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智主義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的思想

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知識教授給一切人和教育要適應自然,提出了統一的學制系統以及新穎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思想基礎


誇美紐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是以“泛智論”和“教育適應自然”為基礎的。
泛智教育思想適應了時代和社會的需要,為創立獨立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基礎,對西方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中國近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主要信息


(1)泛智論
誇美紐斯在總結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論”。其所認為的泛智論是一種包括所有科學的統一的、包羅萬象的科學和藝術。“泛智論”的集中體現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誇美紐斯強調構建一個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把一切知識領域的精粹的總和灌輸給每個人,使每個人都能掌握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正是基於此想法,誇美紐斯有著“人人均應受教育”,“人人必須學習一切”的主張。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都應該學習一切最重要的知識,所以主張所有兒童不分性別,不論富貴貧賤,都應進學校。誇美紐斯還認為“只有接受過恰當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而這種教育是一種“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學”、“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學”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識;“德行”指外表的禮儀和內在與外表的動作的整個傾向;“虔信”則指一種內心的崇拜人們藉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這三個方面密切相關,通過周全教育,使每個人都能有效利用現世人生,並適當地預備未來人生。這三個方面還是泛智教育的要點。
誇美紐斯對泛智教育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認識事物,即學習一切知識領域中的精粹的總和,知道一切必須熟悉的東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處。這就要求我們,藉助科學研究接近對各種事物的普遍認識,接近“泛智”。第二,行動熟練,即把對行動的準備和認識活動結合起來,充滿活力,對一切事情都能勝任而且精鍊。第三,語言優美,即能夠正確地運用語言,使語言完善到令人滿意的能言善辯的程度。
(2)教育適應自然
誇美紐斯認為,教育應該在各個方面與自然相適應。這裡的“自然”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則,二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
教育應該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則為依據,找出 教育的普遍規律。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引用了古羅馬學者西塞羅的話,:“假如我們把自然看作我們的嚮導,她是決不會把我們領入歧途的。”由此可見,誇美紐斯所提倡的教育應該是以自然為借鑒的,教育的嚴謹秩序應該去模仿自然來建立。他還認為整個世界都是按照機械原則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靈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學校應該按照一定秩序去組織。在其看來,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所有人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為借鑒的。
教育應該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適合人的年齡。誇美紐斯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天賦,都有領悟萬物的能力,“我們不必從外面去拿什麼東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需使他原有的、內在的東西顯露出來,並去注意每個個別的因素就夠了”。通過實際觀察,誇美紐斯根據每個人在智力、性格、愛好等個體差異性,將兒童分為六類,自此基礎上主張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應使每個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著重強調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天性”,每個人都應該順著其自然的傾向去發展。

課程內容


在“泛智論”和“教育適應自然”的基礎上,誇美紐斯總結了學習的程序,提出了統一的學制系統。他認為人類的學習應該從嬰兒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而且應明確分為不同的學習期,即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與四個階段相對應的分別是母育學校、國語學校、拉丁語學校和大學四級學制系統.。
嬰兒期(從出生至6歲),與之相應的為母育學校。誇美紐斯認為,每一個家庭都是一所母育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母育學校為兒童的體力、道德和智力發展奠定基礎。他把孩子比作一棵樹苗,認為父母應該不竭餘力地把自己的知識教授給孩子,使孩子能夠從嬌嫩的樹苗成長為粗壯的樹榦。這些知識為兒童進入國語學校學習打下基礎。而當孩子長到6歲時,父母則應該把他們送入國語學校進行學習。此時正如樹苗長大,必須由把他移植到果園以便它更好的生長。
兒童期(從6歲至12歲),與之相應的是國語學校。誇美紐斯主張,在每個城鎮和鄉村都應設立一所國語學校,這所學校應該不分性別、階級和家庭背景,均等的招收兒童接受教育。國語學校以把對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給這一階段的兒童為目標,更加註重祖國語言的學習,因此而命名。誇美紐斯建議在國語學校里應設置國語、計算、測量、經濟和政治常識、道德教育、歷史、地理、音樂等課程。他認為國語學校的教育應包括一切適合兒童的事物,而且學校內兒童應儘可能一起接受教育,以便兒童間相互激勵和督促。這樣,誇美紐斯就把在校學生分為6個班,每個班擁有一個教室和必備的教材。而日常教育更注重與娛樂結合,所有兒童寓學於樂,使其天性按照預期的方式發展。
少年期(從12歲至18歲),與之相應的是拉丁語學校。誇美紐斯主張在每一個較大的城市都設立拉丁語學校,招收有理想的學生進行更徹底的教育。在這所學校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四種語言和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學校設置的課程主要為“七藝”(即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物理、地理、年代學、歷史、倫理、神學等。這些課程為有志繼續接受高深教育的學生作了充分的準備。拉丁語學校同樣將在校學生分為6個班,這一時期的分班是以學科為依據的,分為文法班、自然哲學班、數學班、倫理學班、辯論術班、修辭學班,這樣分班是為了在每個學科方面都能給以學生徹底的、初步的訓練。
青年期(從18歲至24歲),與之相應的是大學。誇美紐斯認為,每個王國或省都應該設立大學,招收部分最有才華的人,為其提供任何科學或學科的全面訓練,將其培養成教師或學者。招收學生時,學校採取公開考試進行選拔,只有勤勞努力、德行優良的成績優秀的人才能進入學校學習。在大學,分哲學科、醫學科、法學科、神學科四科進行教學。為了使大學課程具有普遍性,誇美紐斯認為大學必須有精通一切科學、藝術、語言且能力較強的教授和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在大學,所有學者都應該以為人類謀福利為目標進行學習。
誇美紐斯企圖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學制和泛智的課程內容,讓人們能夠涉獵全部知識,具備真實的學問、道德和信仰。並認為當人們長到二十四歲,接受了大學的教育,就如樹木結了果實,到了摘取的時候。日後,人們在誇美紐斯提出的學制系統的基礎上,將其發展為“七級學制”,增加了妊娠學校、成年學校和老年學校。

