打破鼓老屋至今還留存完好,而且成為遐邇聞名的古迹。三饒人常於茶餘酒後談論,特別是有外方客人來訪時,總要到那裡參觀;談起當年的故事,則又常要把膾炙人口的潮劇柴房會聯在一起。三饒人總認定李老三演的就是邑城東的黃勤饒。黃勤饒乳名阿三,當年正是跑江西樟樹鎮的腳販,去時挑煙葉,來時挑江西碗,走的路就是過羊頭溪橋,上桃園嶺,過大埔經平遠進入江西到樟樹鎮的。前人說得有根有據。這打破鼓傳說正是三饒特有的鄉土文化,是可貴的民間故事。
三百多年來,這個傳說總是給人以懲惡揚善的啟示,詐騙害命,人皆憎恨,正直仗義,人皆敬頌。三饒自古民風淳厚,男耕女織,勤勞樸實;待人處世,講信修睦,老三黃勤饒就是這樣的人。他生於乾隆時代,但到百多年後的光緒年代,縣太爺續修縣誌時,還特將他的篤實孝義,生平樂善的事略寫上人物誌。他為岳親報恩而建的外祖祠,至今還在,都是令人讚頌的。老三是個平民老實人,但他勇於仗義卻是人鬼皆敬的英雄,他的誠信篤實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三饒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