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

廣東省徐聞縣學宮

學宮現存的孔廟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歷代均有修葺。孔廟規模很大,有欞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鄉賢名宦詞、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現僅存大成殿一座三開間,面寬24米,進深13米,重檐歇山頂,九架梁結構,方石金柱16條,圓木金柱8條,柱基全系青石,上層系封火式山牆,殿前有月台,長15米、寬17.1米、高0.58米,兩側有石欄桿。

簡介


古人崇孔成風,因此縣縣均建有孔廟,雅稱:萬世文殿。徐聞一中的校園便是徐聞縣孔廟舊
址,且是雷州半島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孔廟。
大成殿的楹聯:“學而不懷經倫滿,侮人不倦育桃李遍“。
徐聞的孔廟,又稱文廟,學宮始建於討網村,后隨縣城變遷。

構造


現存的孔廟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歷代均有修葺。孔廟規模很大,有欞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鄉賢名宦詞、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現僅存大成殿一座三開間,面寬24米,進深13米,重檐歇山頂
,九架梁結構,方石金柱16條,圓木金柱8條,柱基全系青石,上層系封火式山牆,殿前有月台,長15米、寬17.1米、高0.58米,兩側有石欄桿。

歷史變遷


徐聞孔廟始建於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后屢經修葺,並隨縣治變遷而多次易址。
現徐聞一中校園內的這座孔廟始建於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是當時徐聞縣治的學宮,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比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湯顯祖與知縣熊敏捐資創建的貴生書院,老了近一百年呢,更不要說後來的登雲塔(建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了,真可謂天南徐聞的一座老寶貝。
隨著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制度的終結,縣學改為徐聞縣高等小學堂,后在1938年沿襲為現在的徐聞縣第一中學。可以說,沐浴這孔廟學宮的前生今世,徐聞一中這塊尊孔尚儒之地,歷時七百餘年書聲不斷!
1986年縣政府撥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一中自籌資金修復泮池。孔廟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現存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鎮石泰山石敢當》、《署邑侯陸公修建文廟碑》、《義學芳名碑》,還有一道學宮題名碑,現失落在西門村委會。
抱鼓石一對保存完好。兩株古枇杷,長勢盎然,枝葉繁茂,被譽為“甘棠雨露”。古人對孔廟非同小可,過去孔廟左右兩側牆外,都豎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碑。不論是多大的官,來孔廟都不能躍馬揚威,只能畢恭畢敬,乖乖下馬步行,否則不可開交。
公元2012年2月,這座古老建築註定迎來了又一個永載史冊的時刻。中共徐聞縣委書記鍾力、徐聞縣縣長林海武等到徐聞一中調研文物古迹時,當即拍板調撥經費100萬元修繕孔廟。徐聞文廟,徐聞教育史上的一處寶貴文化遺產,是一本需要細細品讀的歷史典籍。它傳承的是泱泱中華五千多年的厚重歷史文化,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得好好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