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協定

將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的協定

慕尼黑協定(捷克語:Mnichovská dohoda;英語:Munich Agreement;德語:Münchner Abkommen;法語:Accords de Munich)全稱《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籤訂的條約。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

簽約背景


《慕尼黑協定》簽訂現場
《慕尼黑協定》簽訂現場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的中心,不僅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說德語的德意志族有三百多萬,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
早在1937年6月,納粹德國就擬訂了代號為“綠色方案”的侵捷計劃。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后,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以支持“民族自決”為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該地區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為主體。同年4月,以康拉德·漢萊因為首領的德意志人黨舉行代表大會,提出把蘇台德地區從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綱領。阿道夫·希特勒以此為由,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以戰爭相威脅。
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動員,德捷邊境局勢緊張,史稱“五月危機”。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兩國保護下恢復主權,而且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有互助條約。
1938年9月13日,法國內閣召開會議尋求對策。當晚,總理達拉第決定請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出面調解。
1938年9月13日晚,張伯倫給希特勒發出加急電報,希望雙方通過會面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
1938年9月15日,張伯倫第一次乘飛機前往德國。經過3小時的會談,他從希特勒那裡得到一項“保證”,即在幾天內兩人再次會晤之前,德國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會面結束后,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壓,要求捷政府根據“民族自決”原則解決蘇台德地區問題。
1938年9月22日,張伯倫再次飛往德國哥德斯堡與希特勒進行會談。希特勒又提出將捷境內其他操德語的地區統統劃歸德國,並對歸併領土實行軍事佔領,限定10月1日之前解決問題。緊接著希特勒宣布從9月28日起實行德軍總動員,命令部隊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戰爭準備。對此,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斷然拒絕了德國的要求,同時宣布全國進入總動員。
1938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軍7個師進入德捷邊界前沿陣地,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士兵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士兵
1938年9月29日,張伯倫在半個月內第三次飛往德國,同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舉行英、法、德、意四國首腦會議。
會議從1938年9月29日12時45分開始,至次日凌晨1時半,四國正式簽署了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直到此時,一直在隔壁房間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兩名代表被帶進會議廳,告之協定的內容。迫於英法兩國的壓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國限定的6小時內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同日,英德兩國還簽署了一項共同宣言,表明決心用協商辦法處理兩國關係的一切問題,“永遠不再投入彼此間的戰爭”。同年12月6日,法德兩國也簽署了一個內容類似的宣言。

協定內容


《慕尼黑協定》包括8條正文、1個附件和3項聲明。
主要內容是:
1. 捷克斯洛伐克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德軍於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階段完成對上述地區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數地區的佔領,這些地區存在的任何設備必須完好地交給德國;
2. 對尚不能確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數的捷其他地區,應暫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組成的國際委員會佔領,於11月底前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其歸屬,並劃定最後邊界;
3. 捷政府應在4周內釋放正在服刑的蘇台德政治犯;
4. 有關政府須在3個月內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波蘭和匈牙利少數民族問題,否則,德、英、法、意首腦將再次開會討論;
5. 英、法保證捷新邊界不受侵略;
6. 當捷境內少數民族問題已告解決時,德國也將對捷提供保證。

條約正文


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考慮到蘇台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同意於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措施,並且通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一、撤退將在1938年10月1日開始。
二、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同意從領土上撤退應於1938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壞存在的任何設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設備。
三、關於撤退的條件,應由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制定細節。
四、自1938年10月1日起,德國軍隊將分階段佔領德意志人(在數量上)佔優勢的領土。在附圖所標出的四塊領土,將由德國軍隊按照下列次序加以佔領。
其餘德意志特徵最突出的領土將由上述國際委員會迅速確定,並由德國軍隊在1938年10月10日佔領。
五、第三款所指國際委員會將決定應舉行公民投票的領土,該項領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應由國際機構佔領。同一國際委員會將確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條件,以薩爾地區公民投票的條件為基礎。國際委員會並應指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日期,這一日期將不遲於十一月底。
六、邊界的最後確定將由國際委員會完成。該委員會也將有權在某些例外情況下,嚴格地從人種學來確定有些地區可不必舉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國即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建議作出非主要的變動。
七、應有自由選擇遷入或遷出被移交領土的權利,選擇權應在本協定簽訂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條約簽字之日起四個星期內將從其軍隊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蘇台德地區德意志族人的職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在同時期內釋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訂於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 愛德華·達拉第
內維爾·張伯倫貝尼托·墨索里尼

條約後續


簽署完《慕尼黑協定》返回倫敦的張伯倫
簽署完《慕尼黑協定》返回倫敦的張伯倫
《慕尼黑協定》簽訂后,自慕尼黑返回倫敦的張伯倫,在機場上揮舞著協定得意地宣稱:“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踐踏在《慕尼黑協定》中承諾的國際保證,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卻拒不履行保證捷新疆界的義務。該協定的簽訂不但沒有換來張伯倫所宣揚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大舉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聯邦德國簽定相互關係條約,宣布:鑒於根據本條約建立的相互關係,《慕尼黑協定》已經無效。

條約影響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誌著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協定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了1.1萬平方英里的領土、360萬居民和1/2以上的經濟資源,喪失了捷作為邊境地區安全屏障的防禦要塞,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加強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助長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曾說過:“《慕尼黑協定》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是英國未經戰爭而遭到的一次可恥的失敗”。