班級授課


十七世紀的歐洲,大多數學校缺乏統一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計劃。上課不分班級,不同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學生同時學習,而且也沒有學年和學期的劃分,學校的教學效率很低。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誇美紐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班級授課制,並從理論上加以了論證。
誇美紐斯按照學生的年齡和成績分成班組,並在學校中建立起人員制度,這樣劃分的班組學校通稱為班。班級授課制要求把每個班級彼此都分開,每個班級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內部,每個班級都有講台和一定數量的凳子,老師的講台比學生的凳子高些,學生面向老師而坐。這與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誇美紐斯看來,每個班級都應該有一定目標和固定的教科書,每個班級的學生在同一時間應該學習同樣的內容,以提高教學效率,減少老師的麻煩,而每個班級的教學必須擬定好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為了保證班級授課制的實施,通常由一個老師給一個年級的學生同時上課,並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小組,選出組長協助老師管理學生,而被選出的人因該是德才兼并的。同時,學校實行學年制,每個學年分成四個學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開學;學年末還要舉行考試,只有合格的學生才能升級。
誇美紐斯認為,班級授課制的實行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分班教學使得老師能夠在教授一個班的學生的同時能夠儘可能的注視班上的所有學生,使教學工作能夠更有效的進行。在實施班級授課制的學校里,還需要一定的紀律規定加以約束。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必要的紀律在保證班級授課制實行的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班級授課制這種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在當時雖然還不成熟,但他的實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老師的作用。

教學方法


誇美紐斯十分重視教學理論的研究,他對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都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使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能達到最優效果,誇美紐斯提出了三條教學原則。
一是便易性原則
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的天性,使之感到簡單快樂,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要從早開始,最好在心靈還很清新時就開始;
第二,學習者要做好接受教育的準備,老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第三,教學應遵循從一般到特殊;
第四,教學應由易到難,使學生的學習經歷從感官感知到記憶理解,再到運用判斷;
第五,學生的負擔不應過重;
第六,教學應當根據學生情況,量力而行;
第七,教學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與心理承受力採用適當的方法;
第八,教學應儘可能通過感官去進行;
第九,教學應教有用的知識;
第十,一切知識都應採取同樣的教學方法。
二是徹底性原則
誇美紐斯認為,教育應該教授有意義的東西,而且這些知識是學生日後可能用到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白其所學的東西,而且對其所學過的知識所涉及的內容能夠進行判斷。誇美紐斯對此作了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學應該教授有用的學科;
第二:教學應該考慮整體性,將知識的各個部分密切聯繫起來;
第三:教學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它能夠引起學生的愛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
第四:教學應該從基礎開始,不是一味的填塞知識;
第五: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應做到各個擊破學科的每個部分,又能將各部分聯繫起來;
第六:后教的內容應該以先教的內容為基礎;
第七:教學應該注意相似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成為一個整體;
第八:學科的排列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科的實用性;
第九:教學應當有複習和聯繫的過程,使教學更徹底。
三是簡明性與迅速性原則
教學應該排除掉阻礙,完善不足之處,儘可能使教學效率更高。誇美紐斯對此也提出了幾點要求:
第一,實行班級授課制;
第二,完善教科書的編寫;
第三,制定各個學科的教學計劃;
第四,各個學科都應採取自然的教法;
第五,注重教學語言的完善;
第六,相關的學科應該一起教授;
第七,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誇美紐斯提倡泛智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以兒童的發展和學習規律為基礎的。主張藉助兒童的感官進行教學,使用實物教材或教具。同時主張教師在教授兒童知識時,採取適合兒童的方法,按照一定步驟進行,並能夠幫助兒童把類似的知識聯繫起來,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泛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把一切知識教授給一切人的方法,而且是能夠發展智慧的方法,它使兒童能夠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事實。老師通過此法不僅僅是在教授知識,還是在教授學習知識的方法。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將能夠自主學習更多的東西,學習的知識將會越來越廣泛。泛智的教學方法長期實行,將會形成教師教授的越來越少,學生卻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的良好局面。