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魯集鎮
南魯集鎮
南魯集鎮是山東省成武縣徠的一個下轄鄉鎮。南魯集鎮總面積65.3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4.3萬人,7萬畝耕地。東豐路、德商路兩條省道在境內十字交匯,陸路交通便利。
南魯集古稱落鳳集,后改為南落集,意為鳳凰南飛落於此。鎮駐地東南2.5公里處的梁丘,是秦秋時齊桓公稱霸中原,與諸侯國會盟之處。梁丘之上建有梁王廟,是後人為紀念梁王彭越而修。鎮駐地西南2公里處有元代兵部尚書張成寢陵,其墓碑碑文是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屬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
全鎮逐漸形成了20多個大蒜、蔬菜生產專業村,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農戶達3000多戶。
南魯集鎮
南魯集相傳是鳳凰棲落地。據《雨雅?釋鳥》所記載,鳳凰的形體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是一個集眾多動物於一身的神鳥,象徵吉祥和永生。在民族文化中,它與龍相伴,世代被人敬仰、崇拜。據傳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南魯集村外圍築台因年久失修,土牆坍塌。百姓心急如焚,築新牆以防禦,無奈新牆築起就塌。一夜,天降瑞雪。一隻鳳凰駕著祥雲悄然落在南魯集東南角石井清泉邊,引頸品飲清冽甘爽的清泉水。過後,踏雪繞此處行走數里,有幾圈鳳足印跡。村民大喜,認為這才是南魯集
理想的選址徠,忙組織人力築之。新築牆果然永固。大水去后,村民為紀念鳳凰棲落之地,遂將村名改為“落鳳集”,后改為南落集,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南魯村,沿用至今。
鎮駐地東南2.5公里處的梁丘,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與諸侯會盟之處。魯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楚伐鄭。因齊、宋、鄭等國有盟約,第二年,齊桓公“請會於諸侯,”謀劃為鄭復仇。時“宋公請先見於齊侯,夏,遇於梁丘。”商定梁丘為會盟之地。會前,各盟國抽調民夫數千人,在宋國都城以北建築高台。會盟的這一天,會場上旌旗蔽空,金鼓齊鳴。各盟國軍隊穿甲戴盔,威武雄壯,呈現一派戎馬倥傯、團結戰鬥的氣氛。各盟國國君商定,自定約之日起,將此台命名為梁丘台。時梁丘是宋國西城邑(《春秋左傳?庄公三十二年》)。據楊伯峻釋:“梁丘、宋邑,在今山東省成武縣東北三十里。”古往今來,這裡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吟頌梁丘的佳句。大王莊村在南魯集鎮東西方向,有著小南魯之稱.
近年來,南魯集鎮已形成棉花加工、木材加工、獸葯生產“三大優勢產業”。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新增500萬元以上企業27家,建成3.5萬紗錠紡紗企業1處,棉花初加工企業20家,建成獸葯生產企業5家,其中魯諾葯業、畜寶獸葯公司都是全市知名獸葯企業。建成佔地500畝的楊木加工基地,楊木鏇皮已達到220家,衛生筷廠5家。已初步形成了10大企業(魯諾獸葯、畜寶獸葯、畜禽獸葯、銀河棉業、興魯棉業、粵順棉業、閆堂木業、同義木業、精細化工、達馳電纜),五大產業(獸葯加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精細化工、鐵路電纜)和三大產業鏈(以魯諾獸葯為龍頭的獸葯加工產業鏈,以銀河棉業為龍頭的棉花加工產業鏈,以閆堂木業為龍頭的木材加工產業鏈)的民營經濟發展格局。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剩餘勞動力,維持著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為進一步改善我鎮的投資環境,提升小城鎮的載體功能,近年來,鎮里按照統一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滾動發展的思路,狠抓了鎮駐地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總投資過千萬元的億客隆供銷商城現已投入使用。二是完成府前街開發、文化廣場建設和德商路、東豐路空白帶補建、綠化、亮化工程,共建設兩層以上商品房6萬平方米,修下水道3000米,栽植大口徑法桐、垂柳、雪松等綠化樹木13000株。三是投入200餘萬元高標準安裝太陽能路燈256盞。高標準粉刷沿街房屋3萬平方米,購置掃路機4台、垃圾車10輛,統一更換垃圾箱120個。四是鎮區沿路兩側設計了2米人行道,安裝護欄7400米,實行人車分流;五是對鎮區內387處廣告牌統一拆除,分地段統一標準格式,統一製作。六是“四清”工作成效顯著,鄉鎮形象有了較大的改觀。
南魯集鎮立足於資源優勢,因勢利導發展特色農業,突出抓了大蒜、棚菜、畜牧、棉生產,並初步形成“東蒜西菜”的產業格局。全鎮逐漸形成了20多個大蒜、蔬菜生產專業村,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農戶達3000多戶。在養殖上,出台優惠政策,組建生產合作社,加快帶動養殖業的發展。目前,三分之二以上農戶有了獨具特色的增收方式,四分之三的村莊有了自已的特色產業。
張成墓
張成墓碑位於成武縣南魯集鎮白海村南,該碑青石質,高440厘米,寬120厘米,厚44厘米。螭首龜趺,制式宏偉。該碑文由翰林侍講、中奉大夫知制誥撰文,趙孟俯書寫,翰林學士王毅篆額。
趙孟俯,元代著名書法家,尤精正書、行書和小楷,在當時被推薦為“本朝 第一”,人稱“趙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該碑為正楷書,字體端莊秀朗,瀟灑有致。字體運筆穩重,出神入化,結構嚴謹,韻致古雅。
為更好地保護該碑,1981年省文物局撥專款為之加蓋碑樓,並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