簽訂紀實


當年慕尼黑協議簽訂的地點
當年慕尼黑協議簽訂的地點
四國領導人在慕尼黑的談判幾乎沒有什麼好談的,協定是完全按照希特勒的要求作出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是,卻一直被排斥在會議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馬薩里克博士就當時的情況寫道:“晚上十點〔九月二十九日〕,英國代表霍拉斯爵士把新計劃的要點告訴了我們,並交給我們一張地圖,上面標明了將要立即被佔領的地區。我提出了反對意見,對此他兩次斬釘截鐵地說,他對於他所講的話,沒有什麼可補充了。我們就對於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區發表了意見,他對這些意見毫不注意。最後,他回去開會了。”
會議結束后,在三十日凌晨大約兩點一刻,在攝政宮飯店張伯倫房間里,張伯倫和達拉第向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他們同希特勒達成的協定。
馬薩里克博士後來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個法國人用一種十分粗暴的態度向我們解釋說,這是一項無權上訴、也不可能改變的判決。”
面對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很清楚,一九一八年邊界所確定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已不復存在了。
但是,其他國家的反應卻與此完全不同。在布拉格正在發表公告時,在別處則是一片歡欣鼓舞的景象。
在慕尼黑四季飯店,法國代表團一大早就被一大群人吵醒了。這些就要去上班的人說,他們曾“非常害怕”,但是,他們只有一個想法:“不會打仗了。”他們向達拉第發出了陣陣歡呼。當然,他們歡呼的還有德國的勝利。
在法國,當達拉第總理在機艙門口出現的時候,他望到的是一片真正的歡呼的海洋,人群不斷高呼“和平!和平!”、“達拉第萬歲!”、“和平萬歲!”、“法蘭西萬歲!”站在拉斐特美術館陽台上的姑娘們不斷揮動著她們手中的小國旗。
在義大利,墨索里尼的專車是穿過勃倫納山口回國的,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記載說:“從勃倫納到羅馬,領袖受到的上自國王,下至農民的歡迎,是我從未見過的。”
在英國,在赫斯頓機場,等待張伯倫的首先是國王喬治六世陛下的邀請:“我派我的宮廷大臣送這封信給你,問你是否可以直接到白金漢宮,以便我可以親自向你表示我的衷心祝賀,祝賀你對慕尼黑的訪問成功。”
“同時,這封信向你表示最熱烈的歡迎,由於你的耐心和決心,你贏得了整個帝國的同胞的永恆感激。”
張伯倫後來向他的姐姐敘述了倫敦群眾的熱烈情緒——幾乎是狂喜:“甚至報紙上的描述也並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從赫斯頓機場乘車前往白金漢宮的途中的場面。從頭到尾,人們都夾道歡迎,各個階層的人喊得嗓子都啞了,有人跳在汽車的踏腳板上,靠著車窗,向車裡伸出了他們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
在唐寧街十號,首相揮動著他和希特勒簽署的文件,對群眾說:“我的好朋友們,這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二次從德國回到唐寧街,帶回了體面的和平。我相信這是我們的時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則響起了“善良的老維尼爾”的喊聲。
這真是一種殘酷而短視的歡樂。
《慕尼黑協定》實際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使這個國家不但喪失了將近五分之一的領土、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重工業實力,而且還打亂了它的整個鐵路運輸、公路交通、電話電訊系統,使它喪失了重要的防衛屏障。在協定簽訂之時,希特勒就制訂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殘餘部分”的絕密計劃。在不到六個月之後,這個協定就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不復存在了。它被簽字人之一的希特勒親手撕毀。
蘇台德地區德意志族歡迎德國軍隊的到來。
蘇台德地區德意志族歡迎德國軍隊的到來。
《慕尼黑協定》對德國來說不但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而且鞏固了希特勒在國內的政治地位,造成了一種所謂“元首是一位征服者、英雄式的人物”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希特勒個人獨裁的 權力和威望。
《慕尼黑協定》使英、法本身也受到沉重打擊。英國出賣了他所謂的“遙遠的國家”,法國拋棄了自己的盟國。這使本來依附於英法的歐洲中小國家加劇了對英法的離心傾向。此後,法國的同盟體系全盤瓦解,它在歐洲大陸的地位受到徹底動搖,給希特勒的進攻創造了條件。
《慕尼黑協定》使希特勒看透了英法的虛弱,他更加肆無忌憚地橫行於歐洲大陸。

評價


《慕尼黑協定》給了蘇聯所倡導的集體安全政策以致命一擊。張伯倫對德國的綏靖政策使斯大林對英法將法西斯禍水引向東方的企圖不能不有所警惕。因此,說一年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訂立沒有受到《慕尼黑協定》的影響是不客觀的。
丘吉爾在同張伯倫就德捷問題進行爭吵時曾經說過一句一針見血的話,可以作為對《慕尼黑協定》的最好評價: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作一抉擇,你選擇了恥辱,而你將來還得進行戰爭。
《慕尼黑協定》本身是個短命的條約,但其影響卻是深遠的。對於現代人來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風起雲湧般疾變的形式下家喻戶曉的許多事件和辭彙,都早已從他們所熟知的國際政治辭彙中消失了。比如德奧合併、第五縱隊、吉斯林和貝當的背叛以及租借法案等等。但是,慕尼黑和綏靖這兩個帶有貶義的詞卻流傳下來,仍然在當代國際政治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